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班的徐家榜老師》
若敏
歲月如梭,從1975年跨入中學的校門,走進文藝六班的教室,一轉眼已經48載。隨著時光的流逝,許多人和事都漸行漸遠,而曾經的班主任徐家榜卻一直把六班的同學緊緊地連在一起,特別是有了微信之後,聯係得更加緊密。
中學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由小學班主任趙臘英老師推薦,我進入了六班。當時全年級有13個班,六班匯集了東方紅小學和長征小學畢業生的精英,幾乎每個人都在小學裏當過幹部,有兩所學校三條杠的大隊長,更有文藝和體育兩方麵的尖子生,而班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家榜老師。關於文藝班的故事,我曾經寫過4篇文章,鏈接如下: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藝班回首1:花季少年青春曲/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藝班故事2:鍋碗瓢盆學農記/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藝班故事3:化工廠的清淺時光/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藝班故事4:匆匆那年迎中考/
在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著如同燈塔一般的老師,徐家榜就是這樣的老師。他帶著懵懂的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以身作則,教導我們勇敢、謙遜、真誠、寬容,他奉獻出時間和精力,將世間的美好播種在我們青春的歲月裏,他也是我人生中難得的啟蒙老師之一。他多才多藝,與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仿佛青春永駐,熱情洋溢。雖然他今年已經85歲了,可是他的精力不輸給年輕人,不論是聚會時的侃侃而談,還是興頭上的引吭高歌,他就是不老的神話。
離開校園,走入大學,又踏出國門,在海外拚搏了30多年,經曆過苦難和艱辛,也嚐遍了人生的苦辣酸甜。每次回國,如果有機會,都會想辦法見到老師一麵。可惜疫情三年,阻隔了萬水千山,也阻隔了相見。感謝微信,讓我們縮短了空間的距離,相識是緣,相逢是歌,歲月如歌,我雖然還遠在美國,但六班和徐老師的故事,一直讓我魂牽夢縈,放不下,我想我必須寫下來。
我在微信裏提到我想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他的過去和現在,徐老師愉快地答應了。徐老師提到,學生們對他的了解並不全麵,他也正打算給大家交交心,由此,他也發給我一份他的自我介紹。徐老師的說:“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坎坷,我在《自我介紹》裏,沒有寫不順心的事,以免大家操心。其實,我對學生的了解也是不全麵的,每次聚會,大家在一起熱鬧一番,都沒有個別細談,很是遺憾,以後有機會再彌補吧。”
1938年徐家榜老師出生於漢陽縣玉賢鄉(今武漢市蔡甸區玉賢街)。 據徐老師的父母講,他出生一個月,日本人占領武漢,母親抱著他,一家人除祖母外一起逃兵荒,由於小孩多,又缺盤纏,前途無望,逃不多遠,隻好冒著風險返回家鄉,在日本人的統治下艱難度過七年,直到日本投降。
徐老師的父親是文化人,讀過私塾,也讀過教會學校。學成後,曾為私塾先生,後與鄉裏同仁創辦了當地第一所小學,名為新生小學,抗日戰爭時期,新生小學一度成為新四軍遊擊隊的庇護所,日軍來了,新四軍遊擊隊員就扮成學校的教師、工友,避開日軍搜捕。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為地方政府接納,改名為漢陽縣第一中心國民小學,後來發展有12個分部,每個村都有一個分部,徐老師曾在第一分部、第二分部就讀。解放後不久,徐老師的父親前往漢口,先任小學教師,後在政府的支持下,籌建了職工業餘學校,從事工人掃盲工作,掃盲工作結束後,到武漢市第二中學工作,直至退休。 母親文化程度不高,主要操持家務,把八個子女撫養成人,年輕時也曾在私塾代課。徐老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年齡較小,解放後才有機會受高等教育。
解放初期,時局不穩,徐老師曾停學兩年,1952年,讀完五年級後,遷往漢口念小學六年級,1953年,考入武漢七中。武漢七中,原名豫章中學,是江西會館辦的學校。當時中學很少,錄取學生不多,錄取的學生,在長江日報公布名單,不另行通知。徐老師的班上僅有5個學生升入初中。
