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2025 (3)
美國建築師設計的武漢大學主樓。
在武漢疫情期間,我曾經為作家方方改過病句。她當時可能是因為趕時間,無法逐句斟酌,可以原諒。
今天又讀到方方正式發表的題為《沒想到會走投無路》的短文,沒有想到也是病句連篇。我們暫時不談文章的結構問題,因為我始終覺得她沒有寫完這篇文章就結尾了。
這方方的文字功底實在差勁,開篇首句就是病句:“我一直都想為父親作一篇好好的文字,但卻一直沒有能夠”。請問作者“能夠”什麽?“能夠”在這裏做動詞,它驅動什麽名詞?作者難道玩起了英文的倒裝?
另外,“一篇好好的文字”什麽意思?“文字”是用來寫文章的,工具性的東西不能用“一篇”來形容。
實在讀不下去了,再看這裏:“故而從來也沒有向父親了解過有關我們一家過去詳細的家庭情況”。在這半句裏“家”與“家庭”是重複的,關於“過”與“過去”的表述,她也不會找同義字以避免重複。
在靠得很近的文字裏,簡單重複會給讀者留下囉嗦的印象。這在英文寫作裏是必須避免的,當然英文有這個本錢,因為英文詞匯以幾十倍的數量超過中文。
中文固然沒有英文豐富,但是會寫文章的人也不至於像這位湖北作協主席如此作文,現在發現還趕不上我們學醫的人。
武漢大學這學校好玩了,難道確實隻能培養出武大郎?武大的計算機係教不好雷軍英語,他已經在印度出了大醜,理工男學不好英文可以原諒。武大中文係教不好作家方方的中文,這實在說不過去。
當然文字功底是在高中階段打下的,從方方身上可以看到文革對中華文化摧毀的程度。她沒法跟我們比的是,她幾乎沒有受過西方文明的熏陶,更談不上科學與邏輯的訓練。對於我們的短板是,經常忘記曾經學過的漢字和成語。
可以分享我在大流行的極早期寫的文章:
從給作家方方改病句說起(節選)
雅美之途,寫於 2020年4月11日
。。。
大家要注意了,這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我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做專找方方的病句的,我在一篇文章裏找了這麽多病句,讓我有些吃驚。另一篇是她早年寫屈原的文章,說明她這不注意語句的毛病早就有了。這也是我告訴學生的,少讀近期中國文人的書,應該主要讀英文的原著,那些注釋都占四分之一的精品。見到我提供的證據,這位在國內頗有影響力的行家同學說:“你牛。諾貝爾獎給高行健的中文頒獎詞,也語病不少,你找了瞧瞧。看來沒語病就不是諾獎一夥的[捂臉]”。
看見我戲稱他會提名方方時,又有歐洲同學跟帖:“不隻是得諾獎才是好作家好科學家,得不到諾獎的好作家好科學家是不計其數的!方方的文字確實是看似平淡無奇卻非常有直擊心靈的感染力的!家長裏短的字裏行間是透著思想光亮的那種真實,質樸,生動和鮮活的優雅!你去讀蘇東坡的詩/詞就會發現他的詩/詞裏從來都是用的非常非常普通和一般的字/詞,而不是華麗辭藻的堆砌,卻是流傳千古的佳作!”
