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少年問一個睿智的老人,如何才能使自己快樂,同時還能讓別人也快樂。
智者笑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就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不少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隻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並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要細心地觀照自己,在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別人一樣安慰與舒解,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品嚐成功的喜悅的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學會與別人分享,從別人的快樂中得到快樂,同時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讚許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別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別人的核心領地,同時也不依賴於別人給予自己認同?”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不太容易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我另外的一個疑問是,用什麽才能把這四句話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用你一生的時間和閱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