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教育

教育,自我教育,學中文,用中文,教中文,編著中文教材
正文

整全的教育(十六)

(2013-06-20 15:28:25) 下一個

第四章        礪學篤行出夔門──勇氣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1:9

 

他就是大學生呀?

 

學校坐落在一個偏僻、寧靜的小城裏,是那座城裏僅有的一所大學,不通火車和輪船。汽車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是沒有直達班車,必須在中途住上一夜,第二天才能到達。我生平第一次出遠門,首次乘坐公共汽車,往一百多公裏遠的地方去,感到既高興又不安。當汽車離市區越來越近時,就向旁人打聽下車後該怎樣去學校。他們說應該有校車來接新生,要我不必多慮,留意觀看就是。這樣,兩天來惴惴不安的心終於踏實了下來,隨後就繼續欣賞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田園景色,但無意間聽到從車後麵傳來一位年輕女士的聲音:“他就是大學生呀?”

那時的大學生地有聲,以至被人稱為“天之驕子”,實在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何以會如此?難道是因為人們對知識、對人才的極端重視和尊重?在回答問題以前,不妨首先看看我本人的情況。上高中以前,是一個衣、食、住、行無人問的農民。憑借兩年吃苦耐勞的奮鬥和一往無前的拚搏,腿上的稀泥還沒有完全幹落掉,就一腳跨進了大學的校門,成為生、老、病、死有依靠的“知識分子”。這好似從地獄升到天堂的“賞賜”不僅讓我,恐怕也讓其他的人不得不承認,對當時的農民來說,和讀書相比,沒有任何其它的投資能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事實上,從“刑不上士大夫”到“天之驕子”,讀書人一舉成名後所享有的特權,無疑是他們寒窗苦讀的關鍵動力,當然也同時是導致他們日後脫離實際的根本原因。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的話,它既可以是推陳出新的力量,也可以是改變身份、地位和命運的力量。當我們把教育當成為一種選拔應試能手的訓練時,所看重的就隻能是那些被篩選出來,象征地位與身份的高分獲得者,而不是教育本身。這就是為什麽“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等觀念能夠被社會推崇備至。對這樣的教育越加重視,越會毀了受教育的人,因為讀書差不多變成了一種投機的行為。

在曆經十年寒窗的苦讀、數月殷實的期待、兩天旅途的顛簸之後,終於跨進了大學的校門,得以繼續享用自來水。對身為農民的我來說,上大學固然是爭得了繼續受教育的特權,但更重要的是農村戶口簿上將不再有我的名字。從此就加入端鐵飯碗,吃商品糧的隊伍,並且要澤及子孫後代。和幾個月前的應戰高考相比,大學的生活節奏一下子慢了許多,可以盡情地呼吸著校園裏的空氣,同時期待著圖書借閱證能盡快到手,因為免費借書閱覽是我數年來夢寐以求的一個願望。一個多月後,當拿到象征著開啟知識寶庫之門鑰匙的圖書證後,就急不可耐地到圖書館借了第一本書──《三國演義》,使等待和忍耐了四年的願望成為現實。我興高采烈地走出圖書館,實在忍不住,就把書翻開來看。一下子看到第一章的卷頭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我頓時覺得,這一個個雋永的文字宛如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承載著朝代更替、國家興衰的定律,匯集成曆史的跫音,回蕩、響徹在九州大地上。

曾經在生產隊裏勞動時,請姒成書斷斷續續地講過《三國演義》的故事。那時隻是耳聞,如今可以免費目睹,實感榮幸至極。同時不由得羨慕起姒成書來,因為他比我早那麽多年得到這樣好的東西,隻是不知道他第一次捧讀《三國演義》時,是否也有像我那樣的心情。我精神抖擻地邁步在回寢室的路上。一陣微風吹來,使自從進校後就一直發熱的頭腦,忽然間冒出來一個念頭:這上大學,恐怕不僅僅是“農轉非”、吃商品糧的問題吧?

