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博客

許多人或事,大概是不能按照鬥爭哲學那樣用“兩個凡是”來分類的,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何一對死敵都愛吃同一種佳肴、都愛娶同一類美女了。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的基督教教派教會簡介

(2018-03-15 09:00:58) 下一個

美國的基督教教派教會簡介

 

田   心

 

二十世紀後半葉,美國出現了“福音派”這個詞匯。教外的朋友們誤以為福音派是基督教裏的一個教派,教內的嬰兒基督徒也未必懂得福音派是什麽意思。其實基督教裏是根本沒有福音派這個教派的。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裏的一個運動,並非一個教派。

二十世紀中葉,美國基督教最著名的三大傳道人之首伯南漢弟兄在世時的講道中多次說到,基督教的教派多到九百多種。我把他經常點名的教派列出來,通過查找、翻譯資料和編輯,寫成了這篇文章。其實,不論教派種類有多少,隻要按照伯南漢弟兄關於種子出土後生長各階段的比喻,還是容易梳理清楚的。比較亂的就是五旬節運動之後這個階段(麥殼階段),教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數不勝數。本文除了介紹伯南漢弟兄經常點名的教派教會,也提到了伯南漢弟兄去世之後出現的全球最聞名的幾個教會和機構。希望這篇文章對信息內弟兄姐妹們了解基督教發展簡史和領會伯南漢弟兄一貫對教派的論述,略有裨益。願你閱讀這篇文章時,神賜福你屬靈的眼目!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除中國之外,其它任何國家一說到“基督教”(Christianity),就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新教就是中國說的基督教)三大宗派。基督教起始於公元一世紀,其信徒本來是受羅馬帝國迫害的;但到公元四世紀,基督教反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稱為“公教”(Catholicism)。

 

中文的“天主教”就是指原來的“公教”。而“天主教”這個名稱,是從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於明朝中葉在中國傳教時(1582-1610)才有的名稱;所以天主教的英文名稱還是與公教的名稱相同(Catholicism)。

 

公元五世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後教會也開始分裂,經過了六百多年,正式形成了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和以梵蒂岡為中心的羅馬天主教(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又過了三百多年,由德國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開始於1517年、結束於1648年),導致了新教(Protestantism)的誕生,中文也稱新教為“抗教”,中文的“基督教”多是指新教。大致而言,自己承認是“基督徒”(Christian)的人,凡不屬於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就籠統地被別人認為是新教教徒。

 

 

聖公會與英國國教

 

聖公會和英國國教是同義詞,二者已合並;聖公會的英文名稱是Protestant Episcopal Church,英國國教的英文名稱是Anglican Church(安立甘會)或 Church of England(英格蘭聖公會)。這是英國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建立的新教教會,起始於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於1529年到1536年通過一係列議會會議所確立的宗教改革法案,宣布英國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英國國王封自己為聖公會的最高領導人。 

 

聖公會傳到美國之後,英文名稱改為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的意思其實是“主教製的”(教會)。

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特別是層層按立神職人員。聖公會實行三等級聖職,即主教/會督(Bishop),神甫/會長(Priest),執事/會吏(Deacon)。

聖公會是與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教派。

 

 

路  德  派

 

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去世以後,他的追隨者建立了路德派教會(Lutheran Church),成為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路德派最強調的教義是“因信稱義”。路德派也強調聖經是信仰的根本,所以廢除了天主教的“七項聖事”中沒有聖經依據的五項,隻保留了洗禮和聖餐兩項。同時根據聖經教導簡化敬拜形式,路德派的敬拜著重於講道和唱讚美詩兩個程序。路德派還根據聖經教導,允許神職人員結婚。

 

 

浸  信  會

 

浸信會(Baptist Church)是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包括許多不同名稱的教派教會。所有浸信會信徒相信的共同教義是:洗禮是基督徒信主的宣告,因而他們反對為嬰兒施洗;洗禮方式必須是進入水中(浸水禮),象征耶穌基督的受死、埋葬和複活,因而他們反對潑水禮和點水禮。浸信會被廣泛地認作典型的新教教會。

 

最早的浸信會教會於1609年建立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從英國聖公會獨立出去的約翰•史密斯(John Smyth, 1570-1612)是第一任牧師。根據他對新約聖經的理解,他拒絕為嬰兒施洗,建立了浸信會隻為信主的成年人行浸水禮的慣例。這個慣例很快傳到英國,接著又傳到北美,一百年內傳遍了世界各國。

 

 

衛 理 公 會

 

衛理公會(The Methodist Church)是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是新教衛斯理宗的美以美會、堅理會和美普會合並而成的。

 

衛理公會起源於英國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創立的基督新教衛斯理宗(Wesleyans)。衛理公會強調過聖潔生活和改善社會,注重在群眾中進行傳教活動。在美國獨立後,美國衛斯理宗脫離聖公會而組成獨立的教會。其後教會分裂為美以美會、監理會、美普會、循理會和聖教會等。1939年美以美會、監理會和美普會合並成現今的衛理公會。

 

