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格律詩
田 心
格律詩是古代漢語詩歌的一類,雖自南北朝就已出現,但到唐代才逐步成型定格,唐代之後才有關於具體格律的文字規定。格律詩分為絕句(每首詩四句)和律詩(每首詩八句)兩種;按照每句的字數,又分為五言和七言,所以格律詩一共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四種。絕句和律詩都有音韻的嚴格規定,而律詩除了有音韻規定外,還有對杖規定。
格律詩的音韻規定,包括平仄和押韻。平仄指詩中用字的聲調,是格律詩的第一大格律;押韻指詩中句尾字的韻腳(相當於現代漢語拚音的韻母),是格律詩的第二大格律。根據宋代修訂的韻書,中古漢語分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平聲,包括現代漢語的陰平和陽平;其餘三種聲調統稱為仄聲。格律詩對每個字的平仄和句尾字的韻腳都有規定。
格律詩的第三大格律是對杖,指兩句詩的字、詞或詞組的意思要一一對應,好像春節前家家戶戶門上的對聯。對杖作為格律規定,隻要求律詩的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律詩的第一句與第二句、第七句與第八句,以及絕句,則不要求對杖。當然,在曆代格律詩精品中,無論是律詩還是絕句,每兩句全都對杖的奇葩也是有的。
格律詩的格律形成文字規定雖然是在唐朝之後,但唐代詩歌的極度興盛發展為格律詩奠定了堅實基礎。唐詩中雖有一些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名作不盡符合後來文字規定的格律,但仍然被後人視為格律詩祖宗的“格外精品”。
五絕的格律–五絕隻有全詩每個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韻這兩種格律,規定如下(有括號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王涯《閨人贈遠》
花明綺陌春
柳拂玉溝新
為報遼陽客
流芳不待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3】五絕仄起式、首句押韻的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盧綸《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4】五絕仄起式、首句不押韻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七絕的格律–七絕也隻有全詩每個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韻這兩種格律,規定如下(有括號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1】七絕平起式、首句押韻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發白帝彩雲間
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2】七絕平起式、首句不押韻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白居易《憶江柳》
曾栽楊柳江南岸
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3】七絕仄起式、首句押韻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田心注:此句第二個字應讀陰平聲調)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4】七絕仄起式、首句不押韻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宋)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五律的格律–五律有全詩每個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韻這兩種音韻格律,另外還有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的格律。規定如下(有括號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平)平平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田心注:此句第四字應讀陽平聲調)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七律的格律–七律有全詩每個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韻這兩種音韻格律,另外還有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的格律。規定如下(有括號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1】七律平起式、首句押韻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2】七律平起式、首句不押韻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舉例:(唐)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隻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3】七律仄起式,首句押韻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田心注:此句第七字應讀陰平聲調)
【4】七律仄起式,首句不押韻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第三句與第四句必須對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第五句與第六句必須對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舉例:(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二Ο一八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