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之間

放鬆心情,讓思想飛翔!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是歌手》半決賽之一地雞毛(補貼)

(2013-04-15 09:45:57) 下一個

原作於2013-04-07

兩個半月,時間不算很久,卻足以使《我是歌手》從118日的夢幻開局演變到45日半決賽的一地雞毛。由於半決賽的成績將計入最後決賽結果的40%,份量非常重。楊林羽彭周黃辛的排名結果一公布,國內的網絡輿論便一片嘩然。除了剛剛複活這次又排名第一的楊宗緯粉絲外,別的歌手的支持者或路人觀眾都或多或少感到有失公正,矛頭紛紛指向湖南衛視操縱比賽結果,比如有偏向選擇觀眾評審,中途更改賽製(從原來的每人可投3票改為1票),總導演被罵個底兒掉。連排名第二的歌手林誌炫也發微博仗義執言,要求改回3票製。一時間混亂不堪。現在離下周五的總決賽越來越近,網上流傳的決賽歌單各種狗血,好戲碼估計還在後麵。

這兩天,本博作為一個忠實觀眾,心情一直在欣賞,遺憾,憤懣,悲哀中跌宕起伏。現在平靜一些了,將“籬笆牆的影子”重新填詞,且先哼唱一曲:

音響還是那個音響,

燈光還是那個燈光。

歌手還是那麽認真,

歌聲還是那樣悠揚。

音樂是音樂呦,

情是情,

利是利來商是商。

用心用情用生命歌唱,

怎麽就撥不開這黑重的幕牆?

哦……哦……

寂寞的等待後為什麽又受傷?

耳朵到心靈距離有多長?

隻有那一地雞毛,
映著映著映著映著一樣的月光。

 

嗬嗬,好像有些不夠淡定啊。其實在《我是歌手》這個係列前麵的博文裏,我已經依次點到過江湖險惡,大眾趣味,偽民主操控等等,隻是現在到了最後,看到了圖窮匕首見而已。本博一貫告誡自己,可以世事洞明,還須不癡不嗔。如果拋開票數,排名之類的浮雲,僅從音樂角度講,半決賽裏還是有很多值得品評的東西。既然決賽還不知是怎樣一場喧鬧混亂,且讓我珍惜機會,就歌論歌,再逐一評說一回吧。

在以前的博文中,我曾提到想套用國際滑聯ISU的評分標準中Program Components的幾個分項,來評論歌曲/歌手表現。打分表如下:

 

Transition

歌曲難度

Choreography

編曲/改編

Skills

聲樂技巧

Execution

完成情況

Interpretation

情感詮釋

總分

排名

周曉歐:流星無悔

8

9.5

8

8.5

8

42

6

黃綺珊:一樣的月光

9

8

9

9

8.5

43.5

2

彭佳慧:

One Moment in Time

9.5

8.5

9.5

8.5

9

45

1

林誌炫:

回家+斷了線

8.5

8.5

9

8.5

8.5

42.5

4

羽泉:大地

8.5

9.5

8

8.5

8.5

43

3

辛曉琪:Memory

9

8

8.5

7.5

8.5

41.5

7

楊宗緯:最愛

8.5

8

8.5

8.5

9

42.5

5

先說楊宗緯。先是在第34場比賽中僅做了一輪遊,然後在複活賽中獨占鼇頭,此番力拔頭籌,楊宗緯的確像坐著過山車,可是與他本身的歌唱表現沒多少關係。他迄今唱過的六首歌,除了“饞”以外,基本是同一風格,難以區分。比如這首“最愛”,我努力聽了好幾遍,還是不大記得住。楊宗緯的唱功的確是很好的,他在低音區,弱音量上控製得很好;到了比較高的音區,喉上關閉技術,聲音也揮灑得開闊動聽,更難得的是每一字句的情感表達都兢兢業業。不喜歡的是那種“娘”的感覺,聽一個大小夥子唱“纖纖小手讓你握著”,怎麽都覺得不對勁。對比一下,林誌炫唱“Opera”的時候也十分陰柔,但就是超凡脫俗而不是偽娘的感覺。

繼“你的眼神”中與大提琴的對視之後,林誌炫這一輪又與小提琴對話”回家+斷了線”。對視都看得見,對話卻沒大能聽出來(除了最後),有點可惜。兩支歌嫁接在一起,實際上是一種很偷懶的改編,除非能做到像陳明上次“情人的眼淚+思念是一種病”那樣從旋律到情緒的無縫嵌入,否則沒有多少新意可言。這首歌節奏比較慢,音也不高,林誌炫唱來沒有太多優勢,主要聽他的真假音變化和強弱變換,除了一,兩處尾音,控製得還挺不錯。