伯南漢信息中經常提到的“救世軍”(Salvation Army)是1865年由英國衛理公會傳道人威廉•布斯(William Booth,1829-1912)和他妻子共同創立,以其慈善事業和廉價商店(依靠主要來源為捐贈的商品解決一大批人的就業問題)聞名於世。救世軍服務於全球一百二十多個國家。

 

 

長  老  會

 

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是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起源於十六世紀法國/瑞士宗教改革領袖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和英國宗教改革神學家約翰•諾克斯(John Knox,1514-1572)的理論,其聖經依據是《使徒行傳》14:23和《提多書》1:5等經文。長老會主張信徒選舉長老,長老代表信徒治理教會,有堂會長老、區會長老、總會長老的不同等級。

 

長老會認為傳福音是教會的職責,認為聖經就是福音的見證。長老會強調“因信稱義”的教義,同時相信極端的“雙預定說”(即人的得救或被棄絕都是神的預定,而“單預定說”則認為神隻預定了人的得救)。

 

 

耶和華見證人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起源於1870年由查爾斯•泰茲•拉塞爾(Charles Taze Russell,1852-1916)等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Pittsburgh, Pennsylvania)建立的一個獨立聖經學習小組;到創始人去世後的1931年才被命名為“耶和華見證人”,命名的聖經依據是《以賽亞書》43:10、43:12和44:8。

 

“耶和華見證人”廣為人知的特征是“一家不漏地挨門挨戶傳教”和散發“守望台”(The Watchtower)、“覺醒”(Awake)等雜誌。“耶和華見證人”最為人知的教義是“耶穌基督不是神、而是神的被造物之一”,從這個教義來看,有些主流教派認為“耶和華見證人”是邪教,但伯南漢信息中從來沒有認為這個教派是邪教。

 

 

摩  門  教

 

“摩門教”(Mormonism)這個名稱是該教之外的人稱呼該宗教,它的正式名稱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簡稱“後期聖徒”(LDS)。

 

“後期聖徒”成立於1830年4月6日,由當時24歲的小約瑟·史密斯(Joseph Smith Jr.,1805-1844)在美國紐約州組建,並任總會會長。教會起初的名字為“耶穌基督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後於1838年4月起改為現今所用名。該教派在美國東部受到基督教主流教派排斥,小約瑟·史密斯1844年遇害身亡。第二任總會會長楊百翰(Brigham Young,1801-1877)於1846年率領多數會眾西遷,在猶他州鹽湖城(當時此地屬於墨西哥管轄的荒野),建立了現在的“後期聖徒”總會。

 

“後期聖徒”最為人知的是“一夫多妻製”。據其總部宣傳資料,一夫多妻製已於1890年廢除。但從1844年分裂出來的一些“後期聖徒”分支,至今仍不斷有人因一夫多妻行為受到美國法律製裁。至於半數以上居民都是信徒的鹽湖城,的確給任何參觀者留下聖潔行為典範城市的印象:全市幾乎看不見賭場、夜總會、酒吧等場所;男信徒個個衣履端莊,兩人一組步行或騎自行車傳教(每個男信徒都必須自費傳教二年);女信徒長發長裙,決不化妝;所有信徒都不抽煙、不喝酒,連咖啡、茶葉也不喝;“後期聖徒”非常注重一夫一妻的家庭和睦及社區關愛。如今的鹽湖城成為全美國最清潔衛生、犯罪率和離婚率最低的大城市。

 

但是,根據“後期聖徒”把《聖經》和《摩門經》視為同等重要的信仰依據和把每任總會會長都視為先知這兩點,有些主流教派認為 “後期聖徒”是邪教,但伯南漢信息中從來沒有認為這個教派是邪教。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是一種全球性的宗教,號稱有兩千萬信徒,擁有龐大的現代手段宣教體係。“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於1863年在美國正式成立,成立以來一直以遵守每周第七天(即星期六)為安息日和屢次修改已宣布過的錯誤的預言基督再來日期,而為該教以外的人所知。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違背聖經中太多的重要教義(例如人的肉身健康與靈魂健康一致論,善人惡人肉身死亡之後都一樣論,基督再來日期可以通過《但以理書》計算出來,等等)。有些主流教派認為“基督複臨安息日會” 是邪教,但伯南漢信息中從來沒有認為這個教派是邪教。

 

 

五旬節派與靈恩派

 

局外人以為五旬節派教會(Pentecostal Churches)與靈恩派教會(Charismatic Churches)是一回事,但二者的信徒自己認為不是一回事。“五旬節派”是指從1901年開始的五旬節運動之後誕生的教派;“靈恩派”則是相反於“福音派”(即學院派)而言,可能是五旬節運動後誕生的教派,也可能是從原來就有的教派中分裂出來的教派。局外人一般無法把二者分別得很清楚。伯南漢信息中凡用Pentecost這個詞指教派時,全部是指五旬節教派,不應該翻譯成靈恩派。

 

五旬節派起源於五旬節運動。該運動1901年始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托皮卡(Topeka, Kansas),1906年擴展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Los Angels, California)。初期的五旬節派認為說方言是聖靈充滿的憑據,聖靈充滿的人也擁有醫治等各種異能。

