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資訊

國際傳媒案例分析,原創國際傳媒評論。
正文

[ZT] 經營是海外華文報紙生存的根本

(2008-06-09 20:20:07) 下一個

  奧地利《歐華僑報》 王敢

  海外辦報經營是生存的根本。所謂經營就是利用報紙自身來維持和發展,報紙兩大塊收益,一是廣告,二是訂戶,兩者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份報紙能否堅持長時間的發行,經濟的支持十分重要,雖然許多報紙靠財團或一些機構的讚助,但是勢必影響報紙的客觀性和獨立性。目前一些旅居海外的華人僅看到報紙出版風光的一麵,看到廣告頁麵的收益,對經營報紙的艱難認識不足,這些華人在經濟上有了一些發展後,也想涉足這一領域,但是一般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就垮掉,究其原因,一是辦報動機,一旦收益與之辦報初衷不符,將很快撤回資金;二是辦報人素質較為低下,少有一種為華人社會的奉獻精神,隻看到出人頭地的名譽,或隻注意經濟上的收益,所以也就不能長久地服務於華人社會。但是,報紙的運作也要靠經營,訂戶是靠一個一個地拉,廣告是一個一個地談,沒有經營,光靠一個編輯部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

  一、報紙讀者的局限性

  眾所周知,海外辦報是一個風險的行業,特別是實力不大的報紙,經濟問題是這些報業躲不開,每天要碰到的問題。首先,報紙的讀者和訂戶有很大的局限性,當地人能看懂華文報紙的幾乎沒有,我們的讀者還是從中國,從台灣和東南亞來的華人,以奧地利來說,目前有華人2萬餘人,大部分從事餐飲業,和歐洲其它國家一樣,餐館開遍全國大中城市,甚至一些較大的鄉村集鎮也能夠見到華人餐館。這些華人在經營餐館的同時,也十分需要外界的消息,也要和外界進行交流和溝通,據了解,海外從事餐飲業行業的華人,外語水平都不太高,也沒有時間去看電視,由於語言限製對電視和當地報紙所雲也是一知半解,中文報紙正好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由於有了廣大的固定讀者,報紙也就有了生存的保證。

  另外報紙讀者一直是困擾報紙訂戶的主要矛盾。奧地利華人大部分來自浙江南部青田和溫州,他們少有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但是正是這些人構成了目前廣大的讀者群,我們的讀者對報紙的鍾情真是令人十分感動,一份報紙在餐館內傳閱到任何可以讀懂中文的人手裏,從第一版到最後的一版,一字不拉地都收入他們的眼中,這和在國內報紙一大迭,看一半扔一半成為鮮明的對照。從對中文報紙的熱愛,折射出海外華人對祖國的關心,報紙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熱愛、牽掛家鄉的要求,慰藉他們對祖國的眷戀。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華人的第二代,他們雖然受長輩的影響講漢語,也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每周固定去中文學校補習中文,但是這些還不夠,離能夠讀懂中文相差很遠。我們都知道,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兩個人交談肯定會挑選較容易掌握的語言對話,而不會去用雙方都困難的另一種語言溝通。所以應該注意到,我們的下一代,雖然都是黃皮膚的中國人,但是他們之間的交往和語言交流都用當地語言,中文反而成為第二種語言。如果這種現象再有幾十年,我們的讀者群會越縮越小。奧地利目前對移民有非常嚴格的限製,從1990年開放過一次移民之外,還沒有再次開放過,那次移民開放使1萬餘名華人可以來到奧地利生存,也正是他們的到來,使華文報紙得以發展和生存。目前來歐洲的華人無外乎兩種途徑,一是以婚配形式取得居留,另外一種是來歐洲留學,第二種雖然還不能長期取得居留權,但是是我們報紙的忠實讀者,從長遠來看,如果歐洲不開放大門,沒有較多閱讀華文的讀者進入,我們的報紙讀者群將逐漸萎縮。

  二、報紙和其它媒體的衝突與互補性

  目前與中文報紙爭奪讀者群的還有電視和因特網。中國衛星電視已經深入到歐洲華人的千家萬戶,中央電視4台和香港鳳凰衛視成為華人了解中國,了解世界的不可缺少的窗口,每年春節聯歡會的現場直播,重大事件的現場報道,圖片的準確和時效性,成為媒體的重頭,電視成為華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夥伴。同樣因特網以它獨特的文字速度,在年輕人,特別是留學生中廣泛使用,因特網比報紙更快捷,由於信息來源廣,速度快,多方位,全角度地報道,使報紙無法與之抗衡,況且因特網和電視花費不多,不像報紙要定期訂閱,所以這種廉價但又十分豐富的新聞載體得到了很多華人的歡迎,同時也是報紙訂閱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但是電視和因特網又不能完全取代報紙的功能:一是廣告功能,報紙的廣告是其能夠生存的重要保證,同時廣告也是讀者十分喜愛的欄目,招工找工欄目,店鋪買賣欄目,公司飯店特色經營,機票旅遊廣告,這些都和讀者的需求息息相關,也是報紙能夠生存的條件。報紙另一個特色是本地化,由於報紙能夠經常刊登本地新聞,華人社會內部的消息,家鄉的深度報道,使得這些成為電視和因特網不能取代的優勢,與電視,因特網成為三足鼎立之勢,在今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還會繼續相互依存。