就如同我第一次進城趕集一樣,《三國演義》開了眼界,令我感覺到許多東西都很新穎,特別是它精煉的語言和優美的文筆。雖然不是第一次閱讀長篇小說,但卻是頭一回欣賞古典名著,不免有相識恨晚之感。同時,對比之下,就非常尷尬地看到自己語言和文章的蒼白、空洞。難怪古人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在歎服、羨慕作者的語言和文字的卓越才華之餘,不由得暗自思量,我在這方麵底子薄、基礎差、實力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因為曾經為了考大學,不得已忽略了眾多文史類的學問所致。想起來不免有些後悔,但好像還不至於無可挽回。於是,就以彌補人文學科的缺陷為借口,細嚼慢咽地研讀起《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來。如饑似渴地涉獵人文學科大大地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知識,其中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是提升了書信的質量。書信是當時我和家人、親朋好友之間唯一的通訊手段。雖然學校離家隻有一百多公裏,可是交通不方便,在不遺失的情況下,信函往返差不多要一個月。雖然沒有“峰火連三月”的經曆,但有“家書抵萬金”的珍貴體驗。沒有緊迫感,隻有優越感的大學生活為我提供了豐富的時間和素材,使我津津有味地借助筆墨向親朋好友們介紹象牙塔裏的一切。

在沒有認識到自己文字功力的膚淺以前,寫信無異於記流水帳,往往一氣嗬成,至於用詞是否妥當、修辭是否貼切、語法是否錯誤並沒有非常在乎。可是,在閱讀大量的中外名著以後,我的學習能力得以加強,認識層麵得到擴展,從而逐漸領悟到寫信如同做文章一樣,要講究行文結構和遣詞造句,不僅要敘事,也需要抒情、議論。這樣一來,寫信就耗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本來很悠閑的生活忽然變得緊湊、忙碌起來,但與此同時也的確讓我受益匪淺。具體來說,可以歸納成三點。

第一,使我和親人之間有了心靈層麵上的交流。對父母二十多年的養育之恩、舔犢之情,雖然借助行動有所表示,但卻從未明言。記得臨行前,母親和外婆從衣服兜裏掏出帶著體溫的紙幣遞進我手裏,我卻說不出“謝謝”兩字,事隔幾月後才隻能借助文字來表達。另一方麵,也是通過書信往來,首次了解到沉默寡言的父親,其實也能滔滔不絕,而且情感豐富。記得有一次,我為了訂閱一些暢銷的雜誌和報紙,就忍不住寫信回家說需要十塊錢,相當於那時半個月的生活費用。父親給我寄來了二十塊,但在信中囑咐:寄給你的錢,每一張都被我們的汗水泡透過。不過,當用時千金不惜,不用時分文不舍。父親的來信常常是激勵、鼓舞,好似戰鼓催征,而母親的來信就好比春風化雨。那些被淚水打濕過的文字,總讓我靜靜地感動,默默地思念。一聲聲充滿溫馨的關注、體已的話語就像風箏的拉線若隱若現地把我與大地、與親人相連。

第二,反過來幫助提高了閱讀的質量和文學鑒賞水平。從開始注重文章的遣詞造句,到解讀它的中心思想,再至力於揣摩作者的良苦用心。體會比較深的是研讀林海音的中篇小說《城南舊事》,因為作者在其中講了幾個初看起來互不相關的故事,讓人覺得主題不夠明確。但仔細咀嚼後,才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內涵。其中,那個小偷的故事最讓人感慨。他為了養活老母,供弟弟上學讀書,竟然走上了偷竊的路。這不禁要令人思索:人性既善也惡,人是一個善與惡並存的複合體。人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能引導出罪惡的行為。一向疾惡如仇的我在這件事上,愛憎不明,善惡難辯。

第三,為生活帶來盼望與祝福。記得有一位同學的女友給他寄了一張明信片,上麵寫著:“寄信如火箭,回信像軍艦”,明顯是在敦促他要及時回信。事實上,每天第二節課還沒有上完之前,我的心就飛到了收發室。等信就如同等人一樣,能令人望眼欲穿;見信也就如同見人,“有信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讀信就是解讀對方的感覺、心情,領會鐫刻在文字之間的氣息、思想和精神;寫信則是你真情的揮灑和心靈的傾訴。當筆尖觸及信紙的時候,就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那裏沒有顧慮、沒有羞澀、更沒有掩飾或偽裝,隻感到一種強有力的激情,湧上心頭、湧上筆端。

我每天就在盡情地瀏覽、閱讀、寫作之中忙碌,充實地歡度時光,直到又一個運動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整全的教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梅蘭鬆竹的評論:
是的,那個時候,出川就主要從那裏。梅姐妹也是博學。
其實,學習有各種形式。你掌握的知識應該比我的更靈活,更有用於世。
要感恩的是,如今我們都得到了可以在廬山之外,領略東西、中外文化的異同。
梅蘭鬆竹 回複 悄悄話 "礪學篤行出夔門"---夔門,是在杜甫《夔州歌》裏提到的地方嗎?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姒弟兄一進大學便成為海綿,博聞強記,令人佩服。不像俺,大學幾年全在遊山玩水唱歌跳舞中混過去。。。現在想靜下來多讀書,已經不太容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