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二月份通常是我忙著看電影的季節。金球和奧斯卡獎的陸續提名和揭曉給
了我一份最好的電影指南。雖說得獎的電影未必能證明它是多了不起的作品,但在
時間有限的前提下,經專業人士幫我過濾後,指點說有十來部還不錯的片子,總比
我大海撈針的盲選要有效率得多。按這個標準,"布達佩斯大酒店"絕對是不容錯過
的一個選擇。這部由英國和德國合拍的電影已經獲得了金球的最佳電影獎,並且獲
得奧斯卡的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的提名。
電影才開始一分鍾不到,我已經被其精美的台詞吸引。"一種普遍存在的誤解以為作
家的想像力永不枯竭。。。其實事實正相反。一旦公眾知道你是作家,人們會把人
物和情節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你。。。下麵的事件是別人告訴我的。我將會分毫不差
地把它描述出來,用一種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式。"
隨著作家的陳述,鏡頭將我們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的歐洲東部,一個坐落
在山頂金碧輝煌的布達佩斯大酒店。儒雅溫和,用香水和詩歌來取悅於人的前台禮
賓師 - 古斯塔夫先生正在向酒店裏尊貴的客人們提供著無以挑剔的服務。其中一位
他服侍了十九年之久的伯爵夫人,當她在遺囑裏把一副文藝複興時期的名畫傳給古
斯塔夫的同時,也將古斯塔夫從此卷入了一場人命官司。於是古斯塔夫和他的門生
開始了一場富有神奇色彩的大逃亡。
雖然故事一氣嗬成,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和上下起伏的情節曲折,讓我沉醉於其中
的同時,卻也不時為它感到困惑。電影中匯集了許多並不協調的元素,那些讓我分心
的聯想使我無法確定這是一部屬於什麽類型的電影。比如雙手帶了八個戒指穿皮衣騎摩
托的殺手讓我想到Kill Bill中的冷血。 鋪著猩紅色地毯,高貴華麗酒店中的香
檳和詩歌,讓我懷疑自己將會看到一個童話般的浪漫故事。逃難途中天衣無縫的時機
巧合讓我想到隻有007才能遇上的傳奇。越獄時比正常速度快了三倍的節奏,卻又
錯誤百出馬戲團式滑稽,最終讓我意識到,這可能該算是一出喜劇。
從頭到尾,電影保持著一貫的優雅,從它如同莎翁再世般的台詞中得到充分體現。
我無法相信這些立意深遠的敘述隻為呈現給人一場精彩可笑的鬧劇。那座曾經輝煌
而今破落的酒店代表了什麽?他的一路逃亡是為了什麽?電影中重複出現對護照的盤
查又暗示了什麽?我試圖從警匪偵探,唯美懷舊, 童話和現實, 戰爭與和平的背後
尋找電影中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電影在最後結尾處,故事的敘事者對主角古斯塔夫先生下了個結論,"他的世界,在
他步入之前就已經結束了,隻不過他用他超凡的魅力維持了這種幻覺很久。" 難道
這就是導演對這個酒店,乃至整個故事,隻是一個不存在的幻像的暗示? 而電影結
束時出現的一行字幕 - "Inspired by the writings of Stefan Zweig", 又往這些
無法解開的謎團之上增加了更多的懸念。
原來是斯蒂芬.茨威格作品,那個寫了《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著名奧地利作家。
怪不得,電影中的寫作會如此精彩。但什麽叫靈感源於斯蒂芬. 茨威格的作品? 一
般從小說改編的電影,會明明白白地說根據哪篇小說改編。
在斯蒂芬.威格的文集中,我找不到有一篇叫做"布達佩斯大酒店"的作品。出於對斯
蒂芬. 茨威格,導演安德森,和布達佩斯大酒店這三者之間關聯的好奇,我開始懷
疑故事之中還套著故事,秘密後麵還藏著秘密。
尋找的結果,最讓我震驚的是斯蒂芬.茨威格的生平。茨威格生於維也納的猶太人家
庭。1933年,當納粹在德國掌權的時候,茨威格去了倫敦,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流亡