初中畢業,徐老師被免試升入武漢一中(保送),1959年高考,他報考的是理工科,學校點了他和其他少數同學的名,填寫機密專業,他主要填寫的是航空、航天類專業。考試不理想,他被跨類錄取到華中師範學院(今華中師範大學)學文科。當時,國家重視教育事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華中師範學院在武漢一中招了上百名學生,他被分配到政治教育係,後來才發現,武漢一中在政治教育係的僅他一人。他想,高考時,他的文科成績應比理科成績好。那時,理工、文史、醫農三類的考題都是一樣的。
華中師院那時是全國招生,也有僑生,學生畢業後也是全國分配,徐老師被分配到武漢市第二十六中學,生米煮成了熟飯,他就安心教育工作,在二十六中一呆就是二十六年。
進26中後,除教學外,徐老師接任65屆初二年級的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其間有一個學期外出農村從事社會主義教育(四清運動),班主任工作暫由他人代理,該班畢業後,徐老師繼續接任新的班主任工作。文藝班班主任已是第四任了。在26中,他共任過六屆學生的班主任。他說,“我的學生,我都喜歡,令我最滿意的還是文藝班。”
徐老師說:“我自認為,在學校,我適合當班主任,我除專業外,有較多的業餘愛好,這些愛好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學生的全麵發展,有利於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我的大多愛好是在中小學階段形成的,我喜歡課外活動,音樂、舞蹈、無線電、航空模型、攝影、生物、體操、木工等課外活動小組我都曾參加,在有些小組裏還擔任組長。我覺得,當時的學業並不緊張,隻要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在校完成就很輕鬆。初中時,學校派我隨武漢市農村訪問團到鹹寧柏墩鄉進行春節慰問,訪問團準備了一些節目,我的任務是魔術表演。我會舞蹈,同學們不一定了解,其實,我在讀書時,舞蹈缺少女生,我還男扮女裝呢。不過,我從不跳交誼舞,大學裏掃舞盲(交誼舞)時,我有時候就躲起來,躲不過時我就跑到樂隊裏搞伴奏。在文藝班,同學們自編舞蹈,我看後僅提修改意見,從未主動編舞。”
(1978年,我與文藝班的小提琴手萍合影)
這一點我們在徐老師的班上深有體會。當年,我們覺得徐老師是全能型的老師,任何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學生對他敬畏也喜歡,他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對學生一直都是循循誘導。我們班有幾位留級下來的差生,他也一直幫助他們,讓大家共同成長。作為文藝班,宣傳隊的音樂老師洪玉樹與徐老師配合默契,共同把宣傳隊辦得有聲有色。
(文藝班排練節目)
我們班非常幸運,因為徐老師喜歡攝影,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徐老師說:“我喜歡攝影,1958年時開始攝影,沒有照相機就借人家的,到26中後,發現學校有一部壞了的阿克發照相機,我拿去把它修好,從此這部相機基本上就歸我用了。後來我組織學生成立攝影小組,洗印和放大照片,賺了點錢,給學校買了一部海鷗牌雙鏡頭相機和萬次閃光燈。上世紀70年代,我曾被礄口區文教局、武漢市文教局先後借調到礄口公園、武漢展覽館分別搞區教育革命展覽和市教育革命展覽,主要從事攝影和照片放大工作。”
記得當年我們班的體育,在全年級13個班裏永遠是名列前茅,短跑、跳遠、接力等項目都是閃光點。這與徐老師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分不開。因為他對體育的熱愛,讓班上的體育明星也熠熠生輝。
徐老師說:“體育活動,我也愛好,特別喜歡單雙杠活動,其運動技巧也達到較高水平,在26中的26年裏,還未見那個老師和學生能超過我。我在初中時,學校進行單杠引體向上比賽,我引30多次,獲第二名。爬杆,我單用手爬到頂,也不覺得吃力。參加運動會,100米賽跑,我獲第六名。”
