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養生堂

柳江華:執照針灸師(中藥學學士、醫學碩士、天然藥物學博士。德國洪堡基金學者;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原遼寧中醫學院和南加州醫藥大學教授),英文專著《傳統草藥的研究方法 》主編。接受遠程診療。
正文

中藥針灸有效改善冠狀動脈堵塞患者的“結脈”及症狀

(2025-11-07 21:06:19) 下一個

10月8日,73歲的LF先生來到診所,陳述他近兩三個月經常感覺心髒不舒服,胸悶,心悸(平均每天發作6-7次),疲勞無力。西醫檢查後隻是說心律不整,並開了治療心律不整的西藥(Sotalol)。可是患者自8月26號開始服用至今, 症狀並沒有改善。詢問病史,得知患者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並有眼底黃斑退行性病變。2013年11月開始服用降壓藥,2024年開始服用降膽固醇藥。他說已經預約了心髒CT掃描,但還在等待中。患者麵色蒼白,舌淡苔薄白,結脈。按壓患者督脈,有明顯壓痛點,顯示經絡堵塞。

我建議患者針灸中藥同時治療。中藥以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為主,針灸則是疏通經絡。患者接受了建議。針灸結束後再次摸脈,患者脈搏正常,沒有摸到結脈。

10月11日,患者來做第二次針灸時,說心髒不舒服的次數減少了80%,但仍感覺疲勞,還沒有完全恢複。

10月16日,患者來開藥時說今天又感覺不舒服,我為他摸脈,沒有摸到結脈。告訴他偶爾有不舒服,說明還需要繼續治療。我又給他開了10天的中藥,並做了針灸治療。

10月30日,患者再次來到診所,說CT結果出來了,查出有一支冠狀動脈堵塞70%。醫生又給開了血液稀釋劑 ,但他還沒有去藥房取藥。患者說主要是因為現在感覺好了很多。有時一整天都沒有不適感覺,有時會有1次或2次感覺不舒服。

我叮囑患者因為中藥裏有活血化瘀的成分,不能和血液稀釋劑同時服用。如果決定要吃血液稀釋劑,一定要讓我知道,以避免中西藥的相互作用(drug-herbs interaction)。

11月6日,患者第五次來到診所。說雖然一直在服用降壓藥,但高壓(收縮壓)多在140,  有時會高到160-170,  甚至偶爾會高到190。西醫已經將降壓藥Losartan的劑量從25mg調到100 mg。問中醫是否有辦法治療。我告訴他針灸中藥都可以。於是,當天接受了針灸治療,我又給他開了10天的中藥。我告訴他我已經治療過多個服用西藥血壓仍高的患者。

什麽是結脈? 結脈對應的是西醫的什麽問題?結脈是否與冠狀動脈堵塞有關?

結脈是中醫脈診中的一種脈象。可以概括為:“緩而一止,止無定數”。指脈率比較緩慢,脈搏有一次停跳,出現一個間歇。停跳的出現是沒有規律的,間歇的時間也長短不一。可能跳三下停一次,下次可能跳五下、十下才停一次,完全沒有固定節律。它通常與氣滯、血瘀、痰凝等病理表現有關,也可見於氣血虛弱。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脈象是心髒電活動和機械收縮在外周動脈上的表現。因此,結脈這種“緩而不規則的停跳”,最直接對應的就是心髒的心律失常(心律不整)。

具體來說,結脈主要對應以下幾類心律失常:

1. 早搏-這是與結脈對應性最強、最常見的情況。可以是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2. 房室傳導阻滯

3.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冠狀動脈堵塞會導致心肌缺血,而心肌缺血是引發早搏(結脈)的一個重要和常見原因。所以,結脈可能是冠狀動脈嚴重問題的一個 “警報信號” 。

如果冠狀動脈急性完全堵塞,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會因嚴重缺血而大量壞死。這會造成極其不穩定的電生理環境,不僅可能引起簡單的早搏(結脈),還可能引發更致命的心律失常,是危重症的表現。

結脈可能與冠狀動脈堵塞有關,但它並非冠狀動脈堵塞的特異性指標。很多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結脈(早搏),而這些原因與冠狀動脈堵塞無關。

常見的其他原因包括:

