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醫同源,但並非醫必用易

(2012-11-21 07:32:34) 下一個
    無論是中醫還是易占,都是脫胎於仰觀天、俯察地的比類取象而來。是建立在人則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為理論根基之上的。

     中國上古之人,通過肉眼觀天和全身感管對周邊萬物的生長收藏的一般性規律,總結出人生或疾病的一般性客觀規律。同時上古之人,也發現了其中也有不可知和不可預測的特殊規律存在,於是就產生了模糊取值和定性的方法來描述和推導事物的發展過程。

     中醫或是易占,其本質用現代人的思維來看,更象是在解一個線性代數。比如四柱八字,常數是性別、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幹和地支,而變量是成長環境、時代背景、家庭背景等不可以用精確數來定位的客觀條件,所以推斷人生,也隻然是一種趨勢性的可能結果,而不是定量性的必然結果。同理,在中醫的角度,一個人生病,其個人體質、病症表象、脈象是常數,而性格情誌、學習或工作壓力、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是無法用精確數來定義的變量。正是如此,所以中醫也好、易占也好,就如同解一個多元線性代數一樣,無論如何建模,得出的值永遠是接近於真實的結果的一個範圍數,而不是等於結果的精確值。

     以中醫來看,說內熱,並不是象西醫那樣用溫度計來取標準值,而是以病人自身的感受來取個模糊值,病人感覺全身燙或口渴、舌苔變色等做為熱的定義。就如同,一個人狂跑了好一陣子,一量體表溫度超過38度了,中醫認為這是正常的,並不是感邪內熱。有的人沒病,平時體表溫度也會超過38度,這也屬正常,而並不認為這人就發燒了。在這點上,中醫的取值,就是常數的取值也是一種模糊取值,故而同樣是從易發展而來,中醫得出的預知效果就比易占的效果更好。因為易占或多或少在時間的取值上是個定位了的常數,隻是在常數的取象比類上,又多了一些模糊取值而已。

現代人研易或中醫,更多的是希望有個公式化、標準化的,更想是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多元多次方程,更認為是可以精確地計算出來結果的。所以就常能見到用易占來推測股票、彩票的精確數值的,同樣有希望能把病定死來,有某種病就用某個方劑的傻瓜式鑽研者。

     自中國的象形文字的發明起,中國傳統文化走的就是一種模糊化的更為符合自然規律發展的道路。中國的古代先賢們,早已知世界萬事萬物是不可能精確取值的。而西方文明還是到了近幾十年,才開始明白,一根棍子是無法精確等分的道理。幾千年的潛移默化中,中國人評價事物或看待問題早已習慣於模糊化的表達,“差不多”、“過得去”、“還不錯”等模糊性定義方式,讓表達者和受眾都能明白。如果還去求精確值或是看古書中編出來的占卜神驗精確到時刻和尺寸故事就以為易占可以很精確,無疑是沒頭腦了。

     一些學過易占之人,愛用易占之術來幫人診病,這是很不嚴謹的,也是不可取的。

     易和醫本出同源,核心都是陰陽五行理論,采用的也都是取類比象的方式方法。易占的準確性首先要建立在義理的定位準確上,用簡單好的話來定義則是,解占者必須要有對所要解占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有充分的認識和經驗。比如幫人解占人生,解占者必須要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充分的認識,對各種性格的人處世的方式和態度會產生的結果有充分的認識等等,才會使解占更為接近於真實。

     雖然卦或幹支有對應到人體器官的象,但同時也對應到了病情、症狀和周邊環境的象,要定準位,一樣要求有相當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而有了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隻要望、聞、問、切四診就能確診,又何必多此一舉去定象解占。

     易和中醫雖然都是模糊學,但易占的不可確定性因素更大,更多的是用於閑來無事,無關大雅之時的小戲,或是當前科技無法解釋之時,又一定要做出抉擇之時的不備之需。

    不管是欒加芹的易卦性格疾病說,還是李山玉的八卦象數療法,初看上去都很玄妙非常,但具體真正用於臨床,價值就不高。

     也別說張景嶽那些古代人隻能靠閉門推衍的方法研易,偏差太多。就是在臨床上十分嚴謹的任應秋大師、嶽美中大師,也在易上走岔了道。

     從彝醫的發掘和水書的整理,剝開了陰陽、五陰、八卦的真實麵紗。四川鄒學熹走的易醫之路,從現在來看,無疑是最正確的。

    易醫同源,易術可以做為學醫的入門,但不要把易術看得太重。相對於醫術來說,易術就是個小兒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