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的影評書評公眾號: 圓圓其說

我讀我寫,因為我試著了解人心和人生。你哭你笑,因為你感我所感,思我所思,彼此明白,滄海一粟在宇宙荒洪中,並不孤獨。
個人資料
兩者之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致終結的青春 - 看英國思想家如何點評自個的青春

(2013-06-01 11:14:38) 下一個

這些天,到處都在緬懷青春。趙薇的第一部電影票房輕鬆過億,我本想拉著老公一起
看,他卻一臉的不屑,"that's for chicks " 意思說這是專給女人們看的,大老爺
們就不必了。

可能是男女天生的構造不同,當女人感歎花朵美麗的時候,男人隻有透過表麵看到
花瓣裏麵的分子結構,那才算是有深度。所以我也有心想看看那些夠得上是思想家
的男人對他們的青春想說些什麽。

找了一本英國人寫的"終結的感覺"(Sense of Ending) 來看。至少從封麵介紹上來
看,這是本夠深度的書。作者朱利安.巴恩斯在八十年代便躋身英國文壇一流作家之
列,2011年憑著"終結的感覺"獲得代表英國文學界最高榮譽的布克獎,評委們把它
稱為真正的文學經典,每讀一次都能讓人涉及新的深度的書。連"泰晤士報"也評論
說,這本書超越了其他任何當代英國作家具有的智慧與深度。

對我而言,書分兩種。一種以情節和動作推動為主,旨在講一個故事。另一種卻是
在描述一種狀況和感受,更偏向於發掘內心和自省。"終結的感覺"肯定屬於後者。
一個智者,在古稀之年,在當事人和旁觀者已經紛紛離世或失去聯係之後,嚐試通
過對回憶的挖掘,去再現一段更為接近真實的曆史。

一開局,你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智力挑戰。就像讀尼采或叔本華的書,根本沒法
讀快。你必須要小心咀嚼每一行文字,因為一句話可能就積攢了別人一輩子的智慧
和感念。

隨便舉個例子,書裏描述了作者高中時期的四個鐵哥們組合。他們一起上課,一起
對女生或時事評頭論足。他們之間的討論是這樣的:

"什麽是曆史? 你有何看法?"

"曆史就是勝利者的謊言。"

"是啊,我就擔心你會這麽說呢。呃,隻要你記住,它也是失敗者的自欺欺人。"

另一個孩子插話,"曆史是一塊生洋蔥三明治,因為它一個勁地重複,就像打嗝似的。
總是那套把戲,一直都在專製和反抗,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貧窮之中徘徊。"

最後四個人中最博學的一個,引用了一個法國人的話,結束了這次討論。"不可靠的
記憶與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產生的確定性就是曆史。"

這本書提醒我了一件事 - 青春其實是一段曆史。雖然你我的青春肯定夠不上教科書
裏定義的曆史,但於個人而言,卻毫無疑問會是人我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段經曆。
對於青春的逝去,人人傷感。所以通常被人美好地比喻成花的凋零。但書裏提出了
一個新的觀點,青春也可能隻不過是蔬菜的腐爛。如同常被人歌頌的愛情,並不一
定是聖潔和崇高的一樣。

四人組合裏最睿智的艾德裏安搶走了書中男主角"我"的女友,於是四人間的友誼不
複存在,分道揚鑣開始各自的軌跡。"我"結婚後又離了婚,上了班又退了休,過著
不好不壞的平靜生活。直到收到舊日女友母親的一封遺囑,迫使"我"重新麵對過去。


隨著對過去的拚湊,"我"發現所謂的記憶早已經被扭曲,刪減,更改成自己主觀意
念裏希望的模式,或者說成了一個失敗者自欺欺人的自慰。

這讓我聯想起,十年前Nicole Kidman 主演的"The Others"(神鬼第六感)。一個自
以為受厲鬼糾纏折磨的母親,在電影結束前的幾分鍾裏發現事實和她以為的恰恰相
反。而在推翻從前所有認知和判斷的那一刻,作者和讀者都一起從中感受到無比的
震撼。

當青春終結,曆史變得虛無縹緲之際,作者回望過去,得出這樣的結論:"時間先安
頓我們,繼而又迷惑我們。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我們以為自己很有擔當,
其實我們十分懦弱。我們所謂的務實,充其量不過是逃避,絕非直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狼溪筆談 回複 悄悄話 所謂青春的記憶,在我看來是一本寫作中的劇本,被現在的自己不停地粉飾、挑選、刪改、和扭曲。謝謝作者介紹這樣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
賓妮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概覽,這本書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