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我說(上)

(2013-08-18 12:50:18) 下一個

說過儒,很多朋友不以為然。恰好儒與懦那麽相似,好像儒者象征著某種懦弱,好像唯儒獨尊的朝代也是比較軟弱的朝代。比如宋,比如明。

然而,我們偉大的先人並不是僅僅隻傳弄出一套溫和恭良的儒學,事實上,自漢朝開創,這個大漢民族一直奉行著“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或者所謂的“內法外王”的治國方略。也就是說,在儒術之外,我們智慧的祖先還有一套哲學思想與儒學相輔相成,並相得益彰。我們知道,那就是道家思想。曆史實踐也證明了,儒道並重的年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偉大和輝煌的年代。比如漢,比如唐。

南懷瑾老先生說的好,他說:儒家就好比糧食店,是人們每天必須的;道家就好比藥店,非得病而不去!

道家可不是道教。一個是哲學,一個是宗教(其實,我認為,道教也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宗教)。道家的全部哲學幾乎就被那寥寥五千字概括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那本小冊子《道德經》,也叫《老子》。

今天試著說說《老子》!

“你敢說《老子》?”

“嗯!”

“你誰啊?”

“我就是老子!”(這句是四川話)

先說老子其人。

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老子其人,我們透過曆史的風煙,隻能依稀地看見那個青牛背上,那個悠然的老者,西度流沙,不知所蹤的背影。其實,早在兩千年前的漢初,就有了“老子是誰?”的疑問了。兩千年來,各種關於他老人家的八卦,花樣疊出,版本各異。什麽懷胎八十一載,什麽生而須發皆白,等等等等,反正不是正常人類!其實,這都不重要。還是讓我們尊重這位千古智者的心願,讓他遁形於古籍之中,給他清淨,隨他去吧!

還是過來看看他留給我們後人的那本千古奇書《老子》(《道德經》)吧!

這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薄的一本哲學書,同時,也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具影響的一本哲學書!

剛寫過一篇紀念“五四”的文,對於“五四”,我是有微詞的。原因之一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疑古思潮大行其道!諸子百家盡數被批,《老子》當然也在劫難逃!

有人說:這是一本中國人特有的昏智詭辯集;

有人說:這是一本為統治者服務的君王麵南術;

還有人說:這是一本提倡消極避世的縮頭烏龜哲學。。。

這裏的“有人”可不是一般的人喲,裏麵很多都是些重量級的曆史學家和學者,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這些名字我們可能並不陌生:郭沫若,顧頡剛,錢玄同。。。

我相信,順應當時的新文化運動,為新文化運動服務,他們的研究成果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對於今天的我們,回顧那些偉大的五四青年,他們那個時代的局限需要我們不斷地剝去,曆史的本源必須被逐步地澄清。

話雖如此,我們誰又能逃過時代的局限呢?即使是今天的我們,我們可能還不如他們!無他,為自己的說法尋找支持罷了!

好,《老子》開說!

我相信,《老子》根本沒有打算指導什麽帝王將相,也沒想著去教人消極避世。它隻是位冷眼旁觀的智者,將天地間萬物的運行規律靜靜地展現在人們麵前。與孔子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同(其實,通篇《論語》,孔子也沒有真正分析過,人們為什麽要守禮,為什麽要行仁),《老子》直指天地間最本質的規律,至於人們會怎樣做,那已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麽,這個天地間最本質的規律是什麽呢?

《老子》說:這個規律叫做“道”

然而,這個“道”又是什麽呢?

如果我們以現代的邏輯去定義這個“道”,那麽,我們一定會很失望。

因為,那不是中國古代哲學所擅長和推崇的,甚至,它是刻意回避用邏輯去描述事物的。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不定義不等於不講,《老子》通篇,都在講這個“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習慣了邏輯思維的現代的我們,馬上看出了結論。

剛才說“道”生了萬物,現在又說天下萬物都是從“有”中生出來的,而“有”又生於“無”!如果按正常的邏輯推導,那麽“道”就是“無”嘛?!

