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疼痛是老年人很常見問題,大多數西醫隻會讓患者做核磁共振或X光檢查脊椎,為患者開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其實,導致背部疼痛的原因很多。老年人的背痛可能是脊椎的問題,也可能是肌肉,筋膜或者是關節的問題。有經驗的中醫師會根據疼痛的部位或對疼痛的描述(刺痛,鈍痛或脹痛)找出問題的源頭給予有效治療。
一、背部疼痛的常見原因及特點
1. 退行性改變
椎間盤退化:椎間盤水分流失、變薄,緩衝能力下降,引發慢性疼痛。
骨關節炎:關節軟骨磨損,骨刺形成,壓迫神經或導致炎症。
因骨質疏鬆導致椎體壓縮性骨折(常見於老年人,疼痛劇烈且持續)。
2. 肌肉與軟組織問題
肌肉勞損:長期姿勢不良(如駝背)、核心肌群無力,導致肌肉代償性疲勞。
筋膜粘連:慢性炎症或缺乏活動導致筋膜彈性下降,活動時疼痛。
3. 結構性病變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可能伴隨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脊柱側彎/駝背:年齡相關姿勢改變,加重局部壓力。
脊管狹窄:患者可能出現疼痛、刺痛、麻木感和肌無力(有的患者開始沒有症狀)。症狀會隨時間推移而加重。
4. 其他係統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需排查):晨僵、夜間痛為主,多見於青壯年男性,但老年也可複發。
內髒牽涉痛:有心,肺,胃不適,膽囊炎、腎結石等內髒疾病或婦科疾病可能表現為背部疼痛,在督脈及兩側相應的膀胱經找到壓痛點。這樣的牽涉痛通常伴隨髒腑病變的其它症狀。
· 腎髒疾病: 腎結石或腎盂腎炎等腎髒疾病可能引起腰部疼痛,有時會放射到背部.
· 胰腺疾病: 胰腺炎或胰腺癌等疾病可能導致上腹部疼痛,並放射到背部.
· 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可能引起盆腔疼痛,並放射到下背部.
· 消化係統: 某些胃腸道疾病、膽囊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背部疼痛,但這種情況通常伴隨其他消化係統症狀.
· 心,肺,肝疾病: 心,肺和肝功能失調的患者有的也會在背上部有發射性疼痛。
二、醫療方法
1. 中醫療法
中醫有“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的說法。“不通則痛”說的是人體經絡中的氣血發生阻滯不通,那麽就會引發各種疼痛,中醫稱之為“實痛”;“不榮則痛”說的是當人體經絡中氣血不足(實際也是一種不通),也會引發疼痛,中醫稱為“虛痛”;榮有榮養營養之意。
針灸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是各種腰背疼痛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拔罐/艾灸:適用於寒濕型疼痛(怕冷、遇熱減輕)。
2. 電療(如TENS、幹擾電)
原理:通過電流阻斷痛覺信號或促進內啡肽釋放。
效果:短期鎮痛明顯,尤其適用於肌肉勞損或神經痛,但需多次治療維持效果。
如果疼痛持續超過2周,保守治療無效。伴隨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警惕馬尾綜合征)。如果夜間痛加重、體重下降(排查腫瘤或感染)- 例如胰腺癌患者會有右側背部疼痛。
3. 藥物緩解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短期控製炎症和疼痛(飯後服用,腸胃不適者慎用)。
肌鬆藥(如乙呱立鬆):緩解肌肉痙攣。
鈣+維生素D:骨質疏鬆者需長期補充,必要時聯用抗骨鬆藥物。
4. 物理治療
熱敷/冷敷:急性疼痛用冰敷(48小時內),慢性疼痛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專業按摩:鬆解肌肉痙攣,但避免暴力推拿(尤其骨質疏鬆者)。
5. 日常護理與運動康複
姿勢調整:避免久坐,保持脊柱自然曲線。
核心強化:練習平板支撐、橋式運動等,增強脊柱穩定性。
低衝擊運動:遊泳、瑜伽、普拉提可緩解肌肉緊張,改善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