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載楓葉蔥蘢處,高朋滿座情依依
記洛夫詩人雪樓二三事 曹小莉
二十年前在紛飛大雪中,聽洛夫先生講“二度流放”,從此他與溫哥華結緣,書寫下北美篇章,今天在美妙秋光中,先生收獲累累果實,即將歸去東方田園家鄉,為洛夫先生高興,同時也有一種別樣傷感,他的雪樓小集文學盛宴,我有幸是最早的成員之一,參加過無數次的活動,在他家的花園裏客廳裏,我們能經常聽到他的新詩和靈感,有一次我作為後輩,也鬥膽即刻唱和,剛剛想起四句,就用來為洛夫先生和瓊芳姐送行吧。
“台灣的烈酒沸騰了軍人的血液,你掠走了金門美女,至今在你大風飛揚的詩句裏,還飄曳著她嫵媚的黑發。”
以上是我在八月二十日加華作協洛夫歡送會上的即席發言,回來後許多往事湧現眼前,略記一二,以抒送別之情。
記得那個飄雪的季節,加華作協舉辦了台灣大詩人洛夫“二度流放”演講宴會,聽到洛夫教授以他激越的詩情,講到他第一次身不由己被流放到台灣,與父母天各一方,再見已是墓園的心路曆程,海峽兩岸隔絕造成時代和個人命運的傷感無奈,我深深被詩人在台灣島回眸中華文化故土的情感所動。接著他講為何在六十多歲自願選擇“二度流放” 來到溫哥華,也為他套用德國詩人之言而受啟發。“我走到哪裏,哪裏就是中國文化。”其言落地如金石之聲,表現了詩人的力度和內心的強大。我注意到坐在他身邊的夫人靜靜聆聽,相貌端莊,打扮優雅,一頭秀發。
那天我身邊坐著一位台灣定居在此的女作家和教師談衛那,寥寥數言之下,一見如故,不久她就熱情邀我去她家作客。在溫哥華生活了十幾年的我,很熟悉西人社會的矜持有距離的交往,也熟悉大陸華人他鄉遇故人的熱絡聯係,但第一次對台灣移民近距離的了解卻始於這位大姐和她的先生,後來又通過洛夫亞痃夫妻和葛逸凡大姐和醫生丈夫,彭冊之教授等文人,給予我深刻的印象。他們富而好禮古道熱腸,幾乎都是年少時離開大陸和父母,台灣受的高等教育,半生居住加拿大或是功成名就退休後來此定居,他們保持的習慣和語言,待人接物的真誠和溫暖令我倍感親切,仿佛隔過了幾十年的革命風暴,走進我童年時在南京接觸到的那種氛圍,就連語言和表達方式都帶有著遙遠的久違了的親切味道。
不久談衛那大姐和我熟悉的文友劉慧心,一位來自四川的作家,就分別來電談到洛夫夫妻定居在烈治文,度過了最初的適應日子,他詩人的心靈又觸動起來,希望能有一個文學沙龍,他和瓊芳姐願意開放他的大宅,成為文人詩人作家聚會之所。
我的腦際閃現出一個個的著名作家文人相繼來到溫哥華訪問小住的情景,有幸是最早的加華作協成員之一,我有機會陪同他們參觀訪問,交談聊天,如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陸來訪的馮牧,軍人作家劉亞洲,詩人劉湛秋,老舍話劇導演英若誠,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卸任文化部長王蒙,評論家陳駿濤,小說家陳建功等,台灣的著名作家白先勇,非馬,馬森,陳若曦,於梨華都在本地留下過足跡,學習生活過數年,香港的盧因,許行,阿濃,梁錫華,陳浩泉,胡菊人,韓牧等作家也早就紛紛定居於此,古華八十年代就隱居於此埋頭創作,九四年劉再複教授在此住過一年,他了解這些,預言溫哥華一定會成為北美文化重鎮,現在這麽一位感性和真誠的大詩人洛夫移居到此,還願意開放門庭,真是溫哥華文化幸事,我們都興奮莫名。
