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把炒鍋當作課題鑽研了很久。在菜壇開個處女貼,和大家分享心得。
炒鍋,對於中國人來說尤其重要,一日三餐,要吃中餐,大部分得用到炒鍋。在北美這裏,一口好的炒鍋真是難找。幾年來,各種各樣的炒鍋買來用也有接近二十口了。我們家裏一直用的電熱絲爐灶,炒鍋和爐灶的磨合時期艱難和漫長,再加上自己需要提升的廚藝,自己這個炒菜經說起來一把汗一把淚的。
廢話少說,直入正題吧!大家覺得有用的話給個讚,歡迎不同意見。
今天咱們說說炒鍋的材料。
銅
說真的,確實有銅做的鍋。在網上一搜搜出不少,做成炒鍋的也有。為了一睹銅鍋的風采,我還跑到Macy參觀了一下。整個一套是高大上,奪人目光,當然價格也是非常耀眼的,一整套下來一兩千美金。銅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導熱極好,顏色也非常靚麗。但是大家知道的,銅質軟,容易刮傷;而且銅很容易被氧化,可能會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所以銅鍋很容易毀容變色。要保持銅鍋的美貌,日常維護非常麻煩。要命的是,銅離子或者銅化合物有毒,吃了對身體不好。普通老百姓還是敬而遠之吧。
鋁
鋁的導熱性也非常優秀,便宜,輕便。但是傳言鋁會在腦內累積,引起神經退化。雖然有人跳出來說,這個說法已經被否定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鋁被少用甚至是禁用在很多直接接觸食物的場合。對身體健康攸關的,我是寧可信其有,能不用就不用了。
當然了因為上述優點,鋁還是被廣泛用在廚具上了。常見的不粘鍋具,很多就是在鋁材料上度上一層不粘塗層,這麽一招,既能應用鋁的導熱和輕便的優點,也防止鋁直接接觸食物,還沒有粘鍋的顧慮。不過對於大火快炒的中國烹飪來說,鋁質的不粘炒鍋卻是不合適的。不粘鍋很嬌嫩,不能用大火,不能過度翻炒,不能用硬一點的鏟,不然塗層就和鋁體鬧分家。後果就是往你菜裏加塗層碎片和暴露的鋁。
還有一些應用叫陽極氧化鋁鍋,就是在鋁鍋表麵用陽極氧化的工藝度上一層致密的氧化層。這個氧化層提高了鋁鍋的硬度和耐酸堿性,從而防止鋁溶解進入食物。理論上是美滿的,現實還是骨感的,這個氧化層也需要悉心嗬護,一旦劃破,這個鋁暴露出來,照樣能和我們的食物親密接觸。
總之,家裏買個鍋天天炒菜用,鋁鍋真不是好的選擇。
鐵
炒鍋最常被叫做鐵鍋。因為大部分炒鍋是鐵做的。鐵鍋又分為不鏽鋼,碳鋼和鑄鐵材質。
不鏽鋼的優點就是光亮美貌,不會生鏽。其實不鏽鋼的導熱並不怎麽好。很多不鏽鋼鍋具為了改善導熱性能,會使用鋁或者銅作為夾層。當然帶夾層的不鏽鋼鍋也會相對貴些。雖然不鏽鋼不容易生鏽,但是在加熱烹飪過程中會變色,一旦變色很難洗掉。不鏽鋼裏有微量的重金屬元素,在酸堿鹽的環境下,這些重金屬有可能被溶解出來。平時用來燒燒水挺好的。但是添油加醋五味調和的炒菜,加上高溫翻炒,重金屬的隱患還是有的。
碳鋼材質的鐵鍋就是我們常說的熟鐵鍋。便宜,輕便,無塗層,健康補鐵,養護得當還能有天然的不粘效果。所以是最廣泛使用的鐵鍋材料。在國內,我家人用的也是熟鐵鍋,並且非常好用。但是當我買了熟鐵鍋用在我家的電爐和電磁爐後,問題來了。熟鐵鍋使用鐵皮經過鍛壓成型做出來的,鐵皮很薄,用在熱的發紅的加熱圈上很容易變形,一變形就接觸不好,容易滑動打圈,導熱也一落千丈。沒用多久就被打入冷宮了。
最後就是傳說中的鑄鐵鍋了。鑄鐵鍋有所有熟鐵鍋的優點,而且更勝一籌。鑄鐵鍋材質厚實,導熱好,不容易變形。鍋是用鐵水經過澆築成型的,所以鍋體有很多微孔結構,而這些微孔結構在精心養護後可以吸收油脂,從而形成非常好的天然不粘層,應該說“不粘”效果優於熟鐵鍋。自從掉進鑄鐵鍋的坑裏,我就沒打算爬出來過,一直在裏麵打滾。各種各樣的鑄鐵炒鍋也用了十來個。那怎麽選鑄鐵炒鍋呢?下一篇再開說吧。
謝謝大家!
我的問題是:是因為鍋太便宜才掉色,還是因為用的時間短?時間長了就不會掉色了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