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教育

教育,自我教育,學中文,用中文,教中文,編著中文教材
正文

整全的教育(二)

(2013-04-25 19:04:11) 下一個

自序

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馬太福音5:15

予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後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容閎 ──中國近代留學生的先驅

人和地球上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除了物質的肉體外,還具有思想、精神和靈魂。而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異不是相貌、財富、地位等外在的因素,而是內在的品格,它包括自我意識、胸懷、良心、自尊、獨立等。那麽,人的品格是如何養成的呢?無非要靠教育,靠上施下效、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言傳和身教 

不過,當我們寒窗十載皓首窮經,黑袍加身時,發現不僅身上所披的長袍和頭上戴的帽子同出一轍,而且心思意念和思維模式也整齊劃一。施教者和受教者雙方通過盲目地模仿,一味地跟從,拚命地攀比,讓莘莘學子都凸顯以下並非與生俱來的特征:有傲人的成績和文憑,但沒有內在的自信和安全感。表現在比上不足時,就自卑不堪,比下有餘時,就好自矜誇;學術會議上溫文爾雅、沉默寡言,但在其它場合喜歡毫無保留,旗幟鮮明地表白自己的主張和觀點,其方式往往是無所畏懼地下結論,而非心平氣和地陳述事實;若遇不同的看法、相左的意見時,不加思索地就排斥,要是被否定的活,不知道應該去尋求折中方案爭取雙贏;當被傷害時,會立即拔劍而起,把以善勝惡的選擇權拱手相讓,而不自知

以上問題並不是教育的缺失造成,而恰恰是偏頗、不當的教育所致。盡管我們有幾千年的教育史,但在很大程度上把教育簡單化和片麵化了。體現在以為教育就是開私塾、辦學校,講解、傳授書本知識。其目的在於,讓受教育的人參加科舉,通過層層淘汰進入官場,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或者對受教育的人進行某項特殊的技能訓練,讓他們能有一技之長,可以安身立命。特別是當被產業化以後,急功近利的教育更顯得隻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而忽略品格的塑造、內在潛能的發揮以及缺少人文關懷,尤其是回避了情感和心智的問題由此而產生的結果是,受過教育的人可能有很高的學位,甚至淵博的專業知識,但卻不一定有創造性的思維、自由的精神、開明的心態、深邃的眼光和健全的心智。甚至,有些讀過書、受過教育的人被認為,有知識沒思想、有技能沒文化、有專業沒氣質。這不能不令我們追問教育的本質。

 “教育”一詞來源於拉丁文ēducātus,是把能力引導出來的意思。蘇格拉底一針見血地指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引導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具體來說,可以認為教育不是填塞僵化的知識和理論,沿襲既定的模式,而是發掘興趣,引導潛能,喚醒心智,特別是要喚醒一個人自覺的能力。那就是客觀、理性地自我懷疑、批判,認識自己的能力。一個人能夠自我覺悟、自我認識意味著能夠自我教育,這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也是一個人做人、做學問的源頭和保證。當一個人開始自我教育時,首先關注的是自身的改造──對自己的無知,從無意識到有意識。他改變單向度(one dimension)的思維,從舊的教育思想模式中解脫出來,成為一個不僅有學問和技術、而且有道德良心、有高貴靈魂、有文化修養的健全人;他以敏銳的思想、犀利的眼光和不同尋常的洞察力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作為一個施教者的資格和權限。 

我從延續了幾千年重農抑商傳統思想的中國農村,憑借考試擠進都市,躍出夔門,東渡扶桑,定居美利堅合眾國,曆時三十載,行程數萬裏。當時間的長河在淘去物質的虛華之後,精神的脊梁才顯得清晰可見。雖然人對未來無從把握,但如果能夠認真吸取過去的教訓,拂拭曆史的塵埃,就可以知興替,明事理,行更為合情合理的事。在此,我將穿越四十年的歲月風塵,跨過陸海空的地理屏障,理性地回顧、審視、歸納自己的教育和心路曆程,並將海內外的親身經曆和對東西兩方迥然不同的教育體製、學術研究,以及治學態度的感觸與領悟,誠誠實實地記敘,客觀公正地評說,以期能幫助你察驗自己的人生,領悟整全的教育。

既不同於因財()施教、毀()人不倦的應試教育,也不同於帶著情緒、浮躁、投機和功利的“素質教育”、“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整全的教育不單獨重視技能的訓練,而且更在乎獨立思想的養成、情感的洗滌和心靈的自由。它不主張在人身上,強迫添加任何外來的附庸和累贅,而是致力於恢複人原有的潛能、價值和恩賜,引導他們在知識、道德、情操、審美和品格等方麵都得到均衡、整體的發展,成為既能縱向也能橫向思考,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人。隻有敢於反思片麵、孤立、機械、以訓練為主的教育,並對既成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重新定位,單向度思維的人才能逐漸從順從、權威、群體迷思和偶像崇拜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來,在穩妥牢固的信仰根基上,重建人的品格,重拾人的尊嚴,重獲人的自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