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鐵打的中國胃,不得不說,我的鐵鍋經二:鍋的重和型

(2016-11-20 06:19:39) 下一個

菜壇人氣真旺,沒想到有那麽多reads了。謝謝大家鼓勵!

今天繼續談我們的炒鍋:鑄鐵炒鍋的重和型

鑄鐵鍋的生產主要有兩種工藝:沙鑄和鋼鑄。原理差不多,沙鑄用沙子做模再澆鐵水;鋼鑄就是鋼鐵做的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msafbNUM

美國這裏的鑄鐵鍋很多是沙鑄。特點是非常厚重,表麵凹凸不平。優點是非常耐用,傳個幾代人沒問題,熱容積大,受熱均勻。作為炒鍋……我的天呀,太考驗我的臂力了。我用的這個Lodge炒鍋,14英寸口徑,12磅!我都怕爐灶塌掉了。美國人這麽設計炒鍋,估計不理解“炒”的真諦。第一加熱要靈活,這個溫度要升就快升,要退就快退,升慢了出水,退慢了煮過頭。而這種厚鑄鍋特點就是慢,花個十來分鍾把鍋加熱,菜倒進去,吱吱地爆出煙來,翻個身,鍋體儲存的熱很快用完,得繼續等鍋熱起來,等的真是咬牙切齒的。第二就是翻炒靈活,除了鏟子翻,還得能顛,不然熱鍋熱油的,不翻炒及時很快就半糊半生了。所以厚鑄鍋燉肉還行,炒菜就別考慮了。經驗之談哦,你看我家這個Lodge的炒鍋都成了永久收藏品了。

有重就有輕,其實鑄鐵鍋也有輕薄款的。澆鑄工藝就是我們上麵說的鋼模。14英寸口徑的輕鑄鐵鍋一般重量在4~5磅之間,有些分量,但是一般人單手能拿起來。北美能買到的一般就是Joycechen和Excel那兩款。這幾款鍋的紋理是條形的,而不是厚鑄鍋那種凹凸麵。

接下來我們的討論的方向就是這種薄款的鑄鐵炒鍋了。

傳統的炒鍋有兩種,雙耳的南方鍋,手柄的北方鍋。作為小戶家用炒鍋,現在不管南北都用帶手柄的了。我們鄉下老家農家飯還用雙耳的大鐵鍋。北美的中國超市看看也能找到一堆的雙耳鐵皮鍋,但是一般也是餐館裏用;如果有誰後院裏弄個大爐子的話,也可能會用這種大鍋。

鑄鐵的雙耳炒鍋,我隻在北美買到這個(40cm口徑,10cm高度,重3.3磅)。買了兩年了,沒用過。

炒鍋又分圓底的和平底的。國內用柴火或者煤氣的多,所以圓底鍋更普遍。人在北美就不一樣了,很多爐灶是加熱絲或者電磁爐,即使燒煤氣的爐灶支架也是平的,這就限製了圓底炒鍋的使用。商家為了賣他們的圓底鍋,給做了個底座,可是別忘了,這個底座這麽一架,把炒鍋架離了加熱最佳點,熱量明顯不足了。這也是我那個雙耳圓底鍋從沒被用過的原因。

所以隻能用平底炒鍋。

Joycechen這款鍋我用了有一年多,鍋重4磅,木柄,平底。口徑34cm,高度9.5cm。有三個缺點,第一是底子薄,電熱絲上一熱就變形了,直打滑,這個和精鐵鍋的問題類似。第二,底子不夠寬。大的加熱絲有20cm直徑,而這個鍋隻有15cm,這樣電熱絲上的熱量沒有被充分使用,而且熱量集中在15cm直徑的底子上,這部分非常容易糊。這鍋用在煤氣爐上應該會好很多。第三,底和壁交接處有個角度,鏟子到了那裏會碰的咯嘣咯嘣的,鍋底一糊那個角最難洗。

Excel這款,網上看著照片很迷人,拿到手裏麵感覺也不錯,重5磅,不鏽鋼柄,大平底(接近20cm直徑),口徑32cm,高度隻有7.5cm。鍋體比較厚實,不大有加熱變形的顧慮了。問題是什麽呢?手柄!為了迎合美國人的習慣,能把整個鍋放進烤箱,這個手柄是不鏽鋼做的,用久了燙手啊。不知道是手柄角度和手感設計的問題,這個5磅的鍋拿到手裏覺得比Joycechen的要重一倍以上,拿著手掌生疼。

不過鍋無完鍋,我這裏隻是陳述我的使用體驗罷了。對我來說,最完美的鑄鐵炒鍋是夠深(大於9cm),底夠寬(大於18cm),底夠厚,加熱不會過分變形,重量4到5磅之間,手柄要舒服……好吧,我承認很挑……

其實這樣的鍋不是不存在,國內就有。其實說真的,國人天天炒菜,做的鍋也最適合炒菜的,那些所謂的某外國設計,忽悠人的。現今國內有很大一部分人使用電磁爐,所以電磁爐專用的平底鑄鐵炒鍋就很好。厚底薄壁設計不易變形,鍋重2公斤左右。我在淘寶上看鑄鐵炒鍋時真是看得熱血沸騰,太美了。為了尋找我心目中完美情鍋,我一口氣訂了十幾個不同廠商的產品。網下有東施西施,網上看著都是國色天香。

好了,下一篇我們談談同一型的鑄鐵鍋東西施的差別,其實就是鍋的表麵加工和處理。

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