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愛情是文藝作品中亙古不變的主題,連近來的電影也開始緬懷青春。從兩年前,
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成為香港華語電影史上最賣座電影,到最近
趙薇剛破了五億票房的"致我們將逝去的青春"。
雖然還繼續管它叫愛情,但它的內涵和功用在每個時期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
在流行比基尼的時代,如果還穿著遮蓋了乳溝的衣服,那免不了會招人恥笑的。
有位教堂的牧師在談到孩子的成長時說,"家長不能從小教育孩子說性愛是罪惡的,
卻指望孩子以後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 麵對這種敏感卻又令人無法回避的話題,
既不能把孩子放縱成人盡可夫的淫婦,又不能把孩子束縛成性冷感的貞女,其中尺
度的把握常常讓家長感到左右為難。
同樣,在功利主義至上的年代,導演也麵臨著重重挑戰,如何在功利縱欲的時代車
輪下,守護住人心內最後一片淨土,讓薄如蟬翼的愛情,不沾染一絲世俗的塵埃?如
何才能把人們心中最柔軟最美麗的記憶,捕捉呈現在兩個小時的膠片上?
雖然愛有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有眼淚,兩部電影都選擇用唯美的輕喜劇來演繹現代
的愛情。在科技發展到可以上火星移民的人類,在看穿沒了愛情並不會死人的事實
之後,更多人喜歡以打情罵翹的方式淩駕於愛之上,而不願意為愛浪費一滴眼淚。
即使在同一個年代,海峽兩邊,對愛也有各自表達的不同方式。
大陸女生追著她中意的男生,"你說‘我不喜歡你’就是說‘我喜歡你’","你說
‘你煩不煩’就是說‘你真漂亮’"。在女方淩厲的攻勢之下,被逼得無處可躲的男
生隻能對向他表白的女生大叫,"你是神經病啊"。
台灣男生對他心儀的女生表白,"你是我追了N年的女生,我百分之一千萬的要追到
你。" 而心裏一百個願意的女生嬌羞低頭 欲言又止,隻為更長久享受愛情的花骨朵
將開未開時期待和甜蜜。
兩部電影女主角的共同點,首先得是長相讓人看著舒服,臉上再加點白嫩水靈的嬰
兒肥,才能擄獲人心。就性格而言,"致青春"裏的鄭微顯然更富有殺傷力。她膽敢
三更半夜留在男生宿舍打牌,膽敢當著全校師生的麵向人表達愛意。追求時是個義
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強悍。當愛逝去時又能壯士斷腕,麻利得和尤三姐拔劍抹脖子一
般,從不給自己或別人留條退路。
而"那些年"裏溫情的乖乖女沈佳宜,兩耳不聞窗外事,除了讀書什麽也不會。臉上
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笑容,即使在責備人"你好無聊" “超幼稚"的時候,也難免給人
暗示性的鼓勵。而麵對愛慕的男子,她羞澀地說不出內心感受,隻擔心自己是否完
美到值得被人寵愛。
兩部電影的男主角除了同是帥哥,差別更是迥異。"致青春"裏嚴謹內向的陳孝正童
年喪父,他的肩頭承載著守寡母親的期望,所以他不允許人生步步高的規劃裏出現
一厘米的偏差。讀書對他是謀生乃至出人頭地的手段,必要時可以為他的人生目標
而犧牲愛情。
而"那些年"裏無聊幼稚的柯景騰卻不介意做些徒勞無功的事,去尋找一些並沒有答
案的答案。他崇拜李小龍,喜歡打籃球,偶爾編個鬼故事嚇嚇女同學。原本無可救
藥常被老師體罰的差生,突然開始發憤讀書,這一切隻為了看一眼他心愛女子把頭
發束起來綁成馬尾的模樣。他和她打賭,如果他拿了全班第一,她要為他紮一個月
的馬尾。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青春過後,大家開始回頭找尋當年播下的種子。
即使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兩片卻分享著同一個主題 - 對青春的致敬和留戀。 兩片
中一些搞笑或溫馨細節中都讓人印像深刻: 等待戀人赴約時被咬的蚊子塊,冬日裏
和情人分享的一副手套,非戀到昏頭不然說不出口的情話等等,都帶給觀眾重回青
春的愉悅。
誰都曾經擁有,卻又終將逝去的青春,溫柔卻又殘酷,甜蜜卻又苦澀。如一陣來去
無影的風,如一朵變化無常的雲,在你還沒完全領悟到其中的意味之前,它已經離
你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