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利法克斯拜謁泰坦尼克陵墓 曹小莉

(2017-07-28 22:02:00) 下一個

 

哈利法克斯拜謁泰坦尼克陵墓 曹小莉

2017-05-28 曹小莉 

二零一五年秋天,我們乘遊輪從紐約沿東海岸北上,一路經過七八個美國和加拿大的港口城市,最後一站在魁北克市。著名的哈利法克斯曾經是歐洲移民抵達加拿大的第一站,也是海輪中轉去美國的一個重要港口。我們兩人上午在舉世聞名的二十一號入關站口參觀博物館,下午遊逛城市,在高山頂上眺望全市風光,然後匆匆趕去陵園,那兒埋葬著死於泰坦尼克的遇難船客和船長船員。

 

在那個悲慘的夜晚,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從英國南安普敦駛往美國的豪華巨大遊輪泰坦尼克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遇冰川,多少家庭葬身在黑暗的大海中,許多船員把生的機會留給婦孺兒童,他們是兒子,丈夫,父親,他們不顧自身安危,堅守職責,最後和船身一道沉入冰冷的海水中。

公車司機知道我們還要趕回海輪,就主動把車開到陵園門前,為我們節約一些走路時間。

陵墓的造型是一艘船隻,中間遍植著鮮花和綠草。由於電影的影響,一位名叫傑克的墓碑旁有人擺上了鮮花,電影主角的名字是虛構的,但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我相信不是他的後人而是觀眾送來的鮮花。

碑文大意:神聖地哀悼這位二十四歲的船員,和他的同事一道,一直堅守崗位,讓年老體弱的人慢慢從身邊撤離,又一次向全世界顯示出,英國男人應該如何死去。

這個一歲半的嬰兒也和他的父母一起葬身在那一夜。

二十八歲

三十九歲,正當年富力強。

天色已是下午,陵墓人很少,留下我們遠道而來的拜謁者,感歎人間災難會突然意外降臨。

每一個墓碑上的文字都記載著一個家庭的永遠的懷念,一百多年過去了,那驚心動魄的冰海沉船還在他們後代的記憶中浮現,從電影中我們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窮人們富人們貴族平民音樂家探險家,在死亡麵前他們最後是平等的。

如若不是時間的關係,我們真不忍匆匆離去,沉入海底的人群裏,也包括一些全家或單身來尋求新生活的移民,上午看到博物館中的照片仍在腦海中浮現,那些為了擺脫迫害貧窮的各國歐洲人,提著箱子抱著孩子懷著希望來到新大陸。這條船上額移民也會有同樣的機遇,可是命運卻這樣殘酷地在此嘎然而止。

 

就在這些英國年輕船員遇難的兩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我們議論著想象著其中的很多年輕男性,也可能會被征兵,戰死在歐洲的原野上,鮮血染紅佛蘭德斯的罌粟花,就在幾年前,我還在最慘烈的比利時一戰戰場朗讀我翻譯的加拿大醫生寫的詩篇,以及我自己的詩篇。

 

人生充滿變故,和平與戰爭交疊,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落日斜陽下,我們靜靜地走出陵園,塞琳迪昂的歌聲”我心永恒”飄出心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曹小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旅行中感悟人生是很有意義的,念天地之悠悠,感人生之短暫,更加珍惜餘生,不受羈絆。
HappyNow?! 回複 悄悄話 多倫多約克墓園,一座約兩張乒乓球桌大小墓碑,為父母親及弟弟立。碑文把個人經曆敘述同時,把曆次政治運動所受逼害寫了,把老毛罵了個痛快。

這也是一種風格,隻不知死者的感受。
HappyNow?!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這段有紀念意義及價值的遊記。到此一遊遠勝其他景點,因為可以感悟人生。

多年前《明報周刊》圖文介紹過多倫多大學一位教授每年都帶新一批學生到墓園讀墓碑,感悟人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