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佑華先生的家世與青年時期記事
若敏
【為記憶落筆,為精神留痕】
在完成李鳴真教授係列文章的整理之後,學姐胡培怡醫生又托我接手了一批新的珍貴稿件,其中既有李鳴真教授親筆所寫的回憶文章,也有胡佑華教授詳實生動的個人回憶錄。
胡佑華教授的文字風格鮮明,文筆流暢、語言詼諧,常常在講述嚴肅曆史的同時,透出令人會心一笑的人情味。他用樸素而真摯的筆觸,為我們還原了烽火年代裏一個青年學子的成長經曆——既有熱血,也有溫情;既有時代的重壓,也有個人的光亮。
受培怡學姐之托,我把這批文章重新梳理、編排成篇,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做了一些細節潤色。願以此,銘記胡佑華教授和李鳴真教授所親曆的那個激蕩的年代,銘記他們作為知識分子麵對國家命運時的選擇與堅持。

(胡佑華,右三)
他們的文字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代代傳承。
【家風淳厚,書香與信仰並重】
胡佑華先生出生於一個文化底蘊深厚、信仰虔誠的基督教家庭。其祖父胡蘭亭先生是清末民初武昌的進步紳士,曾任辛亥革命前夕的日知會會長,積極參與反清活動。他曾掩護劉靜庵、曹亞伯、張難先等革命誌士,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做出過不可忽視的貢獻。
胡佑華的父親胡慶生先生,則在抗戰時期擔任湖北省銀行總行儲蓄部經理,身處金融係統核心崗位。他不僅積極籌措資金支援抗戰,還在流亡至恩施期間資助“新湖北合唱團”,用音樂傳播抗戰精神,以文化方式守護民族信念。
胡家三代人有著共同的氣質:好學、樂學、愛音樂、識大體、明大義。在風雲激蕩的時代背景下,這種精神傳承成為他們共同的精神坐標。

(畫紅圈的是胡佑華)
【跋涉四日,輾轉奔赴恩施】


(胡佑華後排左一)
1940年冬,戰火蔓延至西南腹地。1941年胡佑華一家十口人,與好友周蒼柏一家同行,從重慶出發,乘敞篷卡車翻山越嶺,經曆四天的顛簸,抵達湖北恩施。旅途中風霜交加、道路崎嶇,但一家人相互扶持、攜手前行。

(胡佑華後排左一)
當時的恩施古城尚未現代化,依舊保留著城牆、石板街和清澈的小護城河,街巷兩旁是古樸的磚木老屋,店鋪門前掛著布旗或橫匾,古韻猶存,寧靜整潔,充滿山城獨有的質樸風情。
胡家在恩施居住的是一整套傳統老式宅院。前堂後室,左右廂房,院中有樹,有井,日常生活井然有序。出門便是熱鬧的小街,采買方便,雖物資緊缺,但生活並不缺乏溫度。
家中長姐在銀行工作,支撐家計,其他兄弟姐妹,包括胡佑華在內,都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費教育。這份來之不易的安穩,為他們的學習與成長提供了基本保障。
【聯中求學:戰火中的讀書夢】
胡佑華和哥哥佑文、弟弟佑明,先後就讀於恩施高中(當時被稱作“七高”)。這所戰時辦學的學校,不僅免除學費,還包食宿、配發粗布製服,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莘莘學子。
學校師資雄厚,不少老師畢業於清華、北大,有的來自省城,有的從淪陷區遷來。他們信仰“教育救國”,在物質極度匱乏的環境中堅持教學,精神令人敬佩。但他們的生活亦極為清苦,學生們隻能更加努力讀書,以實際行動回應師長的教誨。
聯中的生活極其簡樸。三餐主要是包穀飯、包穀糊糊配鹹菜。為了“忘掉沒菜”的苦楚,有人邊吃飯邊下棋或讀書,以分散注意力。每個學生還有一件“戰袍”——用舊製服縫製的圍裙,用來防止吃飯時湯湯水水弄髒衣服。
每天中午,食堂用巨大木桶蒸煮包穀粒,一到飯點,香氣撲鼻。學生們像戰士一樣衝向食堂,把大缽子往前一伸,從飯桶中舀得滿滿,再艱難退出來,往往衣服上也沾得滿是玉米糊。
有一次,飯桶裏居然出現了“紅辣椒”,大家興奮不已,蜂擁而上。等嚐到嘴裏才發現,那“紅色”竟是一隻同學不慎掉進去的印泥盒,哄堂大笑中,也映出了當時生活的荒誕與真實。
【歌聲裏的抗戰記憶】
盡管物質匱乏,恩施卻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省府遷駐此地後,文教活動漸趨繁榮,尤其“新湖北合唱團”的成立與演出,為山城帶來了一股強烈的精神力量。
1941年前後,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在恩施舉行,吸引了近三千名中外賓客。由夏之秋教授指揮的合唱團演唱中外名曲,激昂高亢、情感深切,成為那個戰火年代裏令人動容的文化記憶。
音樂會上,一首由胡家四姐弟合唱的英文四重唱《噴嚏歌》(Song of Sneeze)別出心裁、詼諧幽默。歌曲模擬感冒患者“拒絕上台”的場景,四人依次獨唱後轉為四部合唱,最終以齊聲“打噴嚏”收尾,引發台下陣陣笑聲與掌聲。
胡佑文唱男低音,胡佑華擔任男高音,姐妹佑瓊、佑玲分別為女中音與女高音,默契配合,一氣嗬成,技藝與情感俱佳,贏得了全場喝彩。
演出結束後,胡慶生先生被請上台與子女一同謝幕。一位外國來賓激動地握著他的手稱讚他們為“真正的音樂之家”,並盛讚他們的演唱“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胡佑華一家不僅在物質極其貧乏的條件下堅持讀書、踏實生活,更以音樂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與情感。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知識分子家庭在亂世中的文化自覺與精神風骨,也留下了一段令人肅然起敬的生命敘事。
謝謝沫沫!喜歡你的新小說
整理這段資料,才了解到那段真實的曆史。
謝謝鼓勵!
謝謝沈香鼓勵!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