我則回應:我對方方在這次災難中的勇氣與精神還是肯定的,文學性就不說了,與蘇東坡完全不能類比,個人觀點。
歐洲同學又說:“並不是要拿她和蘇東坡比,隻是想籍此說明不能以文字是否普通平淡來評判文學。我看過你給她改的一些所謂的錯誤,感覺很多都應該隻是筆誤,屬於沒有仔細校對一類的錯誤而已,因為她隻是隨性的記錄,並沒有把日記當成文學作品來發表。”
我則講了不少故事:
我們求不了古人那般精辟的文字,但是表達意思與想法一定要清晰。她可是職業作家,每天就寫一個短日記,她文章那麽風傳後確實應該注意。我們都沒有好的國學教育,我還是一掃眼看出她的病句,如果細究會更多,因為我實在看不下去了,讀起來費勁。我每篇博文成文後,帖出前規定自己proofread三遍,直到我認為沒病句為止。錯字存在與否是水平的問題,思想的深刻與文筆的流暢是首要的追求目標。
流傳這麽一個真實的笑話,阿肯森教授在20年前有個博士研究生,他一向的風格是讓學生寫論文,打印出來給他改。那學生是讀了華大PhD後又從華大法學院畢業的Rebecca, 我不知道是否為他們那篇登上J. Clin. Invest.封麵的論文,那封麵還有阿肯森的真精子,這好玩的故事留給以後講。阿肯森幾乎不打字,一輩子辛苦養倆秘書為他服務,他每次改是用他的筆在手稿上逐字逐句操刀,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Rebecca也有耐心奉陪,她卻有個心眼,把每個版本的手稿都堆放在桌子旁。直到文章可以投稿時秘書意外發現,那篇文章的手稿疊起來足有桌子那麽高,他們浪費了多少木材。
阿肯森早年曾經與華大首任遺傳係主任Donald Schreffler密切合作過,Schreffler為MHC III基因簇的發現者之一,補體C4也在那區間裏。阿肯森和他的年輕夥伴們,最恨的就是Schreffler那根把手稿改得麵目全非的筆,大家感歎:“這家夥怎麽在Caltech能學到這麽好的英文?”。有次一位博後的手稿經自己學文的老婆改過幾遍後,再讓Schreffler過目,又是大改,那博後可是暴跳如雷。
歐洲同學這次認同:“這點上同意你的看法,她確實應該proofread幾次後再貼出,特別是在日記受到廣泛關注後。但我沒有覺得她的日記讀起來很費勁,雖然她的日記不是每一篇讀起來都覺得很好,但是有很多篇讀起來是很流暢很直擊心靈很觸動很欣賞的!”
我回答:她日記的意義當然是重大的,並且值得尊敬,這點我從來沒有否認過。我當時也轉發過她的段落,因為那是我們焦慮心情中的一道希望。我隻是說她的文字方麵,雖然是武大中文係的科班,但是不敢太恭維。當然現代文學已經像建築那樣退化很多了,為建築現代主義或快餐文化的產物,其實是很可悲的。
武大校友還是有些傲氣的,這是在武大還沒有衰敗的時候畢業的留美生物係校友給我的留言:“方方確實不應該授權國外發表,相信她並沒有預謀寫這些,但這一定被政治家爛用,達到她自己不願看到的效果。沒她寫的書,日記一般看看可以,文學/文字上沒有什麽水平”。我到是覺得她在國內不能出版,當然可以在美國和德國出版。在世界其他地方寫出來的東西,有人征稿,出版是順理成章的。
我對這位也是幾十年老朋友的武大校友這樣調侃:方方的“文字可能是武大中文係畢業生的平均水準,武大要加油囉[偷笑][呲牙]”,沒有想到他不僅覺得這評價太高,因為這位喜歡寫詩詞的生物學家這樣說:“至少日記不過武大生物係中文小學水平的人[微笑]”。
有人對方方日記英文版的副標題不滿:“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我沒有覺得這副標題有什麽錯。與我說的還是蠻相似的,我在上篇文章中這樣形容華南海鮮附近的漢口:“The Ground Zero of the World’s Pandemic”。在壓力下似乎副標題會改為:“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 懂英文的人去自我解釋吧。
有些人又會說我立場搖擺不定了,很難定義我是左或右,我隻根據我的判斷說話,沒人付我一分錢說假說。我在這裏僅是討論作家方方的文字水平,講故事的技巧,那些駕馭文學的能力。她幾乎每篇都流水賬似的談天氣,這不知是否是在武漢大學學的?她僅憑日記是得不了諾貝爾獎的,她的其他文學成就我就外行了,不作評論。諾貝爾文學獎與它的科學獎相差十萬八千裏,並且馬克吐溫、喬伊斯和托爾斯泰這些諾貝爾獎覆蓋時代的作家都沒有得過。我寫過十幾篇諾貝爾獎趣聞和幾十篇關於諾貝爾獎得主的文章,我還是有資格評論諾貝爾獎的。
她的日記之所以成為一景,是因為她能給讀者她在那封閉環境裏的真實感受,讓我們判斷那些動態變化的人和事。她以一臂之力安撫了很多關心武漢的人,特別是海外的人,我們是需要感激她的。方方日記在黎明來臨前或新鮮空氣稀少時珍貴,換句話說,如果是在外麵的世界,或者中國男兒有擔當的話,方方日記就不會那麽火了。
。。。
拿方方日記來做文字“修改示範”會被人誤會。方方大概自己還沒有修正過,就急急忙忙上市了,真實的可貴。
雅美博主是教書匠吧?說的都是真話,看懂的人,就感謝了!