於是在熱心的談大姐和慧心的組織下,我們一批酷愛文學曆史的遊兵散勇們就得到了洛夫先生的傾心招待,每月一次在雪樓聚會,雪白的欄杆和地毯,高大的廳堂,寬闊的會客廳,現代設施一塵不染的大廚房連接餐廳,擺滿美食佳肴,美酒蔬果,就成了談詩論詞歌詠作畫之地。屋後一大排高高白楊,花木扶疏,成為討論時局,吟詩憶舊,品茶賞酒的極樂世界,也成了有幸最先聆聽洛夫神來之筆的聽眾。他的漂木三千行就在雪樓寫成,他和夫人邀請朋友來到他的百花園地,純真的詩情友情也同時激發了詩人的靈感,他的二度流放成了心靈的自由之旅,催發了播種的第二個春天。正如他所自豪引用的德國文豪句子,他到了哪裏,哪裏就是中國文化,我多麽有幸曾經也沉浸在這一片文化沃土中,在洛夫飄香的雪樓裏獲益。
洛夫先生在雪樓揮毫贈字,這一輻書法送給我和蘇阿冠,喜不自勝,當場拍照留念。
左起:曹小莉,談衛那,瓊芳,洛夫,右邊第一人,當時作協會長劉惠琴
左起陳浩泉,丁果,黃冬冬,葛逸凡,梁麗芳,洛夫伉儷,談衛那,曹小莉,劉慧琴,廖中堅,周肇玲等文友和來訪的池莉,牛玉秋等聚集一堂)
兩岸三地加國情,五洲四海結文誼。
高朋滿座尋常事,洛夫伉儷是中心。
兩岸三地大洋異域在各處成長起來的文友們,在雪樓這個文學天地裏,歌聲笑語,妙語如珠,激發出最豐富的創造力。由於年輕我們可以高談闊論,由於交通便利世界變得很小,新一代可以大言不慚沒有鄉愁,我朗誦自己的新詩:“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我的祖國,哪裏有愛情哪裏就是我的家鄉。”後來仔細讀了洛夫詩篇,我想到世界已經不是六七十年前的世界,我的心中怎會有洛夫心中的風雲湧動曆史滄桑,我的父母就在身邊,而他卻要在幾十年後焚詩祭母,我可以一張機票隨時可回故鄉探望親友,而洛夫先生隻能在《邊界望鄉》,“一座遠山迎麵飛來,把我撞成了嚴重的內傷。”在雪樓裏,我們討論著鄉愁這樣重大的議題,我們也讚美著加拿大的壯闊美麗和自由。
左起丁果,洛夫,美國來訪作家孫隆基,曹小莉,廖中堅,古華
從女主人那裏,我們在學習著她的勤勞善良好客,也了解到他們走過的追求文學和詩的道路充滿艱辛。瓊芳姐的笑話和幽默也一籮筐一籮筐的,在台灣的艱苦年代,她五歲女兒看媽媽家裏家外地操勞,還會煞有介事地評論:“叫你不要嫁詩人你就是不聽,你看今天受苦了吧。”
左起洛夫,瓊芳姐,葛逸凡,曹小莉,蘇阿冠春天遊覽溫哥華著名植物園。
有一次他們的台灣老友現任美國教授來訪大家圍坐一桌,每人講一段自己戀愛結婚故事,有情無緣的,有錢無愛的,單戀一生的,有情有緣被時空分開的,有情有緣人間佳侶的,各自不同,議論中加上哲理分析,還有一首首各自寫的情詩。洛夫先生寫給妻子瓊芳的“因為風的緣故” 自然是其中最精彩絕倫的詩章。
從左至右:洛夫,本文作者曹小莉,作家柳青和她的母親梅娘,梅娘曾與張愛玲被並稱為南玲北梅的民國女作家,一生坎坷,晚年很幸福,從北京到溫哥華小住遊覽。
十多年前,我和先生蘇阿冠還屬年輕一輩,也曾多次開車載洛夫和太太和其他朋友一道出遊,美國幾百畝的鬱金香花田令他們驚喜,留下珍貴鏡頭,漁人碼頭一起享受英式午餐,流連白石鎮美加邊境風光,都記載在來訪中國作家的篇篇美文中。
