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夔門
當李奎不考研了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不少人來問我何故。他們的關心和評論似乎既是在支持他激流勇退,又是在提醒我要量力而行,不能執迷不悟。盡管我潛意識裏有“雁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的自傲,但大眾的輿論和評判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我表麵上泰然自若,但內心頗感不自在、不愉快甚至有些委屈。由於不甘心被這種負麵的情結所折磨,就極力想擺脫這樣的困境,從中解脫出來。於是,逆反性地受製於一種不甘示弱、唯我獨尊的情緒,其直截了當的體現是完全不考慮報考本校的研究生,一心一意想要出國門。雖然當時的研究生考試,可以填報三個誌願,但我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個誌願欄目裏,填上了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同一個導師,就是京城那所能招收出國研究生的學校。
我的魯莽和草率切斷了自己的退路,同時也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向終點衝刺。考試雖然嚴酷、無情,但由此而來的回報卻是十分誘人的。五年前的中考把我從淤泥中撈了出來,三年前的高考決定了我終身有依靠,現在的考研,如果成功的話,將會令我名利雙收。可以說,有考試,才能有跳躍,沒有考試,就沒有升遷。一九八五年元旦過後,在象牙塔裏熬了三年半的我們終於結束了第七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對許多人來說,從此可能就不再有來自學校的考試,因此都歸心似箭,準備回家與親人一同歡度大學時代的最後一個春節。汽車運輸公司上門服務,把車開到了校門口,使大家歸鄉的心情越發專注和急迫。當最後一輛汽車卷起塵土消失在視野裏時,喧囂的校園突然沉寂下來,顯得格外寒冷。平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教學樓轉眼之間靜謐得有些令人生畏。我和少數幾個要考研的人將陣地從教室轉移到了寢室,披星戴月、晝夜不停地背誦政治試題,特別是時事政治部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八五年考研的衝鋒號在農曆新年的鍾聲來到之前吹響了,讓我們這些經曆過七月流火的高考幸運兒,又在天寒地凍中拉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序幕。高考把絕大多數人無情地拒之於大學門外,使他們不再享有被教育的特權,而考研則是讓極少數人繼續獲得被教育、被規範的權利。和蔚為壯觀的高考場景相比,考研實在顯得無足輕重。我和屈指可數的考生坐在冷冷清清、空空蕩蕩的大教室裏,感到除了一個火熱的心以外,其它都是冰涼的,特別是從北京來的試卷,寒氣逼人。就我而言,考大學顯然是為了鐵飯碗,其拚搏的力量來自環境的逼迫。但考研的動力就不一樣了,它不是來自外界的壓力,而是內在的不安,隻不過那並非是要獻身科學的奮鬥精神,而是得隴望蜀的堅強意誌。因此,即使考場冷清空蕩、考生寥寥無幾、食堂敷衍塞責,但憑借一往無前的豪情,鏖戰三天,終將滿腔的熱血化傾注筆端,凝成文字,流淌成希望之渠,躍出夔門,直奔京城。
至此,從一九七八年夏到一九八五年春。我在六、七年的時間裏,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考、高考和考研,相當於經曆了明、清科舉製的縣試、院試和鄉試,由一介農夫成為童生、秀才,並向舉人靠攏。父親告訴從未聽說過“研究生”的鄉親們說:“如果考上了研究生的話,就等於是中了舉人。按照古時候的規矩,舉人要被稱為‘老爺’,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但是,我的興趣不在入仕,而在出國。由於在幾門功課的考試當中,唯獨對最難的英語考試有穩操勝券的把握,常在午休的時候也夢見洋裝穿在身了。完全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裏生活的我,別說做官,就連畢業分配,那種事關一生前途和命運的要事也懶得去張羅。當最終宣布分配方案時,才得知學校並沒有讓我回原籍,而是遣送到四川省、涼山州的一個邊緣縣城,那裏多數人是彝族。