徐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也是有目共睹。我還記得老師到我們家家訪,對我的信任和鼓勵,讓我父母十分高興,也激發了我努力學習的潛能。在六班擔任學習委員的三年間,我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家訪,要花費老師的大量業餘時間,但是,徐老師抱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態度,一視同仁,在家訪中,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六班,直到今天,還能夠有這樣的凝聚力,與徐老師真誠對待每一位同學,密不可分。
徐老師也談到關於家訪的故事:“對學生的家訪,是班主任工作重要的一環,我對此是相當重視的,每個學生的住址我都摸得清清楚楚,寫全班學生的名單,我是按學生的住址順序書寫的,能做到一個不漏。有一次,學校統計各班主任家訪次數,我如實上報,教導主任看了數字,不敢相信,因為這數字與其他班主任家訪的數字相差太大了。我想你不相信就算了,我搞家訪也不是為了上報請功,事先我根本就不知道學校會來一次班主任家訪次數的統計。”
我走入大學校門後,接著留校、讀研、出國,忙於事業和家庭,與中學老師和同學聯係不多,直到2001年出國後的第九年,回國探親,遇到初中同學紅,才與老師聯係上,那時,才知道徐老師已經調到廣州工作。這次,通過徐老師的自我介紹,我才對這段經曆有所了解。
徐老師說:“由於我有諸多的愛好,有段時間教工推選我任教工會文體委員,我沒有辜負大家的心願,組織教工積極開展文體活動,曾被評為武漢市工會活動積極分子。
1989年初,我經人才交流中心調到廣州廣東省建築工程學校(含技工學校),仍任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工作較順利,獲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是常事,曾獲省級優秀班主任獎勵。在校際教研學會,我任教研組長,常給廣州片同類學校政治老師講課,主持評選政治教師優秀論文,有時到其它城市進行教研活動。在勞動廳有關部門的主持下主編了廣東省技工學校《思想政治課教材》 ,約20萬字。
我積累了較多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有人帶不下去的亂班,我能將其變成先進的班集體,且不用較長時間,在廣東建校有很明顯的例子。有個班,全是男生,每周文明文明評比,倒數第一。主管這個專業的科長,請我去帶這個班,我接任後,隻給學生講了一席話,班風立即就變了,而後學生積極性大為提高,在每周的文明評比中,有時能拿到第一名。這個班,缺乏文藝人才,我就教他們變魔術,在元旦文藝晚會上演出拿到了第一名,大大增強了他們進步的信心。
到廣州後我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攝影愛好,考得了高級攝影師證書,現為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國際攝影協會、廣州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我校有重要活動,我都負責攝影。學校每5年搞一次校慶活動,我為學校校慶先後做了兩本畫冊,從攝影、收集資料到排版一人完成。學校搞校史展覽館,主要由我負責,僅有一個助手。展館麵積一百多平方,工作量比較大,展台,展架、展板,請木工製作,其他一切主要由我完成,助手打雜,幫忙黏貼放大的照片等工作。
我的職稱是高級講師(相當於副教授),這在中專學校,已經到頂了。後來學校升級為大專,校名為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這時我已接近退休年齡,職稱提升的機會沒有了。退休後,我常被學校返聘,一直工作到70歲。
我的一生還有個特點,從不想當官,隻做具體的事。學政治專業的,工作後被提拔的機率很高,有這種機會我都會放棄。我的想法是,當領導,要應付上下的人事關係,很麻煩,按我的性格是做不到的;當一個清官,是很多人的初衷,但當官之後就身不由己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我這一生,沒有奢求,遵紀守法,盡心盡力,工作愉快,如今,身心健康,欣賞桃李,盡其愛好,安度晚年,已滿足矣。”
徐老師在特殊的年代,也一直在班上樹立努力學習的好風氣,鼓勵大家向成績優異的同學學習和看齊。徐老師桃李滿天下,六班的同學也活躍在海內外的各個領域,有教授、醫生、律師、工程師、記者、作家、企業家和藝術家等。徐老師既是我們人生道路上點燃理想的領路人,也是甘願身為孺子牛,為學生鋪路的人。
六班的微信群十分活躍,如今有44人在群裏互動,前一段時間,徐老師提議寫班歌,同學們紛紛響應,年逾90歲的音樂老師洪玉樹,為大家的歌詞譜曲,可謂寶刀不老,有人伴奏,有人清唱,十分熱鬧。洪老師酷愛旅遊,我們常常看到他旅遊時的照片,分享在群裏,為他高興!