從左至右:蘇阿冠,小莉,瓊芳姐,洛夫先生
不久另一位台灣大詩人亞痃一家也移居溫哥華,記得一次陪同他們去一百多公裏外的CHILLIWACK芝裏華市,看望歸隱在山水輝映的小型農莊中的彭冊之教授,窗外是清澈透明的秋色,淡淡青山在白雲飄渺之中浮現,一路上這兩位詩人縱情山水,完全回到年輕時的快樂時光,一路幽默互相揭短,兩位夫人在旁插科打諢,一路笑得汽車都要震倒了,幸好阿冠是第五代土生華人,沒有完全進入這些玩笑典故,反而能不受幹擾,穩掌方向盤,確保行車安全。窗外青山綠水滿眼,車內青春往事滿懷,從四個當事人的歡笑逗趣中,我們笑得腰都彎了。我想象著詩人們的浪漫往事,他倆最終都得到了如花美眷,橋橋姐的身體不好,隨身還帶著氧氣筒,她還把作好的酒釀分給大家,她總是那麽秀美。
亞痃繪聲繪色地形容,為了替洛夫送情書給一位女孩子,被她媽媽扔出的木屐差點打著腦袋,那時台灣本土的家庭不願讓女兒嫁給外省當兵的,更不欣賞詩人,怕女兒跟著走遠。瓊芳接著說,就是的,你第一次見到我,可能是失戀了吧,你送給我的詩集,我一讀很多是寫給另一個女孩的,萬一你娶了她,這丈母娘可夠你對付的,橋橋馬上接口,詩人感情太豐富,要防止精神出軌呀,洛夫善於思考,亞痃口才驚人,聽他們說話就是藝術和文學享受,接著又有多少青春年月溫馨的回憶,四個人就像回到了二十幾歲的時光,這兩位詩人的妻子都很有才氣,長得也很美,一生伴隨著文學,經曆過艱苦,人們總是說詩人是唯美主義者,此言不虛。從這兩位妻子內在的智慧,外表的美好中,我理解了為什麽兩位詩人永葆的創造力和幸福感。
多年前,作家林楠和王選請我向洛夫先生表達想登門拜訪的意願,並請我駕車帶他們前往,洛夫和太太立即表示隨時可以來,他們好客熱情,所以文友朋友遍天下。
從左至右:王選,洛夫,林楠,小莉,瓊芳
二零零五年四月城中文學盛事,洛夫“因為風的緣故”詩歌音樂會在伊麗莎白大劇場舉行,文友們前去捧場,美好回憶。
感謝洛夫和太太的雪樓,給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近年來洛夫先生的雪樓又增添了書法音樂界的朋友,到溫哥華的文化界人士也頻頻造訪,溫哥華要感謝洛夫,他舉辦了無數的文化盛筵,二十年匆匆而過,洛夫的盛名也傳揚天下,詩人最重要的是情感,洛夫先生具有的對家庭人生朋友風景萬物曆史滄桑的厚重深沉的一份情,是他一生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他在雪樓開辟的一片文學沃土,長出參天大樹,我們也在那裏灑下點點種子,今天會留在加拿大留在溫哥華,開出絢爛花朵。研究評論洛夫的文學成就,屬於學者專家的題材,我僅以自己在數年間的接觸,以一些生活場景和趣事一二,反射出大師的一份人文情懷,對生命的熱愛,對人生的瀟灑。我願用以下文字表達心中敬意,祝洛夫先生和瓊芳姐一路順風,回歸東方家園。
巨樹根植東方土,
漂木悠悠過海來。
廿載楓葉蔥蘢中,
高朋滿座情依依。
雪樓立論豪氣在,
大師筆下詩千行。
送君乘風歸鄉去,
文壇軼事永傳揚。
曹小莉寫於溫哥華二零一六年九月九日,送別洛夫瓊芳回歸台灣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