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一九六八年間,失學賦閑在家,十幾歲的初中少男少女也有沉浸唐詩宋詞,洋書西樂當中,逆時代潮流的一些人.
有高中兄長李逾池(外號堂.吉哥德,是吾兄小衛好友)攜一少年曾胡到小莉家,想讓我們背詩鬥才,想起當年紅書當道,故紙焚燒,傳統盡失,文人掃倒,在他眼中,可能看這兩個小孩比較勤學,不入主流,可以出口背誦幾百首唐詩,而且對英語癡迷,私下都大量閱讀翻譯文學.走時代強音之旁門別道,挺好玩的.
笑當年淺薄無知,自認黃鶯初啼,彼此都心高氣傲,在一幫朋友麵前班門弄斧,隨後在上山下鄉浪潮中相忘.
前日老堂從紐約打來電話,(已經成為名中醫,據美國報紙盛譽李大夫妙手回春,病人是躺著進來,走著出去.六八年老堂下京西煤礦,曆時十載,九死一生,曲折艱險情節可寫小說.)說曾胡正在加國遨遊,會給我來電話,依稀麵容京華往事浮在眼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曾兄如今著作等身,詩集散文英文翻譯幾十本,一本"荊棘鳥"名滿中國,京城翹楚,兼經商有成,六十開外,風流倜儻,竟有草原豔遇,紅袖添香.實現其腰纏萬貫後萬事撂下,讀萬卷書,走萬裏路,當作家的童年夢想.他的願望是周遊列國,出書著文.現在又成了古建築美學專家.
小莉卻是夫唱妻隨,出書著論,平靜安康.耕耘不求收獲,讀書不求甚解,寫文隻為自娛,跳舞純屬自樂,野鶴閑情,坐看雲卷雲舒,臥聽風聲雨滴.旅遊天下,踏東西國土,享多元文化,傾心中之情,寫眼見文章.
嗟乎,知青一代,際遇不同,然殊途同歸,都與文學翻譯結緣,四十五年後偶然相遇於異國,仍銳氣不減,邀幾位溫哥華文友見麵,山南海北一通神聊,各自有經曆閱曆,我們是山中七日,人家是世上千年.我們是好山好水,人家是夜夜笙歌,要是做學問出成績賺大錢出大名,那還是留在國內更轟轟烈烈.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各走各路,一席好談.
昨日車上小莉贈書,惜不能七步為詩,匆匆下筆"當時不知少年狂",正費思量,文友們也幫助湊句子,曾胡兄悠然接口."而今信筆各一方."回家後,小莉續接兩句打油,以作紀念.
當時不知少年狂,
而今信筆各一方.
四十五年渺相忘,
天涯兩岸共輝煌.
曹小莉記於溫哥華二零一三年八月六日.
王力堅:妙文!!好文!!
小莉:兄在台灣,立即回音,鴻雁傳書飛千裏,電腦送信一秒間.
王力堅:小莉老師好!目前是暑假,我在新加坡度假呢,要到9月中旬開學後才返台。
賀小莉與曾胡四十五年後的相見打油
藍漪
當年不識少年狂,
黃鶯初啼不相讓。
四十五年漫漫路,
荊棘鳥鳴更軒昂。
曾胡:
小文拜讀,四十五年光陰,幾百字囊括,盍勝欽服!但望日後多多切磋,共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