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上)

(2024-03-21 13:41:14) 下一個

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傳奇、最為人津津樂道也最讓人不解的文化名人恐怕非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莫屬。他是中國現代話劇、音樂和油畫的開創者,在書法、篆刻和金石學等方麵都有極高的造詣,也是傑出的教育家,培養出了許多知名的藝術家。他那首“送別”歌更成為傳唱不衰的經典。可就在事業聲望達到巔峰時期,他卻突然剃度出家,道號弘一,精研禪理,弘揚佛法,以一人之力振興漸趨沒落的律宗,被尊為律宗十一世祖,成為民國“四大高僧”。不論在家,還是出家,都有如此傑出的成就,中國近現代史上也隻有他一個人:俗世的李叔同、出家的弘一法師。林語堂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張愛玲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麵,我是如此的謙卑。”

      李叔同出家為僧當時就引起轟動,在弘一法師生前以及身後世人對他看破紅塵以身事佛一直有各種推測和猜想,但似乎都沒有很令人信服的根據。首先,在論及李叔同出家一事上一般人都會引用李叔同的弟子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的“靈魂說”。豐子愷認為人生有三重境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物質生活指的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物質欲望層麵,這是人生的基礎,也是絕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況,第二層是精神生活,人們追求學術文藝,這是少數人的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也就是宗教情懷,是極少數人才能到達的境界,他用“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來形容這一境界。豐子愷認為他的恩師李叔同-弘一法師,在第一、第二層境界都達到了極致,現在進入了第三層,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年少時錦衣玉食,長大後玩文學玩藝術瀟灑自如,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但他不滿足,還要探求人生的究竟,解答人生的苦難和煩擾。李叔同認為隻有佛教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他毅然決然的跳出紅塵,進入佛門,要為俗世之人尋求一個方向,一個答案,所以豐子愷認為李叔同出家事佛是必然的歸宿。

      豐子愷的評論當然很深刻,很有見地,世時人、今人也多喜歡引用這段話來詮釋李的出家,但他並沒有給出他的恩師出家的具體原因。一般來說,一個人看破紅塵,進入佛門大概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頓悟,淨飯國王子釋迦牟尼舍棄王位,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七七四十九天而悟出人生真諦,創立佛教。能夠頓悟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一般人做不到;二是人生窮苦,投入佛門為了有口飯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小時為求活命就曾投身寺廟為僧。當然朱重八隻是身在佛門,心在江湖。後來起義軍起,朱重八也就馬上脫下僧衣,頭裹紅巾,加入造反行列,名字也改為朱元璋,最終建立大明王朝。三是人生遭遇重大變故,看破紅塵,乃遁入空門,青燈古佛,以求精神寄托;四是從小受家庭和環境影響,後來走入佛門。在我看來家庭環境和人生際遇是導致李叔同出家的最大的因。

      李叔同生於天津一個官宦和富商之家,其父親李世珍曾考中進士,入朝作官,後來辭官經商,成為津門巨富。到晚年時期,李世珍虔誠拜佛。(這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很普遍也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到老來都燒香拜佛,而且向佛之心很是虔敬。我母親也是到了50歲以後開始走廟拜佛,後來益發虔誠,戒除一切葷食,早晚都要沐浴更衣拜佛,對寺廟也多有奉獻,被人尊稱為“盛居士”。在我看來,我母親的吃齋念佛,不僅是一種精神寄托,後來也慢慢成為她的信仰)

      李叔同的父親老來得子,李叔同出生時他父親已經68歲了。但李叔同不是李世珍的正妻所生,而是李的小妾所出,而妾的地位在中國古代一直是非常低的。由於不是正妻所生,李叔同在家庭的地位也就無法與他同父異母的哥哥相比。5歲時他父親就過世了,李叔同和他母親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他的母親更是整日低眉俯首,處處小心謹慎。李叔同在《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直言,就是這種壓抑和不公平的境遇為他日後的出家埋下了伏筆。

      由於父親的影響,李叔同從小就接觸了很多佛教經典,剛開始識字就開始念誦《大悲咒》、《往生咒》、《金剛經》和《心經》等。李叔同說, 他很喜歡念經時那種空靈的感受,也隻有在這時他才能感受到內心的平等和安詳,這些佛教經典成為他日後出家的引路標。(範琦勇原創,2024年3月20日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時的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其實就是大徹大悟,看破紅塵。
其它的,都是旁人揣度。
家世,生世作用不大。差不多家世,生世的人不少,同樣走這條路的不多。
西湖孤山 回複 悄悄話 弘一法師出家是多生累劫的福報,是大修行人,世間的繁華終會凋謝,世人不明白自己本來是誰,又在紅塵白混一世了。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似乎忽略了很多事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