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人

隨性而作,想要寫博客,就是希望世界多一點理解!
正文

換個角度看《心術》

(2012-05-25 12:36:53) 下一個

中國人的氣質 —— 換一個角度看《心術》

 20.05.2012

電視劇《心術》的播放引來網上空前熱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一個共同的聲音是:很真實。在國外生活了二十多年,想要了解真實的國人一直是我的願望,經不住誘惑也跟著看了起來,到現在,非常不認真的看了九集,單就電視劇本身而言,可能根本沒有發言權,但還是忍不住想說兩句。

我以為,無論是指責醫生還是抱怨患者,都沒有意義。在當前,人們公認社會的倫理、道德整體滑坡的背景下,討論“潔身自好 ”其實是一種奢望,所以我想換個角度。

明恩溥,是二十世紀初一個美國的傳教士,他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出版過大量的、探討中國國情、民俗以及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的書籍,奇怪的是,時間流逝,100多年後的今天,曾經的那些人、那些事,感覺現在依舊在我身邊真實的存在著。一個外國人想要原原本本、確切的轉述中國人的性格、或者說氣質,往往是徒勞的,就連我這個地道的國人,也會常常墜入霧中。《心術》給了我一個機會,麵對中國人的氣質,道出內心的糾結。

中國人好麵子,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從曆史到今天,從國際關係到私家私事,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永遠有著一種情結:問題從來不在於事實,而永遠在於形式。最好的例子莫過於鄭和七下西洋,我們彰顯了麵子,卻錯失了最早崛起的時機。無論是抗美援朝、中越自衛反擊、還是中印邊界戰,我們都是爭了麵子,丟了利益。

“靈活的固執”——我有一個熟人,在德國做中國紅木家具的進口生意,與德方買家定好合約,然後回到中國尋找生產廠家。一切就緒,式樣、價格按照合約,同時備有校樣,雙方都沒有任何異議。但是交貨時發現,原先訂好的椅子平白加了一個裝飾,廠方說:覺得這樣更好看,何況還多費了工時,德國人賺了。真是哭笑不得,德國人不買帳,中國人說不通,當然最後還是返工了。都是“靈活的固執”惹的禍。

“保守”的國人——孔子曾說:他並非開創者,而隻是一個繼承者。的確,為恢複周禮鍥而不舍,以及他的學說,他的品質,使其成為中國曆史第一賢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塑造了中華民族,使曆史上的獨裁、一黨專政延續至今。有人講了這樣的故事:一個人砌了堵牆,高4尺,厚6尺,人們好生奇怪,而他卻回答說:“如果風把牆刮倒,豈不無恙。”這就是中國的政治,橫來豎去,萬變不離其中。

“知足常樂”——它同“保守”可謂難兄難弟。沒有比中國人更信“天命”的了,即使現在我也會常聽人說:緣分天注定。當今的中國人,無論他屬於哪一個階層,都會自得其樂的生活在他的那個圈子裏,圈子以外知道很少,也不想知道。“返求諸己”是中國人特有的天性。

“缺少同情心”——記得上學時,我們班裏有一個女生,因為患有麵癱,嘴是歪的,班裏同學無論男女,從來不會稱呼她的名字,一律叫她“老歪”,數年如一日,我以為她習慣了,後來才知道,其實她為此常常很傷心,從來不會有人真正在意別人的“痛”。我相信,每一個人,當你在記憶中搜尋,一定都能找到類似的故事,比如趙本山的小品中,拿殘疾人取樂的情節無處不在,這在西方是絕無僅有的。我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式的幽默?

以上簡述的幾種氣質,可以勾畫出現代中國人的一大特點:喜歡調侃!

“好麵子”“固執”“保守”加上“勤勞”“忍耐”“堅韌”——這些品德壓得中國人喘不上氣來,“知足”可以讓人們找到釋放的方式,“調侃”使人們“常樂”。調侃政治、調侃人生、調侃親情、友情、還有愛情。我哥哥對我說:知道年輕人現在喜歡玩兒什麽嗎?——感情。如果你願意,天天都可以收到各種不同的“段子”,黃的、白的、黑的、還有灰的,難道中國人真的如此幽默,什麽都玩兒得起嗎?西方人有一種幽默叫“自嘲”,而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氣度,傳“段子”的人在玩兒“酷”,“嘲”的是別人。《心術》中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群人,小美護更是“侃術”高超,就連手術進行中,麵對切開的刀口,麻醉的病人,也在聊著張家長,李家短,仨蛤蟆五個眼,如果我是病人家屬,看到這樣一幕,一定會感到揪心,擔心他講到鄰居二大爺時,不小心下錯了刀。我的擔心當然是多餘的,大夫們閑聊之中手術就完美收場了,技術嫻熟、工作氣氛輕鬆,大夫自我感覺良好,還真是有點“酷”。

我相信,當大夫武裝完畢,手術室的大門打開的瞬間,“紅包”就已拋之腦後,手術的成功與否與“紅包”沒有直接的關係。“手術”是大夫的作品,能夠完美呈現是每個製作人的心願,大部分醫療事故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解釋清楚的,但即使是沒有責任的事故,病人家屬也無法接受。一個人的生命對於地球、世界而言,像海裏的一粒沙,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個人而言就是他的“唯一”和“全部”,手術台上命懸一線,沒有人能確切的分清,哪一分注意力連著生命,哪一分注意力可以暫時挪用。生命是無法用科學解釋清楚的,中國人“調侃、不經意”的性格,會在不知不覺中付出代價。“醫護”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當你選擇它的時候,必須做好準備——從此要信仰“利他主義”。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同時有著善良和邪惡,當你奉獻博愛的時候,無疑是個天使,如果私欲泛濫,你就是撒旦,醫生必須永遠是天使,這就是神聖所在。

