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 TWO:
閨密發言:
前一封信有點情緒化了,平靜下來,不談夢想,說現實。我的兒子在我看來資質一般,性格偏內向。雖然偶爾語出驚人,也有幽默風趣的潛質,總體來說還是普通孩子一枚,單純幼稚。知道要靠讀書改變命運,但受不了這份苦,學習時經常要偷懶或發呆。喜歡電子產品,喜歡動漫,並且絲毫不掩蓋他的癡迷。上了初三,在強大的壓力和輿論導向下,暫時擱下他的興趣愛好,但總是心有不甘的。我們也分析了,送他出國最大的風險是他無法自我約束,不能自控,雖不至於徹底放棄學業,但仍有可能蒙混過關,學無所長。所以,我感覺送他出國是個高風險項目,若美國教育適合他,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和潛力,則成,若美國教育成了他躲避父母管束和遊戲人生的樂土,則敗。我個人評估,成敗的比重是6:4。你說我要不要賭?
我很想知道,你為出國夢究竟付出怎樣高昂的代價呢?你後悔了嗎?
我目前的計劃是:跟兒子說明他必須參加中國的升學考試,雖然殘酷,但必須麵對,我想知道他的實力,也希望他通過自我管理改善陋習。明天6月份中考結束後,開始補習英語,做出國準備。如果他在迎接中考的過程中,放任自己,不能盡力拚搏的,我真就不打算送他出國了,沒出息的孩子還是留在身邊保險點。將來留點錢給他,不餓死就好。
這裏初中升高中的比率是50%,就是一半的人要去讀職業高中和技校,而這些學校不能讓孩子們掌握任何技能,隻能把孩子變成沒有思想遊手好閑的底層勞動力,最後靠父母的積蓄過活。而在一半考上高中的人中,大概隻有30%左右的能就讀重點學校,其他就是普通高中了,而普通高中的畢業生多半是進入上海的2、3流或不入流的大學及大專,畢業後靠“拚爹”找工作。沒有好爹媽的,找工作也非常困難。中國大多數大學(包括很多名牌大學)教育質量很差,學生這四年多半是混混日子,教授也都忙著申請項目掙外快,商業味完全蓋過學術味。不敢說美國的高中有多好,無容置疑的是美國大學一定比中國好。很多中國家長的考慮是在中國讀高中再申請美國大學比較困難,美國大學對中國學生高中的成績單和老師推薦信的真實性無法完全信賴。
送他出國,我對他期望不會很高:能盡力學習,掌握生存技能,開闊眼界,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需要依賴父母,快樂自由。這個要求算高嗎?這樣的願望在中國可能還真很難實現,你幫我評估下,來美國實現的機率有多少?如果跟留在國內是差不多的,那我還損失了資金的機會成本,那我也不送他出國了。反正接受不同的教育,身處不同的環境,人對快樂的理解也不同,很多沒有穩定工作的中國人在麻將台上也能找到快樂。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們比我更快樂呢。綜上所述,希望得到真實評價。
我發言:
十幾年來,就沒看過你正經寫過一封信。這次為了兒子,可真是上心。鼓勵一下。你問得認真,我也不能敷衍。但題目大到可以寫一本書,隻能以我個人經曆做答。
Q1:“你認為我送兒子出國的計劃理性多呢還是衝動多呢?”
A1:不喜歡“衝動”這個詞,我猜你的想法由來已久,絕非一時之興。可能“理想”在國內被人當笑話來看的。但在我看來,單純以吃喝拉撒為目的的人生也太浪費資源了。你的意思我明白。自己當年沒有的,想以多年積累的能量,助孩子一臂之力,讓他有實現或改變他命運的能力。這樣的動機挺高尚的,充滿母性無私的光輝。
Q2:“能盡力學習,掌握生存技能,開闊眼界,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需要依賴父母,快樂自由。這個要求算高嗎?這樣的願望在中國可能還真很難實現,你幫我評估下,來美國實現的機率有多少?”
A2: 你說的要求完全合理,和美國二百多年前立國時訂的憲法文字很像,是人類追求幸福快樂自由溫飽知識的最基本的權力。中國我不太了解,但這樣的願望,在美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機率可以高達百分百。但前題是--這必須是孩子的願望,而不是家長的願望,因為他是計劃的執行人,也是計劃最終結果的承擔人。他必須脫胎換骨,心甘情願為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
Q3:“你為出國夢究竟付出怎樣高昂的代價呢?你後悔了嗎?”
A3: 簡單的回答,我不後悔。雖然我一直設想如果沒有出國,那我的命運又會怎樣。終於明白東邊晴西邊雨,我既然沒法同時身處兩地,最後當然無解。
代價?該如何衡量?別人會告訴你,是語言文化的隔閡,是舉目無親,泫然涕下的孤寂。但那隻是初期的感受。我想更大的代價和痛苦來自東西兩者的比較。就好比同時愛上兩個男子,兩人各有長短和情分。無論選哪邊,都有心裏的迷戀和牽扯。而擇其一,就得棄其二。無論哪種選擇,掙紮都是長久的(可能持續一兩代人)。
到這個階段的難處,你把這裏當家,那也得看看別人是否把你當成家裏人了。一百多年前來美的華人,三代人可能也沒走出中國城。而我這代就算出了中國城,但也沒有進美國城。而你如果刻意美國化,不說中文,隻和老美來往,隻讀美國的書和電視,那麽你生命中最根本的一部分就被壓抑和扼殺了,成了一個不完整的人。這種兩頭不到岸的尷尬和痛苦,除非身曆其境,難以對別人言說。
話說回來,我其實還是很喜歡美國的文化。美國在我眼裏是個純真活潑的孩童,好動又好奇,對周邊的世界不停求索。而中國是個趨利現實,貪圖安逸的老者。除了眼前利益,早已波瀾不驚,再無血氣方剛的正氣。
民主自由平等,本來再抽象不過的詞語,而越是宗教哲學這些抽象名詞,越能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比方學校,這裏沒有需要背誦的正確答案,隻有思辯。比如醫院,不會把沒錢救治的病人踢出門外,不能幫病人做人工流產,因為上帝創造的生命,人類無權奪走。
你信裏提起孩子眼裏和你心底的反叛,如果從來就沒有人拿條條框框約束著你,那麽所有的掙紮就再也不必了。可以隨自己的心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想讀書是為了解世界,而不是飯碗。想跑步是為了健身強體,而不是為了獎牌。想親近是因為心性相投,而不為了傍款。這就是我理解的中美差別。
說那麽多,可能離題了。歸結一句,生活本無正確答案,能隨心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