生涯。出於對戰爭和政治的敏感,茨威格積極反戰,他的作品在德國被掌權者查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茨威格加入了英國國籍。之後他離開了倫敦,取道紐約、
阿根廷和巴拉圭到達了巴西。1942年,茨威格和妻子,出於對他的"精神家園歐洲"的
毀滅的痛心,在裏約熱內雙雙服用鎮靜劑自殺。
在對導演安得森的訪談中,導演說他拍攝電影的主要靈感來源於茨威格在逃亡生涯
中所寫的自傳”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of Yesterday)。 因為茨威格在他的故
事和回憶錄中,他一次又一次向我們展示了歐洲文明的光輝,所以電影選用了一個
類似童話的酒店來作為故事展開的背景。
按圖索驥,我在”昨日的世界”中發現了以下的文字:"我在維也納長大,這是一座
有著兩千年曆史、曾經成為多個國家首都的城市。但是,我卻被迫像罪犯一樣離它
而去。。。歐洲 - 我心中選擇的故鄉,自從它在同室操戈的戰爭中第二次自取滅亡
地把自己撕成碎片以後,就在我心中消失了。跟我自己的意願相左,我見證了理性
遭到最可怕的失敗和野蠻在時代的編年史上取得最大勝利;我絕非出於自豪,而是
滿懷羞愧地說 - 從來沒有像我們這樣的一代人,道德會從如此高的精神文明墮落到
如此低下的地步。。。在戰前,我曾經享受過最充分的個人自由,但在戰後,我卻
嚐到了數百年來最大的不自由。我曾被人讚美過、排斥過,我曾自由過、不自由過,
我曾富有過、貧窮過。。。那不可救藥的瘟疫毒害了我們歐洲的文化。無奈之下,我
成了一個沒有防禦能力、無能為力的見證人,目睹人類不可想象地倒退到以為早就
被我們忘卻的野蠻中。
在我看來,見證這種緊張而又富有戲劇性的生活,是一種義務,每個人都是那些巨
大轉變的見證人,而且是被迫的。。。盡管他多麽努力抵抗,共同的命運都會不可
抗拒地把他卷進去。所以,這裏敘述和選擇的,並不是我的回憶,而是為他人而作
的回憶,但這些回憶也至少反映了在我的生命終結之前的一生!"
我回想起電影中被無辜卷入了殺戮的古斯塔夫先生,在被白雪覆蓋的荒原上輾轉逃
亡中的苦中做樂,想起他在火車上遭遇士兵盤查時保持的紳士風度。。。我似乎明
白了導演的用意。用荒誕的喜劇,用人性的光輝,向野蠻的世界做出最後一點微不
足道的抗爭。
在屏幕上重現二戰的電影不少。可以拍得像黑白紀錄片一樣厚重,讓受害者講述一
段快被人遺忘的曆史。也可以重溫金碧輝煌的夢幻世界,將殘酷血腥的現實隔絕在
外。至少在兩個小時的電影裏。
"他的世界,在他步入之前就已經結束了,隻不過他用他超凡的魅力維持了這種幻覺很久。"
這句話真的很有味道。電影看完了心裏還一直惦記著這句話。後來在飛機上又看了一遍,等著聽到這句,再琢磨琢磨滋味。
“There are still faint glimmers of civilization left in this barbaric slaughterhouse that was once known as humanity. He was one of them. What more is there to say? …To be frank, I think his world had vanished long before he ever entered it–but, I will say: he certainly sustained the illusion with marvelous grace…”
作者想告訴我什麽呢?
古老的歐洲有許多精彩的華章。我們也還有些人,用著懷舊的心情,在心裏仔細嗬護著她。但是今天的世界已經與她是那樣的格格不入,讓人不再可以以讚美詩去描寫她,而不讓世人覺得奇怪隔閡,那就把她寫成一個童話,一段神話,一出喜劇吧!就像唐吉柯德的時代在他步入之前很久就早已結束,古斯塔夫的時代也在他步入之前很久早就結束了。但他還是以非凡的魅力優雅地固守著一小片天地。'唐吉柯德'是一種精神,覺得美好的,就固執地去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