自古中國人的性格中就有喜歡“相互猜疑”並且“缺乏誠信”,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的爭執而導致“社會台風”。醫患關係發展到今天,和這樣的天性不無關係。我的一個朋友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剛從國內來德,水土不服,老是生病,隨身從中國帶來一些小藥,最初生病時總是一邊看大夫,可不吃德國大夫開的藥,卻是吃中國帶來的藥,我告訴她:這樣是不可以的,在德國看病,吃中國藥,大夫不知情,何以做出正確判斷,被耽誤的其實是孩子。我年青時也會常常自己診斷,告訴大夫:最近腸胃不好,需要開點兒山楂丸或是保和丸什麽的。在國內,病人主訴非常重要,怕擔責任,常有醫生聽病人的傾向,校醫、廠醫什麽的主要任務是看守藥房,如今更是如此,患者一方,有可能在去醫院之前先在網上查個溜夠,該問的人問個遍,從一開始就懷揣“猜疑”,去看大夫一準兒矯情,最怕對付的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人。城裏人有城裏人的“招兒”,鄉下人有鄉下人的“法兒”,即使天使下凡也難以應對。

“缺乏誠信”最是家常便飯。我的一個熟人出了車禍,我知道他是個非常稱職的駕駛員,平常做事一貫小心謹慎,聽他講述車禍經過,無疑是對方的責任,他叫我幫忙寫一份證明材料,為了多得到一點賠償,把早前的一點破損也算上了,結果判決時法官說:法庭上證詞含糊,事故的重現試驗與汽車的損壞之處不完全符合,有作弊嫌疑。官司就這樣輸掉,不光沒有得到賠償,保險費還漲了,本來這場官司應該是贏的。還有一個熟人,在建材商店買了一盞燈,兩、三年之後壞了,而燈的保險期已過,聰明的他又去同一個商店買了同樣一盞燈,回家將舊燈和新發票一起退還給商店,因為質量問題,錢如數退還,他得到了一盞新燈,大夥讚不絕口。身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說來無非是想多得到點兒利益,或者隻是為了孩子早點兒康複,在事情發生時,亦或時過境遷,當事人都不會想到與“誠信”何幹。

一個英國女子在描述她的丈夫一生對愛情的堅守時這樣寫道:這份純潔、熱烈,持續了三十六年之久,永不逝去的愛情,從未從其神聖的高度降低為一個倉促的字眼、一個不耐煩的手勢或一個自私的舉動,無論在病中還是在健康時,無論是陽光燦爛還是暴風驟雨,白天還是黑夜,、、、、對於今生、來世都享受這份愛情的女子,他就是一位真實而完美的騎士!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我雖然生活在歐洲,也會感覺“騎士”的時代離我們太過遙遠,即便是“紳士”也顯得老朽,但我依舊會有一種莫名的向往,因為它包含著一種“貴族精神”——教養、責任和自由,正是這樣一群人組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最初的中產階級,奠定了西方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普世價值。與朋友們聊天兒,陳博士道: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有貴族精神。什麽呢?戰國末期的屈原可算得上一個堅貞自守的英雄,但他卻是個孤獨的貴族,隻能衰落自殺 ,以死明誌。我找不出曆史上傳承的貴族精神,陳博士心中的貴族也許是那些自我束縛、附庸風雅的才子、文人——如陶淵明,不與世俗、權貴同流合汙,“固守寒盧、寄意田園、超凡脫俗”,但無論如何,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世俗社會的影響微乎其微,不足以成之為一個階級。真正奠定中國人價值觀的思想基礎是儒學,中國自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中國人缺少的不是智性、不是堅韌、不是實踐能力、也不是樂觀精神,中國人缺少的是品格和良知。”明恩溥如是說。前不久一位朋友給我傳來龍應台2010年在北大的演講,她重讀孩提時起就一直接受的傳統教育:禮儀廉恥,呼喚一個開闊、包容的中國!為什麽一百年前的“忠告”與現實中人們的期待驚人的相似,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真正缺少的是什麽?中國80後首席博主韓寒在最近的一篇遊記中這樣寫道:“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作為晚輩,我們誰也不知道能否彌補這一切,還是繼續的摧毀下去、、、、”。如果中國的文化、美德真的是前輩們摧毀的,後輩繼續走下去,一代一代,這道線究竟該畫在哪一代呢?一直有學者撰文批評胡適,指責他倡導的白話文運動摧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如此嗎?也有人把責任推到共產黨六十年的紅色統治上,我一直不以為然。

作為文明的一種附屬物,商業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但其本身卻不是一種改革手段。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匯入經濟資本主義的洪流,這樣的“化合”將會產出怎樣一個“胎兒”,沒有人知道,責任推給政府也罷、推給前輩也好、還是推給胡適,都將無濟於事,責任在每一個人身上! ——X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曾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曉青的評論:
謝謝鼓勵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說的非常好,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