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還來得及之前-----預防下一個殺手的出現 (下)

(2015-06-29 09:19:01) 下一個

 

繼美國聯邦調查局有著25年與暴力犯罪分子打交道的官員喬·納瓦羅,發表了他的文章,用他的經驗教人們從識別性格特征來預防暴力事件之後,美國專門研究兒童發展的心理學家達西亞?納爾瓦埃斯(Darcia Narvaez)也撰文進一步指出,如果隻看到罪犯的性格,那是問錯了問題。一個邪惡的孩子是怎麽長成的?原因是成長過程中被虐待、被忽視,遭遇心理創傷,以及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就是說,早期成長過程中缺乏愛,才是一個人日後淪為殺人犯的原因。

納爾瓦埃斯引證了現代科學的研究報告,告誡人們,孩子需要父母的愛。隻有獲得了父母之愛的孩子,才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童年,從而為未來的發展朔造健康的神經生物係統和社會能力。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去幹預,那是亡羊補牢。

一個最不容易麵對的問題:什麽是父母之愛?納爾瓦埃斯提出,父母之愛的表現大致可以描述為:

·         嬰兒在出生前後,不與母親分離,也沒有其他的創傷,包括在身體和心理上受傷。因為任何創傷都會在他幼小的身體和大腦裏打下深深的烙印。

·         孩子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回應。比如,小孩子過多與父母分離,長大以後容易罹患焦慮症。任由孩子哭的模式,跟孩子將來的自我控製欲社會情緒智力有關聯。回應孩子的需要,也包括了孩子在剛學習走路(18-30個月)時,允許孩子走向自主,而不是懲罰孩子。

·         嬰兒需要不斷地關愛撫摸。

·         母乳喂養可以建立孩子的免疫係統,有利於大腦和身體的健康發育。

·         小孩子需要有多個年齡階段的玩伴。

·         孩子需要有多個對他們的需要有回應、真正懂得他們、愛他們的成人。

 

納爾瓦埃斯對父母之愛的描述,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想要理解這幾句話的意義,那可是要下功夫。如果一個父母看了這幾條要求,便認為“好吧!以後我就照著這幾條去做。” 從實踐上講,你沒有能力做好,最多也是比葫蘆畫瓢的水平而已。從眼光上講,你隻看到了一棵樹,卻看不見森林。最後愛的結果,比起那個完全理解愛之意義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好比一個不懂中醫的人開處方----隻能照著抄。如果你是病人,你是願意找這樣的人開處方,還是找一個受過訓練的中醫?別忘了,父母之愛被稱為藝術。可不是個個父母都能成為藝術家。

父母之愛的誤區和困難在哪裏?西方對父母之愛的概念,也不過是二戰以後,因為心理學研究的發現而受到挑戰。在此之前,西方也跟中國人一樣,在文學、詩歌、音樂、宗教裏高舉父母之愛。不過西方現在已經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父母之愛;而中國人仍然以為愛孩子的情感就是愛;傳統文化這樣傳承下來的教導就是真理。這種對父母之愛的定義仍然停留在幾十年以前的概念裏。

除了觀念上與西方存在的差異,現在的父母比起過去的父母養育孩子,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他們有更多的工作,更少的支援,更大的壓力。而且,他們自己在小時候也沒有得到過父母健康的愛。你叫他們拿什麽來給予孩子自己未成得到過的?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古老的智慧。現在的科學研究發現了,人生的最初六年對於人是否能長“成人”是多麽重要。科學家們稱人的這段時間是“敏感期、關鍵期”。因為這是性格和社會能力的神經生物正在發育的時期。如果孩子在這段時期得不到父母健康的愛,又沒有智者的引導,那麽孩子就容易患上“愛的缺乏症”。孩子在日後的發展必將受到影響---他們沒有能力愛。除了因為各種性格上的缺陷, 無法“為自己的幸福做主”留下遺憾之外,有些人最後成為一個暴力的、危險的人,危害社會和他人生命。

美國知名精神科醫生卡爾?門格爾(Karl Menninger)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罪犯受到法律製裁,我們必須先問問:他怎麽會成為一名罪犯的?他的母親是什麽樣的人?納爾瓦埃斯寫道:“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具有進攻性的年輕人,或者一個因為自戀型人格障礙,伴著偏執型人格障礙,最後被仇恨的怒火泯滅了良知而對社會造成危害時,你問問他,小時候他的父母給了他愛嗎?不要以為那是他以後的生活經曆造成他的進攻心態,那是他從小就打好了缺乏的基礎。”

這不是要指責父母。因為,恐怕這個具有進攻性的年輕人的父母,小時候也沒有得到父母之愛。自己沒有的,怎麽能夠給予孩子?問題在於,如果當今的父母有條件、有資源學習過去不知道、不了解的知識,他們願意放下身段、謙卑地學習嗎?還是在無知當中,繼續傳承著代代相傳的魔咒?

楊虹:心理輔導學博士、心理輔導師。曾任西雅圖西華報、華聲報專欄作家。新浪網教育頻道國際學校駐站作者。《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作者 

更多了解該書:       http://www.rainbow-fans.com

 

參考文獻: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moral-landscapes/201506/love-killer-very-evil-ki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spycatcher/201506/identifying-the-next-mass-murderer-it-s-too-late

          《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信實文化出版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