我的雄心和自信將我的目光引向天空,而現實和能力把我的雙腳係在大地,整個人好像在空中遊離,是上天還是入地,取決於京城的判決。此時,畢業的帷幕已徐徐降下,大家都忙於撰寫臨別贈言,合影留念。就在大夥兒借助臨別贈言,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創意和情感時,我又驚又喜地收到了寄自北京的掛號信。在幾個室友圍觀,眾目睽睽下,顫抖的手打開了信封,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結果:我被錄取了!但是沒有在出國研究生的競爭中取勝,隻能轉內銷,自動成為該校國內的研究生。室友們對此的評價概括起來是,京城易進,國門難離。李奎卻說:“盡管出國門遙遙無期,但出夔門指日可待。”我最初的反應是失望,因為那不是我幾年寒窗苦讀、孜孜以求的願望,可是轉而一想,它畢竟使我免於參加畢業分配,不至於一落千丈。這樣的結果讓我即沒有上天,也沒有入地,而是帶著希望和挑戰,要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裏,經曆一個磨練的階段和成長的時期。
正當我納悶為什麽李奎沒有在畢業紀念冊裏為我留言時,他風風火火地到寢室來,從褲兜裏掏出一本硬麵抄筆記本遞給我,告訴我說,臨別贈言在扉頁裏。我打開來,吃驚地發現,那是模仿當時竄紅大江南北《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長江之歌》的歌詞所作:
你從峨眉走來,豪邁是你的風采;
你向京城奔去,執著是你的氣概。
你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成功的花朵;
你用鋼鐵的意誌,築起自強的豐碑。
你從鄉村走來,純樸染不上市儈;
你奔功名而去,增光門楣在海外。
你的鍥而不舍,感動若水(青衣江古稱若水)兒女;
你的激情澎湃,開創新的未來。
我們讚美玉明,你是挑戰自我的勇士;
我們想念玉明,你有飄逸浪漫的情懷。
李奎的留言,文字激揚直抒胸意,情真意切扣人心扉,令我思緒萬千,浮想聯翩。我們人生當中有不少肝膽相照的人和刻骨銘心的事,總是相見、相遇太遲緩,卻又分別、分離太匆忙。李奎不例外,我的大學也在其中。
*****************************************************************
大學是獨立、自由、誠信的代名詞,其核心任務是不僅要培養學生對學問的愛好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發出勇於探索和奉獻的精神,而且要傳授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具有純真的操守和優良的品格,能夠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和核心價值的捍衛者。如此,江山代有人才出,科學才能不斷地創新,社會的文化品味和道德準則才能有所改善。然而,“今之學者為人”( 當代人學習的動機是為了迎合他人的需要,科研的目的在於獲取功利,出自《論語·憲問》),當受教育成為地位與身份的標誌,大學生成為社會的既得利益者時,大學就隻能變得越來越像作坊、工廠,我們受教育的人最多就隻能成為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技術的工匠而已,而不是溫文爾雅、從容淡定的淑女紳士或虛懷若穀、文質彬彬的文人學士。我在這樣的教育體製下,有幸遇上了優秀的教師和真城的朋友,實在令人感到莫大的慰藉。他們的責任感、高尚理念和獻身精神,是對“善為人師,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最令人信服的闡釋,縱使時間流逝,歲月更替,但對我的激勵和鞭策永恒不變。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如是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在並不寬闊的視野和範圍內,力所能及地發揮了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在自強、自尊、自立的積極追求之中為我的大學畫上了句點。雖然考研讓我把珍貴無比的青春年華,以及有限的財政積蓄全部花在了外語上,繼而沒有專心致力於習得邏輯思辨的技巧,練就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它作為一個目標,引導我奮發向上,以認真的態度跑完了當跑的路,使我不僅掙脫了故土的束縛,在千裏之外開創了另一片天地,同時也拓展了內心世界的領域和思想的疆界。因此,當戲劇的最後一幕結束,同窗們義無返顧地走出象牙塔,奔向各自的工作崗位去編織“辦公室的故事”(蘇聯電影)的時候,我不再像四年前那樣,充滿好奇與不安,畏首畏尾、躡手躡腳地踏進大學的校門,而是懷著更大的信心和決心,鬥誌昂揚、意氣風發地獨自出夔門,求學京城。
夔門,不僅是長江出川,入大海必經的一道地理上的門,也是川人從低吟淺唱、自給自足到熱情奔放、放眼天下的一道心理上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