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川普在動了美國學術界的哥大、哈佛和杜克之後,又開始動世界製藥公司的天價藥費。川普確實令人佩服,很多事情隻有他敢做。
這幫製藥公司的家夥們利用漏洞將美國的藥費弄成比別的發達國家高幾倍的費用,住在邊境周圍的美國公民很多開車到加拿大去買藥。
美國醫療費用奇高的原因還有保險公司,所以有賓大的孤膽意大利裔美國英雄去殺United Healthcare的總裁。
如果我能為川普做參謀,我會建議他徹底打破美國醫學相關協會的壟斷地位。美國擁有如此發達的醫學教育係統,但是美國卻是一個缺少醫生的國家,這是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
統計每千人口的醫生人數,美國與英國、德國、澳洲和加拿大這些發達國家相比是最低的。
美國本土隻能產生大約2/3的醫生,其他的1/3的醫生來自印度等外國,中國出生的外國醫生隻占很少的比例。
這裏的原因就是美國各類醫學協會的配額控製,他們不允許任何醫學院擴招醫學生、住院醫和專科的Fellows, 這樣他們可以維持醫生奇高的工資。
我與德國醫生交談,他們不想要美國同行的生活,但是羨慕美國醫生的工資。美國醫生掙比德國醫生高幾倍的工資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他們是拿低品位的生活換來的。
在11,000位Staff(包括博士後、科學家或技術員)和2,900位Faculty (講師以上的教職員工,包括各類教授)的WashU醫學院,我們每年隻招124左右的醫學生。我們絕大多數的教授根本沒有教學任務,因為沒有需求。
川普打破醫學協會的壟斷統治後,應該大麵積讓美國醫學院擴招醫學生,那些醫學院也是納稅人數以10億美元資助的結果,華大醫學院至少應該擴招五倍達每年600位醫學生的程度。
醫生是為人民服務的職業,他們申請時都拚盡全力說自己如何擁有愛心,他們憑什麽做天天給人感冒退燒藥的家庭醫生或每天往硬膜外推藥的麻師而掙海量的美金?
麻醉師朋友和普大家長每年掙50萬美元的年薪,弄得我總是夢想與他換工資單。
同濟美國校友:“非常同意你的觀點。 不光私立大學這樣,公立大學也是一樣。 我剛到UC Davis 工作時,經常去聽醫學院的課,就發現他們一年隻招100來人,就覺得很浪費。 老師背一次課,隻講給一個班的學生。 根據他們的師資,招三個班是沒問題的。 我當時不知道是醫師協會有限製”。
我的回複:“UC, Davis有很好的獸醫學院,農業與生物當然是一流,以前是柏克利的農學院。UCSF是柏克利的醫學院,它們都獨立了,現在Davis醫學院也很好。在美國教育體係中,配額是違憲的,你不能設定特定的名額限製入學,尤其以種族劃線,這個已經有最高法院的判案。所以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和美國醫學協會(AMA)都不會承認自己有醫學生或醫生的配額,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認證委員會Liaison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 (LCME)確定培養醫學生的條件,以質量為由規範各醫學院達到控製名額的目的。各醫學院察言觀色自定招生名額,因為如果違反了,LCME取消你的資格認證就完蛋了。法律層麵他們決口不談配額的事,也說沒有任何機構可以單方麵決定招生人數,但是他們像耶魯骷髏會般精細地維護著自己的利益,死控美國本土醫學院的招生人數,眼看美國每年有64000的醫生缺口都不顧。美國每年的專科醫生投放量也是固定的,全美風濕科的Fellowship數量定在430人左右,緩慢投放以填充退休的風濕專科醫生。美國是契約社會,即使未來改革也應該維護現在已經開始讀醫學院的學生的高薪,但是如果未來擴招後普通醫生的薪資應該降下來。眼科、神經外科或心髒專科醫生仍然掙高薪,我沒有意見”。
同濟美國醫生:“藥物開發投入都是美國,然後在美國賣高價。就是賺美國的錢。歐洲不掏腰包,還拿便宜藥。確實很不公平。但是也要知道歐洲沒有了引領科技的藥廠,也沒有太多新藥。歐洲的病人一般用不到最新的藥。那裏基本上是看不了醫生也開藥。[捂臉]”
我的回複:“從瑞士兩大藥企Roche和Novartis在這次的新冠疫苗製造中的毫無作為,英國AstraZeneca隻能製造腺病毒疫苗看,就知道歐洲藥企的落後,並且它們的不少研發中心在美國。這次歐洲的疫苗業務Valnera和CureVac隻占了很小的市場,BioNTech如果不與美國輝瑞合作也難大量工業產能。[強]”
美國執業醫生:“醫學院的確應該擴招”
普大家長:“對自己國家孩子上醫學院當醫生各種高難度騷操作,卻對外國人提供捷徑考board直接做醫生. 我說的是近幾年的哈不是老留[呲牙]我碰到的國內一家醫學院畢業生一畢業就在這邊做住院醫了,match的還不是一般family medicine.說是中美合作[呲牙]”
我的回複:“就是這樣的,寧可讓給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 也要維持本土超難讀醫學院的現狀”。
斯坦福本科和華大MD老爸:“看來我們家的小醫生還是很牛的!當年應屆畢業,有四所Top-10的Med School錄取,最後去了給他full ride的WashU”。
普大家長:“小醫生隻是老爸的傲嬌的愛稱吧[呲牙]其實以其出道的背景和實力,鎮長商會會長等local大佬[呲牙]蒞臨開業慶典捧場提攜,目前的江湖地位[呲牙]已然行業準大哥大,準大醫生了[得意][強]吳教授,您就等著為他捐贈的教室剪彩咯[666][加油][勝利][愉快]”
川普給在疫情期間賺了大錢的輝瑞總裁的信件,共他十幾家大藥企也收到了同樣的信息。