與林誌炫,楊宗緯相比,周曉歐的唱功真沒啥可多說的。搖滾歌手,嗓音和唱功從來就不是第一要素;周曉鷗雖然是pop rock, 好歹披了件搖滾的外套,所以他的聲音配他的歌,一般還說的過去。這首“流星無悔”,改自Lion King 的“Can you feel my love tonight, 原本就是商業化氣息很濃的一首歌,中文歌詞更是淺得不知所雲,但是這首歌卻因為神一樣的編曲而顯得光芒四射。前奏運用hang drum, 叢林的神秘氣息撲麵而來;後麵豐富的變奏,樂鼓和人聲伴唱,使得全曲非常燦爛,宛若一件虎皮大氅,隻可惜曉鷗的歌聲有點像小身板撐不起來。曉鷗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樂隊兵團作戰,靈魂人物實際上是前黑豹主唱欒樹。中國其實真不缺少有才華的音樂人。

羽泉改編自Beyond 搖滾作品的《大地》,也因其融入了民樂的編曲而顯得更加不同凡響。中國鼓的運用,創造出雄渾的氛圍,像大地一般深沉;而笛子,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的加入,又如紅色飄帶在黃土背景間舞動,中間襯托出羽,泉鏗鏘的歌聲,很有感染力。真無法相信,這樣民族化的編曲竟然出自日本人之手,就像尚雯婕上一場”Love Warrior 中間的侗族哼唱,編曲也來自比利時音樂家,真是音樂無國界,跨界易創新!美中不足的是這首歌的歌詞是國語版的,比不上Beyond粵語版原詞,更加深刻地詠歎家國分裂,骨肉分離的無奈和傷痛。 一首好歌,詞曲樂唱幾方麵都要很優秀,而且相互映襯融為一體,才能引人入勝。

聽了這麽多年的歌,喜歡的歌要是列個單子,估計得有幾頁紙,但是最最摯愛的一首歌,就是音樂劇《貓》中的“Memory”。我甚至這樣認為,假想有一天我要被放逐到一個荒島上,隻能帶一首歌陪伴,那我就會選擇這首“Memory”,無限循環,總有無盡的感觸和安慰。唱過這首歌的人實在是太多了,Barbra Streisand的版本比較著名,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Elaine Paige在音樂劇裏那回腸蕩氣,催人淚下的演繹(見文末)。無法接受辛曉琪的這個版本,無論聲腔情感都太不到位了。。。其實很不願意這樣說這位歌壇大姐,她為救場而來,如今騎虎難下,確實一直就沒怎麽進入比賽狀態。

同樣唱英文歌,彭佳慧的“One Moment in Time 表現卻十分搶眼。這首Whitney Houston的金曲,名氣雖然不是很大,難度卻不遜於“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或者“I have nothing”。雖然音不是很高,但是比較特別的是這首歌裏有很多的花音(melisma),那可是WH的招牌特色之一,要求極強的氣息控製能力,從低到高音跨度不小,加之英文非母語,對彭佳慧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佳慧唱的,稍有一點36碼的腳穿37碼鞋的感覺,但是不愧“鐵肺”的稱謂,不僅順利完成下來,而且聲音控製到情感處理都很到位,唱功實在了得,絕對堪稱本場第一。怎麽就征服不了現場的那1000隻耳朵啊,說什麽好呢?

彭佳慧出場雖晚,但已深得吾心。歌藝既好,人也善良單純。從節目中可以看出,她由衷地敬佩黃綺珊的唱功,也是英雄相惜。本博最愛的,還是黃綺珊,然而她這次唱的“一樣的月光”,讓我感到格外糾結。這首歌,可以說是蘇芮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搖滾呐喊型作品,本身適合黃綺珊的歌路,而且如彭佳慧所言,這首歌現在或許隻有黃綺珊可以駕馭。顯然,黃綺珊自己對這支歌也很有共鳴,有強烈的傾訴願望。這歌唱下來,她的唱功依然是無可挑剔,力度入木三分,收放犀利如刃,非常震撼。但是整首歌的感覺卻有些偏滿了,我認為問題恰又出在編曲上。韓國編曲也許是要最大程度地展示她聲音的能力,從一進歌就是高位,全曲節奏強烈,主歌副歌對比不夠,高亢激烈的情緒缺少鋪墊,使得這首歌有呐喊,而缺少了應有的一點蒼涼和憤世感。

但是無論如何,黃綺珊用生命和靈魂的演唱,仍然使得她成為這個舞台上最真誠,最有才華,最不可或缺的歌者。作為一個黃的歌迷,我仔細聆聽過她從前的很多歌曲,當然還有她在“歌手”舞台上迄今為止全部的演唱。我真切地感到,歲月已經在她的聲音中留下了創痕,少了些許輕靈,多了滄桑。這樣一個中國歌壇罕見的天才歌者,已與我們無奈地錯過了27年,至今仍在絢麗的舞台間掙紮。

聽聽老貓Grizabella這扣人心弦的“Memory”吧。 以後回首起《我是歌手》這一段經曆,不知參賽歌手和今天的觀眾都會有怎樣的回憶?

www.youtube.com/watch?v=Pm5w7gHEtJ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