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夥人" 是近來少有的一部值得為之起立鼓掌的電影。因為它在娛樂之外,還
加入了久違的真誠和思考。
如果說趙薇的"致青春"是撓到了青春皮癢的快樂,"合夥人"就是觸及了一代海外華
人心頭刺的痛楚。除了青春和愛情,導演陳可辛講述了關於友情,回憶,理想,前
途,創業,和美國夢這樣一個更為豐富和完整的故事。
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說的是新東方(電影裏名為新夢想)英語培訓學校從1993年建
校到2006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創業曆程,戲中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
的角色飾演的人物原型分別就是新東方的三位創始人。
三個小夥子三十年來的奮鬥和變遷被濃縮在一小時五十分鍾裏,節奏緊湊。電影一
開始就引人入戲。 考TOEFL, GRE背單詞時的枯燥,沒拿到簽證前的惶恐,拿到了
簽證之後和親友離別的苦痛,讓人感覺這不再是說故事,說的就是發生在自己或自
己身邊的真實經曆。
八九十年代,每個學子最想去的地方是美國。年輕人的命運在美國簽證官的麵前開
始分岔。成東青(黃曉明飾)年複一年地被拒簽, 王陽(佟大為飾)為了國內的情人放
棄了出國,而孟曉駿(鄧超飾)在上飛機的前一刻,告訴朋友他再也不會回來,因為
隻有美國才是能讓人圓夢的地方。
諷刺的是,孟曉駿出國後的親身體驗告訴他,他在美國的位置要麽在餐廳裏收盤子,
要麽在實驗室裏喂小白鼠。反觀留在國內的朋友,卻是開始辦起了英語學校,經營
起蒸蒸日上的事業。終於孟曉駿在美國混不下去後回國了,並加入了辦學校的行列。
近來"中國合夥人" 在國內大熱,並被冠上"勵誌"電影的名號。因為新東方最後成功
了,成為第一個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三個年青人因為對中國夢的執著,而最終
大放異彩。
在為電影裏的年青人感到驕傲之餘,做為一個海外華人,我不禁生出這樣的疑問 -
中國夢的成功,是不是意味著美國夢的破滅?
要不是簽證官對成東青的一再拒絕, 要不是孟曉駿及早的撥亂反正,從美國折回中
國,基督山伯爵們如何在電影的後半部完成他們的快意恩仇? (過度的渲染讓後半部的可
信度開始打折扣)。
既然他們在中國的成功無可質疑,那對其它的海外留學生而言,留在美國會不會是
個錯誤呢?
到底是海龜從美國帶回來的新思維厲害,還是土鱉土生土長的關係網更為有效?
對夢想的堅持最終會給自己帶來幸福,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自欺欺人?
電影裏,最能觸動我神經的是一句中國人對美國人的批評: "中國變了,但美國卻沒
有變。" 這些年有機會兩邊跑的人,在兩廂對比之下,可能不得不承認這一個事實。
這二三十年正逢中國百年難遇的突飛猛進之時,而美國卻處在一個停滯不前,甚至
說光輝不再的年月,這一退一進之間,許多的機遇和可能如同大江東去,奔騰入海
不複還。
出國到底對不對,我們像哈姆萊特一樣被這個問題糾纏。對身在其中的海外華人而
言,這已經不是個問題,而是用血淚肉身靈魂情感,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完成的一個
回答。
蘇格拉底說,"去結婚吧。如果你找到一個好妻子,你會一生幸福。如果找到個壞的,你
會成為一哲學家。"
借他這句話,也借著這個電影的啟發,海外的兄弟姐妹們,開始我們自己的思考和
探索吧。
後注: 筆者"兩者之間"(活在東西文化中間的人)會陸續在文學城上發表一係列以真
人真事為題材,關於海外華人的中短篇原創小說。中篇"一個海外華人的內心獨白"將
會從明天開始連載。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見到更多關於我們自己的故事。
生命隻有一次。在大方向的選擇上,隻是選擇一種經曆,無所謂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