  • 其他心髒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髒瓣膜病等。
  • 非缺血性因素:電解質紊亂(如低鉀、低鎂); 藥物影響(如某些感冒藥、平喘藥); 酒精、咖啡、濃茶等刺激; 精神緊張、焦慮、勞累、失眠; 甲狀腺功能亢進

此外,很多健康人(尤其是年輕人)也可能出現生理性的、良性的早搏,從而表現為結脈,這樣的結脈可能是偶發的、良性的,對身體沒有危險的。但對於有基礎心髒病(如冠心病、心衰)的患者,則需高度重視。特別是伴有不適症狀時,強烈建議進行西醫檢查。

順便提一下,在中醫脈象裏還有另外兩個與心律不整和冠心病相關的脈象:促脈和代脈

促脈是中醫脈學中“數而時一止,止無定數”的脈象。意思是:

  • 數:脈搏跳動得很快(每分鍾超過90次)。
  • 時一止:在快的節奏中,偶爾會停跳一次,而且停跳沒有固定規律。

代脈是中醫脈學中“緩而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還”的脈象。

特征                        促脈                                          代脈

脈率                  數(跳動快,一息五至以上)        緩(跳動慢)或平(速度正常)

核心特點            數而時一止,止無定數                 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還

主要病機            陽盛實熱,邪氣阻滯                    髒氣衰微, 元氣不足(心氣,心陽大虛)

                      (如血瘀、痰濁、熱毒)

疾病性質            實證、熱證為主,                       虛證(尤其是氣虛、陽虛)

                        或本虛標實中“標實”突出

預後                  相對較好,邪去則脈自複             較為嚴重,提示根本動搖

兩者與冠心病的關係

冠心病的基本病機是 “本虛標實” :心之氣、陽、陰、血虧虛為“本”,氣滯、血瘀、痰濁、寒凝阻塞心脈為“標”。促脈和代脈正好反映了這個病理過程的兩極。

1. 促脈在冠心病中的體現

對應情況:當冠心病患者因情緒激動、感染、勞累等因素,導致邪氣壅盛時,容易出現促脈。

病機分析:

“數”:由於痰瘀化熱,或心火亢盛,迫使心跳加速。

“時一止,止無定數”:亢奮的心跳被心脈中不規則、不穩定的痰濁或血瘀塊所阻斷,導致偶然的停跳。這種阻滯是“動態”的。

臨床意義:常見於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顫伴快心室率) 等情況。提示病情處於活動期和進展期,邪正鬥爭激烈。

2. 代脈在冠心病中的體現

對應情況:多見於冠心病病程漫長、年老體弱、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的患者。

病機分析:

“緩而一止”或“平而一止”:心氣、心陽嚴重耗傷,無力鼓動血脈,所以脈來緩慢或正常,但底氣不足。

“止有定數,良久方還”:心髒元氣大虛,每跳動幾次後就必須“蓄力”一次,所以停跳有固定的規律(如“二聯律”、“三聯律”),並且恢複下一次跳動的時間較長(良久方還)。這是心髒功能器質性衰減的典型表現。

臨床意義:常見於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緩慢性心律失常或早搏呈固定聯律(如室早二聯律) 的情況。提示心髒本身功能嚴重受損,預後相對更差。

中西醫結合視角:

促脈更傾向於對應西醫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顫等,心率偏快。

代脈更傾向於對應緩慢性心律失常或有固定節律的早搏(如二聯律、三聯律),以及嚴重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

在冠心病患者身上摸到結脈,通常提示病情處於一個 “慢性穩定性” 階段,但病因為陰寒、痰瘀等實邪阻滯。常見於穩定性心絞痛、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慢速型) 等。它不像促脈那樣急迫(熱、實),也不像代脈那樣危重(虛極)。

結脈,促脈與代脈是中醫判斷心髒病病情性質、輕重和預後的重要窗口。如果您或家人出現相關症狀,務必尋求心內科醫生和專業中醫師的共同診治,通過脈診、舌診、心電圖、心髒彩超等綜合手段,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和治療。

這三種脈象可以相互轉化,動態地反映了冠心病“本虛標實”病機中,“標實”(邪氣阻滯)與“本虛”(心髒功能)之間的盛衰變化。因此,脈診是中醫評估冠心病病情演變的一個非常靈敏的“儀表盤”。再次強調,任何脈象的鑒別和用藥都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