  三、經營是報紙能夠長期堅持和發展的保證

  目前海外報紙幾乎都是處於艱難維持的境地,盈利的不多。以我們報紙而言,從1991年創辦到如今已經走過了12年,酸甜苦辣隻有辦報人清楚。做為報紙首先要有一個奉獻精神,本報的負責人和編輯都不是專職從事報業,全部是兼職,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主業,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報紙的編輯和排版工作,這麽多年,幾位主要編輯人員周末沒有休息過,而報紙能夠給予的回報也很有限,之所以報紙從業人員可以長期為報紙辛勤的工作,原因之一是報紙內部有一個較為寬鬆的氣氛,有一個可以任之發展的平台,報紙的編輯有權決定自己版麵的稿件,而且做為編輯和記者在華人社會中受到尊敬,作為一家報紙,人員穩定,編輯穩定也是能夠長期堅持的保證,試想,一家中餐館如果頻繁地換大廚和跑堂,生意一定不好。由於沒有專職編輯人員,報紙的經濟壓力不大,財務可以自負盈虧,這也是報紙可以長期堅持的條件之一。影響報紙發展的阻力是幾方麵的支出:一是編輯費和稿費,我們已經將報紙其中的八塊版挪到國內編輯,費用是歐洲的五分之一;二是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將印刷放到周邊國家較為便宜的印刷廠印刷,費用是維也納印刷的3分之一;三是奧地利目前還有對報紙郵寄的補貼政策,所以郵寄費尚可接受。廣告收入是報紙堅持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奧地利還有另外一家中文報紙,廣告勢必有所競爭,但是我們堅持廣告價格不降,注重服務和廣告設計質量,堅持發行量第一,所以廣告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由於我們堅持不降價,得以避免廣告市場惡性競爭,從而也就穩定了廣告市場。作為刊登廣告的用戶,效果是第一重要的,試想廣告刊登後沒有回報,即使價格便宜,也失去了刊登廣告的意義。報紙發行量是和讀者和廣告息息相關的,發行量小勢必影響廣告的效果,而廣告來源少反過來又從經濟上影響報紙的編輯質量。

  四、建議和設想

  作為海外發行的中文報紙,非常想將報紙擴大發行到歐洲其它國家,將報紙做大。由於受到郵資等限製,在實際操作上受到很大困惑。這種困惑想來不是我們一家報紙,目前在火車站或購物中心能夠見到部分歐洲出版的報紙零售,如:法國的《 歐洲時報 》,英國的《星島日報 》,匈牙利的《中歐時報》等,這些報紙基本上是日報,並且形成規模,但是相信在外國的發行並不理想,以本報作為《 歐洲時報 》的奧地利代理來講,雖然我們在報紙上常年刊登其《 歐洲時報 》發行廣告,但是訂閱還是不理想。究其原因,這些報紙雖然版麵較多,內容豐富,但是一是當地新聞很少,二是沒有當地廣告,不能貼近所在國的讀者,三是由於郵寄等問題價格偏貴,四是時效性差,最快的也要到第三天才能見到報紙,所以在發行上麵打不開局麵。

  鑒於目前這種情況,考慮是否由歐洲華文報業協會牽頭,以歐洲較大規模的報紙為主體,在歐洲其它國家發行地方版,實行報業“兼並”,如《 歐洲時報 》在奧地利發行《 歐洲時報 》(奧地利版)本地新聞由當地提供,除全歐廣告外主要上當地廣告,並在當地印刷和發行。這樣一是減輕編輯工作壓力,減少重複工作,二是作為主報信息量大增,地方新聞將十分充實,有利於讀者對各國的了解,三是由於在當地印刷和發行,郵寄發行費用將會大大降低。當然這中間還有許多技術細節有待討論,這種發行和編輯方式並不是獨創,美國《 世界日報 》已經開辟了美東版和美西版,作為歐盟國家內部連貨幣都統一了,邊界沒有了,我們又是操同一種文字,為什麽不可以嚐試一下呢?

  建議國內對海外華文教育給予財政方麵的支持,我們的後代除了在學習知識之外,家長都迫切希望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中文,隻有掌握了中文,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能夠經常回到祖國尋根,在他們成年以後,自然會對國家建設出力,對中國有親和力,況且他們熟悉當地情況,又在當地完成大學教育,國家得到了不花費用的“留學生”,其收益是不能計算出來的,同時對我們中文報業來說也會增加一些讀者。

  總之,報紙在經營上不斷引發新的思路,以對應新的情況,才可以堅持將報紙水平不斷提高,贏得讀者的支援和信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