 

五旬節派包括很多名稱不同的教會。最早成立的五旬節派教會是1906年在洛杉磯成立的“使徒信心會”(Apostolic Faith Mission)。後來由於對神性的認識分歧,出現了“唯有耶穌教義”(Jesus-Only Doctrine),就產生了“一神論五旬節派”(Oneness Pentecostal)和“二神論五旬節派”(Twoness Pentecostal)等。

 

伯南漢弟兄講道中提到的其它五旬節教派教會還有:神之會(Church of God),神召會(下麵專門介紹)、聖潔會(Holiness Church)、基督教商人會和全福音商人會國際(下麵專門介紹),還有不信舊約、隻信新約的基督會(Church of Christ,但不是摩門教分支之一、現今已不存在的那個基督會),等。

 

五旬節派/靈恩派強調的講方言等等,實際上不是聖靈本身,而隻是聖靈的恩賜。基督徒被聖靈充滿的標誌應該是活出基督的生命、結出聖靈的果子。伯南漢弟兄無數次表明:他一生都在教派中行走,但他不屬於任何一種教派。他說,一個教會不屬於教派,有兩個顯著的標誌:一是它與其它任何教會都沒有上下級關係,二是它所遵行和傳講的全是聖經教導。伯南漢弟兄生前的每一場聚會,都有來自各種教派的基督徒參加。他在講道中多次嚴厲批評學院派的呆板、冷漠、僵化和五旬節派的狂熱、情緒化和偏離聖經,教導我們要不偏不倚地行走在那條大道的正中間的聖路上(《以賽亞書》35:8)。

 

伯南漢弟兄去世以後,又出現了一些全球聞名的教會或機構,當然伯南漢弟兄的講道中從來沒有提到過,田心不敢確定是把它們歸到某種主流教派好,還是單列好。例如德國牧師布永康(Reinhard Booke,1940 - )建立的“基督傳萬邦”機構(Christ For All Nations),注重於向原來不信基督教的國家和地區傳福音;美國傳道人平羅德(Harold Camping,1921 - )建立的“家庭電台”機構(Family Radio),否認今天還有聖靈,並兩次預言主耶穌再來的日期都已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宣傳“成功神學”的新加坡華人康希建立的城市豐收教會(City Harvest Church),把基督徒在世上的成功發達視為得到了神賜福的憑據,這顯然違背了基督教信仰和福音的核心內容;加拿大牧師班尼•辛(Benny Hinn,1952 - )建立的“班尼•辛布道團”(Benny Hinn Ministries),過分強調異能的恩賜(例如他隻要手一揮會場裏就必定有許多人倒下);等等。

 

 

神  召  會

 

神召會(The Assemblies of God)是1901年美國五旬節複興運動後出現的五旬節派教會。由三百多位傳道人和信徒於1914年在美國阿肯色州熱泉城召開大會成立。他們相信《聖經》為三位一體獨一真神所默示,是無誤的。他們相信因信得救,因信稱義。他們相信病得醫治,相信醫病的恩賜。他們相信聖靈,相信說方言是初次聖靈充滿的憑據。他們相信基督再來,相信基督再來時必有複活及聖潔公義的審判。他們奉行聖餐禮和浸水禮。

 

 

全福音商人會國際與基督教商人會

 

“全福音商人會國際”的原文名稱是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FGBMFI),於1952年在美國洛杉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牛奶場主Demos Shakarian創建。該組織經曆過短暫艱難的創始期,然後發展很快,過了幾年,分支機構就遍布美國並擴展到其它國家。“全福音商人會國際”屬於五旬節派教會。伯南漢弟兄晚期的一些信息,是在這個機構的年會上傳講的。

 

但是,在這個機構誕生之前,有一個名叫“基督教商人會”的機構,原文Christian Business Men's Committee (CBMC),是創建於1930年的五旬節派教會。伯南漢弟兄的一些信息,是在該機構的早餐會上傳講的。在“全福音商人會國際”機構出現後,因為“基督教商人會”和“全福音商人會國際”都含有“商人會”這個詞組,使許多人混淆了二者。伯南漢弟兄自己在1950年代中期的講道中提到過“基督教商人全福音會國際”這個名稱,估計也是出自於這種混淆的口誤。田心個人認為,當時他可能是指“基督教商人會”,也可能是指“全福音商人會國際”,因為他經常接受這兩個教會邀請去講道。

 

另外,在伯南漢弟兄早期(1947-1952)的講道錄音中,多次提到的“全福音人”(Full-Gospel people)或“全福音教會”(Full-Gospel churches)這兩個詞組,則肯定不是指“全福音商人會國際”機構,因為那時候“全福音商人會國際”還沒有成立。在二十世紀初興起五旬節運動之後,“全福音”(full-gospel)這個術語已經等同於“五旬節派”(Pentecostalism),世界各國出現了無數含有“全福音”這個詞組的新教派,例如“全福音浸信會”、“嗎哪全福音教會”、“五旬節全福音教會”、“跨教派全福音教會”,等等。

 

(二○一二年六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