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專欄文章談到了美國人的家庭收入及其聯邦稅的用途,今天談談以收入來劃分階級的問題。從大陸出來的人都念過 “馬列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對“階級”的理解比較簡單而直接:以是否占有生產資料來劃分階級,除了原始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沒有階級外,每個社會都隻有2個階級:奴隸社會有奴隸主與奴隸,封建社會分為封建主和農奴,而資本主義社會則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有階級,就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毛澤東更把它概括為一種鬥爭哲學,還在奪取政權以前,毛就講過一句名言:“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為發動文化大革命辯護說:“八億人口,不到行嗎?” (/p>
我們今天不討論馬列意義上的階級和階級鬥爭,而想談談美國主要以收入為衡量標準的階級或階層。很多美國人把社會分成簡單的三級:富人、中產和窮人,社會學家則依據財富、收入、教育程度和職業再把它細分成5個階級:上流階級或曰資本家階級(主要指有錢有勢者)、上中產階級(包括受過良好教育、富有的專業人士)、中產階級(受過大學教育的白領)、下中產階級(主要指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和一般的辦事員clerical)以及下層階級. 按照社會學家的總結,上層階級,或稱資本家階級,又叫超級富有階級,其人數大約占美國人口的1%。他們非富即貴,甚至又富又貴,多半是公司高管、重量級政治人物、名人,年收入在35萬-50萬美元以上。這些人大都在長春藤等名校上過學。而上中產階級占總人口的15%,這一階層的共同特點是受過良好教育,很多人還有碩士、博士學位,多從事專業工作,若在企業或公司上班則大都升到了中層管理職位,其年收入5萬以上,10萬以上也很正常。接下來就是中產階級,占總人口的30%-40%,他們大都從事半專業或技術性工作,很多也上過大學,家庭收入在3萬5到7萬5之間。再下來是所謂的下中產階級或稱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包括藍領工人、沒有多少技能要求的clerical workers,受過高中教育,他們的年收入在 $16000-$30000之間,占人口總數的30%。有些華人移民(合法或非法)由於英文不通,隻能在中餐館或成衣廠討生活,大體屬於這一類。最後是所謂的下層階級,占人口總數的14-20%,他們從事非常低收入的工作,而且飯碗常常不保,經常吃政府救濟。
大部分美國人都把自己歸屬於中產階級,很多人的美國夢就是躋身中產階級行列,但對於究竟什麽是中產階級、標準是什麽,社會學界有很大的分歧。嚴格意義上的中產階級指那些年收入在$35,000-$75,000之間、從事半專業、半技術性工作的白領,但年收入10萬以上的上中產階級也常常被歸為中產階級。如果把上中產階級和中產階級都算作中產階級的話,那麽這個階級占美國人口的50%-60%。就我的客戶和接觸的華人來說,95%以上屬於中產階級,其中60-70%屬於上中產階級,還有20-30%單純從收入來講已躋身上層階級行列。這些躋身上層階級的華人幾乎無一例外都受過非常好的教育,主要職業是醫生,還有一小部分是成功的商業人士。就新澤西的華人來講,大部分都是專業人士,受過良好的教育,都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任職於藥廠、IT行業或在大學任教。從收入來講他們都已躋身上中產階級行列。就美國整體而言,不論是上層階級還是上中產階級,絕大多數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對華人而言接受良好教育更是跨入高收入階層的必備條件,這也印證了中國一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麽華人對進名校、讀常春藤都如癡如醉。實際上,上層和上中產階級的老美同樣也有名校情節,有些更是從中小學開始就進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
據美國統計局的資料,如果你家庭年收入達到18萬就進入Top 5%收入行列,隻有1.5%的家庭年收入達到25萬以上。 從職業來說,美國的大公司高管pay的最好。美國CEO的中位數年收入是14萬多,而2005年美國最大的350家公司的CEO的中位數收入是600萬,多數來自於股票選擇權(stock option)。與中國升官發財、升官在前,發財在後不一樣,美國的政治人物往往是先發財、再從政,最典型的例子是現任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當市長前他早已身價過百億,當市長後一年隻領一美元薪水。美國高官的薪水介於15萬到18.5萬美元之間,國會議員年薪$17.4萬,總統奧巴馬年薪4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