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藥不要去亂試

(2012-04-26 06:37:48) 下一個
        中藥多數是植物,且野生植物涵蓋不少。又加上國內一些不良中醫的鼓吹“中藥沒有副作用”或是“中藥副作用很小”,讓很多人以為中藥試著吃點沒啥,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且也是危害極大的。

          中醫講的是陰陽,講的是調和,自然在中醫的思想裏,任何一種東西都不能過猶不及,任何一種東西都有正反兩麵。故而任何一種中藥都有著兩麵性,一麵“有作用”、一麵“有副作用”。

       中藥方劑基本上都是以複方的形式存在。而且中藥方劑中,同樣味數的中藥,不同劑量比例搭配,所起的藥效作用都不同。用目前最先進的生物技術都無法徹底分析一個三四味藥組成的中醫複方,更不用說現在的中醫動則十幾味、二三十味的大複方了。

         經方大師郝萬山講過一件事。美籍中科院院士、世界知名化學家黎念之先生,曾有個設想,用世界最先進的化學提取技術,同中醫藥相結合,製作成新型、適用、方便的藥物。同郝萬山談了整整一夜,明白了。一味中藥都是多種成份的複雜組合,更不用說複方。並且從黃連素和青蒿素的提取應用來看,從植物中提純的藥物,一年或幾年後必然會產生抗藥菌,從而使藥物失效。而原始藥物依然可以對應這新派生出來的抗藥菌。從而給我們一個啟示,大自然的奧秘並非我們目前科技能打開和掌握的,科學技術在大自然麵前依然是那麽的弱小和無力。同樣給我們一個啟示,中藥的複方成份,對人體的副作用,憑目前的科技條件是無法確定的。換句話說,我開付中藥,你喝下去就斃命了,你讓法醫檢測都檢測不出哪有毒。

        前幾年,一些剛出校門的中醫學子,以及一些多年徘徊在中醫學大門口的“中醫”們,在“扶陽理論”的鼓舞下,熱血沸騰。喊出一個口號,做醫生必須得先嚐過自己開的方子。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西醫思維,故而此類人很快地在中醫界中銷聲匿跡或是聲名狼藉,因為他們完全不明白中藥不是一種公式化、標準化的、可精確化的有用成份組合的藥物。

        中藥隻是各種藥物的五味搭配,讓身體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起到協助人體自我排異功能的作用。或讓人發汗、或讓人多尿、或讓人通大便、或讓人止瀉、或讓人嘔吐、或增強腸胃蠕動功能。中藥複方的發明,就是在中式烹調基礎之上的。各藥之間的比例和搭配,就如同廚師手中的主菜、佐料、調料間的搭配。每個人的病有不同,自然各藥的配比就不同,不是一個方子包治萬病、包治萬人。一個方子能治好一個人,不代表能治好你。同樣的病,或大致都差不多的症狀,也不見得就是同一份藥。

       中藥的使用,無論是成方還是成藥,都必須要經過四診合參。並非看到說明書上寫了治“失眠”,於是凡有“失眠”的都可吃。有時吃錯了中藥,救都不來急,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玄米 回複 悄悄話 可是,吃一些傳統的中成藥,也是家庭醫學的一個環節啊。
比如吃藿香正氣水,一般都是沒錯的。
就是一些需要改善身體狀況的藥,不能亂吃。我看你寫道。喝四逆湯那麽管用,試幾劑萬一對了,不也很合適。很多中醫也在不停的調整方子。很欣賞你說的不是是藥到病除,而是對症病消。是身體讓病走了,而不是藥。中醫的魅力就在於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