中文學校要教孩子什麽?當然要教中文,但究竟要教什麽樣的中文,怎樣教呢?這兩個問題涉及到教科書的內容和課程的設計。前者左右了學生對學中文的態度和興趣,後者關係到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這套教材即是針對以上兩個問題編寫而成的。
教科書的內容
迄今為止,在北美的中文學校裏使用的教科書大致分兩種:一是國內來的原裝貨,二是將國內的課文拿來,在國外組裝而成。兩者的共同點是,忽略了海外華裔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
比如說,“愚公移山”和“鐵棒磨成針”被當成了笑話。“鑿壁偷光”呢?他們認為在牆壁挖洞就是搞破壞。這樣的行為本應該被製止,怎麽反而要被稱讚?“三隻 小豬”裏,大灰狼被燙死的暴力結局,並沒有讓他們拍手稱快,反而令純真的童心感受到了殘忍。還有“田忌賽馬”,那完全是不按規矩出牌,不遵守遊戲規則。諸 如此類不和諧的聲音顯然在提醒我們,華裔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的有區別,教科書需要改進。
既然文字、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工具,那為什麽學中文就一定要局限在令他們陌生、困惑的人和事呢?使本來就勉勉強強、心不甘、情不願的他們,對中文更是疑雲重重、怨氣滿腹。為什麽不能用中文來講述新穎、實際、有針對性的話題呢?
比如說,有些孩子懾於同輩的壓力,羞於帶中餐到學校。對此,第二冊第二課“你喜歡吃什麽?”就有這樣的開導:“每個人喜歡不同的食物,就像喜歡不同的顏色一樣。有的人喜歡紅色,有的人喜歡黑色。你喜歡的顏色和其他人的不一樣,你會認為很正常。那麽,你的午飯和別人的不一樣,是不是也很正常呢?”
鑒於有些華裔介意父母們鄉音未改的英語和某些生活習慣。第五冊第七課“海歸”有這樣的勸導:“如果他們不知道你的青春偶像,不要看不起他們,因為他們每天忙著為你積攢學費;如果他們的英語帶有鄉音,不要嘲笑他們,因為他們的雇主都不在乎;如果他們反複向你問同一個問題,請不要生氣,因為他們已經耐心地教育了你十多年。”
除此以外,這套書的課文注重從兒童和青少年的視角出發,用故事來講道理。比如說第四冊第一課“愛是什麽?”就用這個故事來結尾:一位4歲的小男孩,看到鄰居的老奶奶去世了,老爺爺在哭。他就走到老爺爺的院子裏,爬上他的腿,坐在上麵。回家以後,他的媽媽問他當時給老爺爺說了些什麽,小男孩說:“沒說什麽,我隻是和他一起哭。”
文字本身並不具備生命力,除非它們承載著文化的底蘊、民族的靈魂和普世的價值觀。孩子們學音樂的時候,接觸的都是經典,諸如Beethoven、 Mozart等的作品。學中文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生命力和靈魂的文字,使我們的語言膚淺、空洞、言之無物,由此反過來導致我們產生淺薄的思想。
課程的設計
當我們覺得某件事情困難、棘手的時候,原因往往在於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或途徑。學中文難不難,取決於怎樣教、怎樣學。如果一開始就教你好、謝謝、老師、學校等字,當然不容易,老師和學生都會覺得難。
大部分華裔從小接受的是偏重邏輯和細節的西方教育。但是,他們使用的中文教科書,很多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凡事滿足於一個答案或結論,不過問其中的緣由和道理)編寫的。因此,打開書本,看到的往往就是漢字,卻不見其中的秩序、條理和邏輯。那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認字不得要領,學習沒有頭緒。他們事倍功半記住的漢字都是孤立、零碎的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結果是越學越難學,越學越無趣,無數人隻好選擇放棄,遠離中文。
任何一個知識體係都有其規律和聯係,中文也不例外。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整體,有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讀音。本教材的特色在於有計劃、有目的、有條理地安 排筆畫和字之間的聯係,字和詞組之間的聯係,字和課文之間的聯係,課文和閱讀材料之間的聯係。具體戰術根據以下四個原則實施。
循序漸進,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條理化、係統化。比如說,學一、二、三,隻要掌握筆畫橫就可以。但是,學四之前,最好先學口。學口之前,需先學筆畫橫、豎和橫折,否則學生就隻能畫圈,把口字畫成一個圓。同樣道理,學國的時候,前麵一定要學過口、王或玉,才不至於唐突,免得學生一頭霧水。除了死記硬背以外,別無它法。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認字從筆畫著手的習慣,第一、二冊裏的每個生字的筆畫和筆順,都用小電影來演示。
溫故知新,避免前學後忘。小孩子學東西快,但忘記得也快。為此,課文的安排做到了前呼後應。前麵課文裏學習或提示過的生字,會多次出現在後麵的課文裏。在講解新課文裏的生字時,會複習或學習一些字形相似或偏旁部首相同的字。以此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同時加深對新字的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所有的事物都互相關聯,沒有任何物體可以獨立存在。把一些字拆開來,發現它們本身可以是一個故事。比如,明可以理解成有太陽,有月亮,尖可以理解成兩端的尺寸不一樣(上麵小,下麵大);國可以理解成把值錢的東西玉圍(保護)起來。拆字意味著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把關係揭示出來,使人深刻理解,如此就容易記憶、掌握。
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拓展思維,擴大詞匯量。對於字形相似的字比如人和入、外和處要同時學。同樣道理,對於意義相反的字比如上和下,開和關要同時學。
已有五千多年生命力的漢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就是它的形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顯示文字的意義,讓看的人可以望文生義。隻要循序漸進從筆畫著手,靈活生動教偏旁部首,開動腦筋拆字尋找關係,就不至於將海洋一樣博大精深的中文,搗鼓成一個魚缸。
希望借助此套中文教材,不僅讓學生學中文,了解華夏曆史、文化和傳統,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養成積累和掌握知識的良好習慣,並成為有健全心智的公民。
是的,這是一場需要有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社會活動,要求所有的人都應該有學習的願望和熱情,每個人都成為勤學、愛問、善思的人。
The central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implant a will and facility for learning; it should produce not learned but learning people. The truly human society is a learning society, where grandparents,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students together. —— Eric H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