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留守小貓也孤獨

(2012-09-07 13:26:06) 下一個

            我常聽人說,小貓養不家。意思是,不管主人對貓再好,小貓對主人不會有感情,對家也沒有留戀。所以家裏養有貓的人,若要離家外出多日,隻要找人給貓定時喂水喂食,讓貓餓不著就行了。不過,我最近發現,貓並非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無情和愚笨;貓看不見主人,也會表現出孤獨、難過。

            我家小貓今夏剛剛一歲。平時,我早上起來先要先要拍拍小貓的頭,再給它喂食,然後小家夥跑到後院裏玩一會兒。有時不見它回來,我隻要一開門,叫一聲“咪咪”,它立刻從什麽地方串出來,抬頭看著我,嬌滴滴地“喵”一聲,便乖乖地回到家裏。我白天看書寫作,小貓總喜歡跟我擠在一張椅子裏。有的時候它會靜靜地躺臥在旁邊的地毯上,陪著我。我預備晚飯的時候,小貓趴在凳子上一動不動,看著我忙綠,但當我把飯菜擺到桌子上的時候,它會一下子敏捷地跳到地上,對著我“喵喵”地叫起來,那是告訴我:我也該開飯啦!

小貓就這樣一天天成長,模樣一天比一天可愛。

我去中國之前,托付女兒照顧小貓的飲食。我知道,雖然女兒隻有下班才能回家,且年輕人在外的活動多,但女兒會按照我吩咐的去做,小貓一定不會缺吃少喝。不料沒過幾天,女兒開始給我發短信:“小貓瘦啦!”“小貓不好好吃飯。”“小貓無精打采。” “我給小貓買了貓點心,它也不吃。”我心急地問怎麽回事,女兒回信告訴我:“小貓很孤獨。”我心裏正著急,女兒又發來消息:“小貓現在徹夜不歸!”女兒還調侃道:“小貓現在成了野貓啦!”

            我還沒有發現有誰研究留守小貓的問題。但我知道許多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等對留守兒童的現象和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對於在北美的華人移民家庭,留守兒童應該就是那些被送回老家,交給祖父家養育的未成年孩子。這些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在情緒上往往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在性格上往往表現出柔弱內向、自卑孤僻;最後像我家小貓一樣,在行為上產生厭學、逃學等現象,有的甚至誤入歧途。

            盡管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也有許多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報道,但不少的年輕父母仍然堅持把年幼的孩子送給家鄉的祖父母代養。為什麽?因為生存和工作的壓力,以及要完成學業的壓力。我在中國城的一個飯店裏遇見一個尚在哺乳期就將孩子送回去的年輕母親。她對我說:“實在沒辦法,我每天打工十幾個鍾頭,哪還有精力照顧孩子?”另一個正在攻讀博士的年輕媽媽告訴我:“必須趕緊完成學業,要不然以後沒有了機會,會被社會淘汰的。”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年輕的父母們在決定讓他們的孩子成為留守為兒童的時候,並沒有考量對孩子身心成長的利與弊。他們以為趁年輕積累足夠的財富,給孩子的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他們沒有想到孩子的感受,真的以為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明白父母的苦心。這些父母不明白他們在為短期的好處,用孩子一生的精神健康冒險。更遺憾的是,他們也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我的小貓算是幸運。我度假回來後,我那“徹夜不歸”,瘦成皮包骨的“浪子貓”重新感受到它失去的愛,開始吃吃喝喝、蹦蹦跳跳;皮毛又漸漸光亮起來。留守小貓也會孤獨的話,留守的孩子就更別提有多麽孤獨!在短期內,把孩子留給祖父母代養不會造成大問題,但長此以往,還是不值得冒這個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