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發展,誠實學者是否過了最佳時間窗口?
(2011-11-02 19:11:14)
下一個
最近因家裏的原因,連續回了幾趟國。由於剛剛接觸過幾個國內赴美的招才引智省市代表團,所以就順便了解和探索了與國內對口單位合作的可能性。
可能由於聯係的渠道,如當地政府部門,有些來頭,交談的雖說不是那麽實質性,但也熱情有加,信誓旦旦。於是,老實人回來後就期望著下一步怎樣開展工作,化了很多時間準備資料,並不停地用電話和電郵聯係。一年多了,盡管已盡了最大努力,但幾乎一無所獲。
具體的許多細節就不多寫了,但總的印象,就是跟國內的人打交道,沒個讓你感到踏實的。說好的事情,即使象發了誓地說定的事,也會輕言幾句或甚至一句不說就不算了。就像賣假產品一樣,連搞項目搞合作都是虛虛假假的。
還有些事背後的緣由讓局外人根本無從了解,鬧了半年,才知道自己蒙在鼓裏,白白地浪費精力。
舉個例子,某市在大張旗鼓地搞一個生態園,規模之大頗給人一個當地政府愛生態環境的良好形象。你化了很多時間,受邀進行了實地考察,進行了許多知識積累,作了報告和研討會。但僅此而已,進行實質性的工作步驟幾無可能。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沒有抵觸也沒有打到任何東西,你就這樣認認真真地打著虛無縹緲的太極拳。後來總算了解到,此項目的最大價值,是把一大塊農田從農民手裏以政府要搞生態工程的名義廉價套購過來,交給有關係的根本業不沾邊的一家企業經營。個中利害牽扯,外人誰也不會知道,但明眼人是憑腳後跟也能想到的。那他們要所謂的專家幹什麽?原來他們要利用你的名,去論證項目的專業性和吹噓其合理性,達到上市的期望。所以他們炒作的完全不是你要去實踐的事。利用完你後就沒你的事了,可你還蒙在鼓裏,愛打太極拳就自己打去。
不知是我們這些在西方習慣了辦事踏實的人沒能適應國內的人文環境呢?還是哪裏的社會風氣實在是讓人不可捉摸,處處充滿陷阱?
這跟十幾年前有著很大的不同。那時候,我也回去做過一次教育部資助的短期講學,雖然效率低,但基本上還是自始至終圍繞主題,總算有點結果,不虛此行。
目前,象唐駿這類假博士倒是混得不錯。即使被揭穿了,全國都知道了其醜聞,也照樣有一個一個的大學會請他去做報告。許多在職官員不上學拿文憑,其後別人一口一個地稱博士,時間長了也就真以為自己是博士了。有些人幹脆就是地痞流氓,可他們吃得開的很。而真正十年寒窗出來的博士,隻能混個技術工,聽人使喚。被人們當作書呆子或工匠看。正所謂的中國人才逆淘汰,就是在中國真正人才都被淘汰、否定、嘲笑,而人渣都被重用、承認、羨慕。
這是個人的一點親曆,寫出來供大家,尤其是正躍躍欲試者,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