我也寫了一段歌詞,紀念難忘的六班。洪玉樹老師還特別為歌詞譜曲。感謝!
《同學情,永難忘》
若敏
年少的友誼,
美好的時光
珍藏的黑白照片
一幕幕回放
相識在六班
成為同窗
踏著清晨的陽光
走進學校練功房
形體清唱基本功
舞姿翩翩琴聲揚
相識在六班
成為同窗
運動會上的接力
你追我趕的爭搶
獲得冠軍的喜悅
激情澎湃的釋放
相識在六班
成為同窗
挑燈夜戰的自習
廢寢忘食的模樣
奪回失去的時間
懷揣未來的夢想
相識在六班
成為同窗
如今天各一方
依然感覺在身旁
時光流逝
歲月滄桑
穿過青春的記憶
回到校園的時光
敞開心中的珍藏
期待歡聚一堂
同學情
永難忘
2001年與同學聯係上以後,每次回國,都會與同學聚聚,徐老師在廣州,有時碰不上。2008年和2015年兩次遇到回武漢探親訪友的徐老師,大家聚會時,其樂融融,亦師亦友。我們從未想過他與我們之間的年齡差,他身手矯健,快步如飛,談笑風生,幽默風趣。在我們心目中,他就是40年前無所不能的班主任。
徐家榜老師的夫人陳載雅老師,祖籍梅州,曾在武漢當中學物理老師。後來,
“老兵在風中,我們在路上。我們身著布衣,
對陳載雅老師來說,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事,莫過於2O15年編寫了她的
六班同學之間的聯係也很緊密。無論在美國、北京還是武漢,有機會就要聚一聚。2016年在北京登長城,至今難忘。真可謂:友誼地久天長!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回國散記4:慕田峪長城致青春》
我們班在初一的時候,因為父母調動工作,有兩位同學離開了武漢,去太原的孟金陵,已經被我們找到了,也成為好朋友。還有一位是隨著父親轉業搬到揚州的陳彤一直都沒有下落。記得在學校時,他下圍棋很厲害,老師都不是他的對手,學習成績也很好,他離開時,全班到中山公園送行,拍了很多照片,隻可惜徐老師的那一套照片,因為搬家丟失了。而陳彤至今還沒有找到。我們想,他應該也上了大學,在某一個地方也會想念我們的六班吧。
能有機會寫下徐老師的故事,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情,也借此向老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何其有幸,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遇到徐家榜老師,這是一段深厚的緣分,是永不磨滅的回憶,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換,那份純真和濃厚的師生情永遠都在。一個好的老師,真的能夠影響學生一輩子!
以此文感謝六班的徐家榜老師,宣傳隊的洪玉樹老師,謝謝你們當年對我們的引路和厚愛,指導和栽培!祝福你們健康快樂,幸福滿滿!
(感謝徐家榜老師、陳載雅老師提供資料和照片,感謝紅、寧、海、梅梅等同學提供照片)
謝謝你!問好
謝謝你,確實運氣不錯
謝謝菲兒的評論和鼓勵!問好!
謝謝你的鼓勵!問好!
多謝若敏紀實好文,真是“好老師讓學生受益終生。反過來,徐老師也會為有你們這樣的學生自豪的。”。怪不得“若敏若敏文武雙全,德智體全麵發展”,我也記得她在南極跳水,各樣的優秀!
我也很懷念我文藝班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