進武漢大學的分數線高多少?
當然現代文學已經像建築那樣退化很多了,為建築現代主義或快餐文化的產物,其實是很可悲的。
縮略:現代文學。。。。為建築現代主義或快餐文化的產物,其實是很可悲的。
這個“為”表達意思不準確。
2。“大概正是從這種麻木開始”改成:“大概正是從這種麻木開始的" 這個改正也沒有必要,隻不過把動詞做賓語換成了主謂結構做賓語。
3。“眼下我們現在還必須提著心,“改成: “眼下我們還必須提著心,”。這個錯得不應該。
這個也沒有什麽毛病,雖然“眼下”和“現在”是重複的,但是有了加重語氣的意思,正好說明方方的語言比較活潑,接近口語。
第四句是筆誤就不說了。感覺你是搞學術的,文字要求工整,文學比較隨意,隻要不影響意思的表達,是允許有各種變化的。如果要這樣挑,大文豪魯迅的文字,錯誤更多。
句子:1。“在我們經曆過很多 刪除後,對這個套路也都開始麻木。”改 成:“在我們經曆過很多刪除後,對這個套
路也都開始麻木了"
這沒什麽錯嗎!倒是覺得你的改正有點畫蛇添足。
2。“大概正是從這種麻木開始”改成:“大
概正是從這種麻木開始的"
當代好作家不多,玩文字的沒思想,有思想的被打壓。方方寫了,就讚她!
還是要讚一下,寫文還是要力求文字嚴謹。
2)方方是中國著名作家,著作頗豐,曾經為湖北作聯主席,她一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如此輝煌,博主居然說她沒接受過“西方文明薰陶”?
一個女子,頂著難以言喻的政治壓力,在2020年敢寫敢罵,曾經是江城和全國,海外華人清晨第一件事,讀方方日記。這代表著世界文明之光。
3)博主認為英國,與中文比較,詞語比漢字豐富。其實我們這代人,由於曆史原因,缺乏紮實的中文訓練和閱讀,除非家庭環境,自己在家學習。例如高伐林那樣的武漢頂尖書香門第之家。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聞一多的詩歌散文,三國荊州曆史,古漢語在湖北湖南地區的變遷…,有幾個當年在武漢醫學院畢業的,現在歐美薰陶浸染過的,真的精讀過?
最近無意中看了雅美等人和那個皇城大妞的筆鬥,無聊,但也可供閑時消遣。
兩人好像是立場不同,但感覺思維方式差不多。
順便說點題外話:文學城很多五毛五分鬥來鬥去,其實都是一個教育體係和成長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相似的三觀和思維方式,隻是恰好立場不同而已。(注意這是題外話,不是說雅美和皇城大妞是五毛或五分。兩人都沒有那麽極端。)
印象中雅美大量文章的大部分觀點我基本讚同。但文字中時不時的凡爾賽,讓文章品位一下掉了8,9個層次。這點其他城友也有評論。
這篇文章,顯然有拿方方當犧牲品蹭熱點之嫌。方方的文字並沒有什麽毛病。倒是博主有邯鄲學步之疑,中文忘了些,英文也沒學得很好。(博主可以用你自己的標準審視一下你自己用英文給 '扭曲時代'網友的回複)。還有對待 '扭曲時代'的批評,顯然氣量不夠。
方方與池莉不同,方方是78級正規考入武漢大學中文係的科班學生,池莉是武鋼衛校畢業後讀過武漢大學業餘作家班。方方的語言文字功底是超過池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