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隻是對訓練有素的眼睛和挑剔成精的舌尖而言。
我和LD站在櫃台前,對著一字排開好幾個托盤中的龍井茶葉,東聞聞西看看。每斤從¥288到¥2888,除了數字不同,葉片上還真看不出多少區別。如果是買咖啡就容易多了,幾粒豆子在手,看看顏色聞聞香氣嚼嚼味道,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咖。茶的微妙,恰似東方的文化,隻可意會,無法言傳。
“我們格裏, 是正宗滴西湖龍井呀! 直接從梅家塢茶農那邊捺過來, 剛剛炒好的新茶, 質量冒好唻! 隻有杭州產的龍井茶才好叫西湖龍井,別格地方產的隻好叫浙江龍井。不一樣滴! 喏,介個袋兒, '西湖龍井', 還有防偽標簽, 隻有我們這種正宗的茶才好用滴。你放心好了!”
店家真是蠻會做生意。幾兩龍井, 裝入特製的錫紙袋中封好, 貼上閃亮的橢圓形防偽標簽,鼓鼓的蠻像那麽回事, 讓人生出幾分滿意。這茶帶回大洋彼岸去,便是故國的水土滋味。中國人居家待客,一點好茶葉總不能缺少。即使在上班的時候,我也喜歡撮一點龍井,泡在水晶杯裏,看那葉片半舒半卷,在清澈黃綠的茶水中懸舞。常有光認識茶包的老外見了好奇發問,便不免心生幾分自得。
過了幾天, 去杭州郊區的“靈山幻境”看鍾乳石洞。當年可跟“瑤琳仙境”一拚的景點, 不知怎麽沒了人氣, 一路沒見到幾個遊人, 獨享了一陣洞天神奇。出了洞, 走到山下的村子, 看到院子中的大笸籮裏晾著茶葉, 便踅進去看看。
一個看著很樸實的茶農大哥出來打招呼,我便問有沒有新茶賣 ,他說有剛炒好的,便把我們讓到屋內, 拿出一大塑料袋茶葉。看看聞聞, 跟我們前幾天在店裏買的著實差不多, 價錢卻隻有不到五分之一。“錢都被茶商賺去了!”茶農大哥一邊搖頭,一邊從抽屜裏掏出一疊包裝袋。錫紙袋同樣印著的“西湖龍井”字樣,讓我有些困惑, 這裏分明已經出了西湖茶葉主產區地界了嘛。“都是一樣滴。喏, 我這裏還有政府發的防偽標簽, 都貼起來!”
好吧。幾包茶葉拿在手裏, 厚厚的還是讓我覺得踏實。管他“獅龍雲虎梅”什麽出處, 帶回去,總是江南的味道。
春天在杭州遊覽,到處都能見到茶的身影。下麵照片裏是梅家塢茶園。這裏以前同著名的龍井村一樣,藏在雲遮霧繞的山坳裏,要走山路才能到,後來某領導到此大手一揮,“要有隧道!”,於是開了隧道修了大路,養在深閨的梅家塢很方便地成了車水馬龍中的農家樂。比起被外地遊客占領的西湖景區,這山裏便是杭州人休閑專享的後花園了。
杭州是一座以茶聞名的城市,自然有其豐富的茶文化,特色之一便是那無處不在的茶室,從市井街巷到山水形勝之所,雅俗不等,各得其樂。吳山上尋一塊空地,擺幾把竹椅,老幼相宜, 就著茶水咿咿呀呀唱越劇;滿覺隴桂樹連蔭,樹下茶客搓麻打牌,歡聲笑語中,金色的桂花雨落在頭上肩上;平湖秋月水榭,一杯清茶在手,便可坐看水波千頃。總記得很多年前,同學少年一群人,擁在某個茶室裏說笑打牌,白瓷杯中的茶末,散落一地的瓜子殼,午後陽光中輕揚的微塵,是記憶中的碎片,難以收拾,但很清晰。
杭州,就是這樣一個兼具平民與文人氣質的城市,你住過,就會時常想念。
十來年前, 有一次回杭州,幾個朋友約了去黃龍洞附近的一家茶館聊天。到了才知道,杭州正流行結合餐飲的新茶館模式。那間茶室不大,全部以竹子裝飾,很有中式風格;茶單上品種很全,要二,三十元一杯,佐有多種茶點小食隨意取用。我那日正在病中,頭重腳輕,口中無味,懨懨地捧了一杯苦丁茶, 慢慢地啜,偶爾嚼幾顆香榧子或是鹹鮮的魚片筍幹絲,聽朋友大侃學校裏院係合並,圈地蓋樓的種種人情世態,仿佛有些聽新“儒林外史”的意思。
我從此愛上了杭州的這種自助式茶館。環境優美,裝修優雅,又相當安靜,卻有許多美食,從幹果蜜餞,時令鮮果到椒鹽梭子蟹,糟釀鴨掌,泡椒鳳爪,甚至我最愛的千張包子,一應俱全,讓人大快朵頤,相比之下,喝茶倒在其次了。這樣的所在,真是朋友聚會聊天的好地方。回到國外,每置身於嘈雜的中餐館或者狹窄的咖啡屋,我常想,要是有人能把杭式茶館開到我所在的城市來,該有多好啊!
(下麵組圖源自網上,拍的都是杭州很有特色的青藤茶館)
上次回國,有分別廿餘年的友人特地從幾千裏外趕來杭州相會。為盡半個地主之誼,我便帶了他們去了南山路口的青藤茶館。青藤依舊,茶的價格漲到了至少一百多元一杯,生意卻大不如前了,茶客寥寥,餐食的品種也隻有從前的幾分之一。友人夫婦都是商場宿將,立刻從生意人的角度分析得頭頭是道:西湖周邊寸土寸金,店麵租金肯定是一大塊開銷;餐飲業競爭激烈,茶客的消費空間有上限,價位高到一定程度,客流就必然大減。能把茶館做得如此精致,雅俗鹹宜,也就是在杭州這樣充滿休閑文化和文人氣質的溫柔富貴鄉吧,別處更難!
寫此文的時候,今年的新茶又上市了。據報道, 由於所謂“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出台,今年的高檔龍井價格大跌,往年動輒數萬元一斤的明前茶跌了至少三分之一。 這何嚐不是茶客的佳音? 希望不久,就會有幾縷新鮮的龍井茶葉在我的水晶杯中舞起。
而我,依舊會想念杭州的茶室,向往在這樣一個角落, 把茗憑窗,望向那如詩如夢的湖山。
正不知何年是歸期。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