不能這樣!其實,邏輯並不是萬能的。其實,宇宙間很多事物的運行並不是依靠邏輯的!

《老子》很可能隻是想告訴我們,原來“道”的妙處在於“無”,而不在於“有”:
我們人生在世,總在追求一些東西。人們不斷地去渴望擁有,然而,《老子》卻悠悠地告訴我們:其實“無”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類似於這種“無”勝於“有”的這種悖論,在《老子》中,比比皆是!

如《老子》將“無”勝“有”進一步推而廣之到弱勝強,柔克剛。。。

所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所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進而,《老子》又奏出一係列與人們的直接經驗極不相符合的奇妙的悖論旋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類似以上的這些悖論,就是疑古思潮下的五四青年們,甚至今天那些厚西薄中的人士們所說的昏智詭辯。

其實,我們又把這種悖論稱做辯證法。

在人類哲學史上,把這種有無相生,相反相成的道理作為天地間根本規律的哲學,除了老子,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名字叫黑格爾。隻是,他比老子年輕了兩千三百多歲!所謂,有誌不在年高,後生可畏是也!崇西的人士如是說!

 

在《老子》的思想中,被我們現代人詬病最多的,莫過於它的反動了。

所謂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所謂使民複結繩而用之”“有十百之器而不用。。。

這就是說,回到原始部落社會最好,先進的工具不要用,國家要小,人民要少,人民之間少交流,甚至不交流。在今天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是絕對夠反動的。

然而,就像所有偉大的書籍一樣,這種近於冷酷的文字,似乎是在擔憂著什麽,似乎是在預言著什麽!

對,那就是人類的終極命運!偉大的哲學往往在於其對人性的洞悉,在於對人類未來的悲憫!

人終究是一種貪婪的動物。人類的欲望可能最終使自身走向毀滅!隨著人類生產成果出現了剩餘,為了占有和支配這些剩餘成果,人們常常拚得頭破血流;而更多的財富,催生出更貪婪的欲望,以至於兵連禍結,民不聊生。

所以啊,人類早期的思想巨匠們,無論是哲學的還是宗教的,都在對這個問題,思索著解決方案。他們的思想內涵雖不盡相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讓人們控製內心的欲望,讓人們學會退讓,教導人們不爭;維護社會的穩定;將人們導向一個健康的心靈世界,而不是我們今天商業法則下的那種,看看誰有一顆激烈澎湃的心靈!

而老子,似乎比其他那些先哲們,對於未來看得更清楚,因而也更憂慮!他在提醒人們:前麵是很危險的!請大家慢點,別盲目地向前奔!

《老子》的這種反動,對我們今天有何現實意義呢?

今天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加速發展,就如同一列不斷加速的列車!科學技術帶給我們飛速從身邊掠過的,眼花繚亂的美景。然而,飛奔的列車駛向何方呢?我們天天高唱:明天會更好!然而,真會那樣嗎?我們都是預言家嗎?

《浮士德》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真美啊!請停下來吧!

然而,今天人類這部飛馳的列車會停下來嗎?!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枯竭,氣候的變化,核武的威脅。。。人們明知道隨著繼續的發展,這些隱憂會逐步變為現實。可是,人們會停下來嗎?

是啊,未來的人類很可能就像《浮士德》裏的主人公喊出那句:真美啊,請停下來吧!魔鬼就帶走了他的靈魂一樣,在瘋狂的美麗中死去,似乎也是人類的宿命吧!偉大的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往往也就在於其對人性的勘悟和對人類宿命的準確預言!

我想這正是《老子》反動的原因吧!也正是因為對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的悲觀,《老子》才希望人們慢一點,悠著點!於是,在政治上,《老子》就順理成章地提出了那個著名的政治理念———無為而治!(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