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原笑

救國之雄心壯誌,盡付笑談。
正文

天下為公

(2012-04-24 18:07:54) 下一個

“天下為公”!?

或有問曰:“孔子言‘天下為公!’孫文亦言‘天下為公!’孫氏果隨聖人之後亦步亦趨耶?”

曰:“非也!二者表同而質異,更為大相徑庭也!”

或問:“此何謂耶?”

曰:“孔子言‘天下為公’,天下者,天下眾人也;公者,天下之可相與共者也!孔子患人皆各為其家、欲天下講信修睦,欲人皆貶私而奉其可相與共也!孔子借‘天下為公’教民之善,善莫大焉!孫氏言‘天下為公’,天下者,天下之利也;公者,全天下之人也!孫氏害天下之利為清室獨占,借人人有份攜眾相爭。其止見天下歸清室私占之表象,卻不明皇權乃天下大公化身之本質;止見個人之私而不知有天下大公也;孫氏借‘天下為公’,賊民害義,禍亂天下,罪莫大焉!”

或又問曰:“天下之公,於人於利,豈非天下眾私之合耶?”

曰:“非也!天下之公之於人,是天下眾人不假。但天下大公於利,實天下眾私之可相與共者也,天下眾私之不可與共者則無屬其中。天下人皆有私,其中可相與共者與不可與共者並而有之。天下眾私之可相與共者,以時言言之,社會主體利益也。眾私之不可與共者,一己之私也。人能見、能為天下眾私之可相與共者,相睦而不害,好讓而無爭;人但見一己之私,相欺而不友,好爭而不讓。前者使天下太平不招而至,後者使人間動亂不期而來。”

或更問曰:“然則人將何以處之?”

曰:“公者,天下之義,私者,人間之情。聖人持中庸之道行世,公私兼濟,情義兩全。顧大義而不傷親親之情,厚其親而不害天下大義。墨者僅見天下之義而不知人間之情,是以墨者更無後繼之人;楊朱僅見一己之私而不知天下之義,若從楊朱之意,天下豈不同歎‘吾其被發左衽矣’?”

或問:“一己之私,人皆顯而易見也;天下大公,人雖知其存在,卻難以明見,何期人顧其私利而無害於公耶?”

曰:“使有見托則可!”

或又問:“托於何者?”

曰:“天下大公,或托於一人,如上古之君;或托於一家,如曆代皇家;或托於一黨,如當今之世。凡此皆無不可也!”

或複問:“托於一人、一家及一黨,將有異同耶?”

曰:“有也。一人之費少於一家,一家之費少於一黨。但一人之力亦不及一家,一家之力亦不及一黨。天下謀私之心日盛,域外覬覦之敵更強,維公之需要亦隨時變遷,各有其宜也!”

又問:“患其私乎?”

曰:“患之,但較之於無托,兩害相權取其輕,情不得已也!”

或請曰:“請更述之!”

曰:“周室衰弱,管仲尊王攘夷,一舉而天下匡定;桓靈無德,天下將亂,百姓猶存寄望;獻帝少能,雖天下大亂,亂臣賊子仍不敢肆意猖獗!若戰國,若楚漢、若三國、若南北朝、若五代十國、若元末、若民國,天下百姓豈有享乎?”

或又問:“能更避其害乎?”

曰:“可,使天下人皆能明大公之義足矣!”

問:“何謂大公之義?”

曰:“天下大公,實乃為天下可相與共者之共私,無為者無得與享也。以今言言之,天下大公即為人民之私。人民之私,人民享用,國賊、民賊無得與享也?且人民之私,亦非屬於人民之人可為均享也!”

或更問曰:“寧有是乎?”

曰:“天下大公之利,有勞有得,勞多得多,勞少得少,無勞無享!”

或複問曰:“請更解之!”

曰:“設有眾人結夥赴遠方貿易,其中有排惡冒險以求成事者,有坐眠倒睡不聞不問者,更有中途結賊劫貨者。設為事成而得利,無勞者尚不可得,結賊者豈可與共?人民為與社會主體利益相一致的全部社會個體所構之群體,社會向前發展,如江水滾滾東去,皆仗人民之力也。人民之於社會,正所謂排惡冒險以求成事者,而袖手無勞者則有若坐眠倒睡不聞不問者也;盜利社會、殘害人民者則有若劫賊劫貨者也。後二者豈能共其利耶?人民之中,勞多者多得,勞少者少得,又豈有不宜耶?”

或謝曰:“善!吾知‘天下為公’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