這些是媒體對川普威脅藥企的報道:“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他已要求全球主要製藥公司在未來60天內設法降低美國藥品價格,否則政府將會采取行動。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實社交”上公布他發給全球17家製藥巨頭的信函。這些製藥企業包括阿斯利康、禮來、葛蘭素史克、強生、默克、諾華製藥、諾和諾德、輝瑞、再生元以及賽諾菲等。
“智庫蘭德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處方藥價格比其他發達國家高出兩至三倍,某些藥品價格甚至高達10倍。特朗普表示,對於這項行政命令,製藥企業雖提出解決高藥價方案,但都是老調重彈、推卸責任、要求政策讓步,最終目的是讓業界拿到數十億美元好處。因此,他向這些製藥企業總裁發出信函。
“在信函中,特朗普要求企業落實四項核心措施以降低藥價:一,向醫療補助計劃患者提供“最惠國價格”;二,保證新藥上市時獲得“最惠國價格”;三,通過貿易政策施壓他國提高藥價,並將海外收益回流美國以降低本土藥價;四,通過直銷模式確保患者獲得與第三方保險公司同等的折扣價。特朗普強調,製藥公司必須在9月29日之前作出具有約束力的承諾,否則美國政府可以製定法規來降低藥價或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從海外進口更便宜的藥品””
“你看到的“很多住在美加邊境的美國公民開車去加拿大買藥”這種說法確有其事,但它並不意味著美國醫生開的處方可以直接在加拿大的藥房拿藥。這裏涉及兩個層麵的問題:處方能否被加拿大藥房接受,以及是否能合法從加拿大購藥帶回美國。下麵是詳細情況:
1. 從美國開的處方可以在加拿大拿藥嗎?
答案是不能。加拿大藥房隻認可加拿大執業醫生開具的合法處方,美國醫生開的處方在加拿大 無法法定使用:
Health Canada 官方明確指出:“Issued abroad prescriptions may not be filled in Canada; likewise, drugs prescribed in Canada should only be filled in Canada.”(“境外處方不可在加拿大用,加拿大處方隻在加拿大填藥”)來自 Reddit 的加拿大用戶補充:“American doctors are not (generally) licensed in Canada?…?You need to bring pills with you or get a prescription from a Canadian doctor.”(“美醫一般未獲加拿大執業許可,要帶藥或找加拿大醫生開處方”)
除非你在加拿大當地去看醫生(包括 walk in clinic 或 tele‐doc),讓對方重新根據你的病曆開立加拿大處方,否則加拿大藥房不會接受你帶去的美國處方。
2. 美國人真能開車到加拿大買處方藥再帶回美國嗎?
可以,而且很多人確實這麽做,但符合以下條件:
必須到 持牌實體加拿大藥房(不包括未經授權的網絡藥店);
藥品必須獲得加拿大政府審批,且 僅限為個人使用,不超過90天供應量,且不是受控藥物;
藥房通常會安排加拿大醫生進行 secondary medical review(又稱 “cosigning”),審核你提供的美國處方/病曆,合法改開一張加拿大處方;美國國內海關 CBP 和 FDA 曾明確表示,在以上自用限量條件下,個人攜帶藥品 通常不會被沒收或起訴。
美國醫學會(AMA)在2018 年通過政策,支持此類“就近實體購藥,然後自用進口回美國”的方式(前提是藥品必須由加拿大批準且可追溯、非走私渠道)。此做法在佛羅裏達等前沿州已申請 FDA 特別審批,允許州政府機構或 Medicaid 計劃通過正規渠道從加拿大采購藥品,節省成本。
3. 為什麽很多生活在邊境地區的美國人這麽做?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
美國處方藥價格高昂,許多人為節省開支而前往加拿大;
加拿大對藥價有嚴格管控(如 PMPRB),同數量藥品價格往往隻有美國的 30?50%;
實體藥房存在於邊境小鎮,開車十幾公裏即可獲得便宜藥品。FDA 和 CBP 對個人進口行為依法寬容處理,隻要不是大批量或非法渠道(與“代購”目的不同)。
但重要提醒:千萬不要以為美醫生開處方就能直接在加拿大拿藥。你必須讓加拿大醫生合法重開處方或重新審核才可購買,且購藥後隻能自己用,不能轉賣和大量代購。
操作流程示意(如你或熟人真的要這樣做)
步驟 說明
1. 前往加拿大藥房前,通過電話詢問是否提供美國處方“secondary review”服務
2. 準備好帶美國醫生開的處方/原藥瓶/病史資料
3. 到藥房後,請加拿大執業醫生診斷或複審(可能現場問診)
4. 醫生若批準,會開具加拿大處方,藥房據此發藥;此為合法流程
5. 注意藥品包裝與處方標簽完整,以便回美國海關檢查時證明“personal use”
6. 務必遵守 FDA、CBP 有關個人進口藥品的3?個月限量規定,並非所有藥都可放行
總結
美國醫生開的處方在加拿大不能直接填藥;必須是加拿大執業醫生簽發的處方;
許多美加邊境居民開車去加拿大購藥,主要是購買自己使用的藥(personal import),並遵守法律與 FDA 寬容原則;
加拿大藥房會安排“cosigning”程序,讓當地醫生複核處方才發藥;被 blogger 稱為“美國人開車到加拿大買藥”,這是真實的現象,但決不等於他們可以直接用美方處方在加拿大拿藥,背後需要合法流程和合規審核
處方藥應該沒法在加拿大購買吧?美國醫生開的處方,可以在加拿大的藥房拿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