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博客

許多人或事,大概是不能按照鬥爭哲學那樣用“兩個凡是”來分類的,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何一對死敵都愛吃同一種佳肴、都愛娶同一類美女了。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現代史不應該永遠糊弄中國的後人

(2017-03-21 11:15:34) 下一個

中國現代史不應該永遠糊弄中國的後人

 

 

 

 

近日網傳中國上海二百多人聯名上書要求在反右六十周年之際建立右派紀念館。這使我想起中國現代史方麵的糊弄中國後人的一些淒慘笑料。

 

一九九九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五十周年。當時從外國和港台進口的電影和電視劇、國內自製的“汙染含量”還甚高的各種各樣的電影和電視劇,滋潤著如饑似渴的十幾億雙眼球。有一天,影視管理部門接到中央指示,要趕寫出一部反映中共建權五十周年豐功偉績的電視連續劇,劇名叫“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 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你一看這劇名,會以為劇情應該從一九四九年開始,一年一年地歌頌讚美。可實際上不是,隻是從一九七八年開始第一集,一年一集,到一九九八年第二十一集結束。劇中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二十年裏從中央到地方的各方麵變化寫得都很詳細,唯獨避而不提這二十年裏兩任中共最高領袖下台的大事和這二十年正好過完一半時發生的使各國駐華使領館撤離中國和所有外國公司撤離中國的大事。聽說現今中國大中小學的曆史課本裏也是如法炮製這一段中國現代史的。

 

2014年2月27日下午,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於是中國影視界人士趕緊編演了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四十八集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急急忙忙,總算趕在2014年12月13日前後發布到網上。三年過去了,有多少中國人還記得這兩個紀念日呢?

 

南京大屠殺過了七十七年後,抗戰勝利過了六十九年後,而中國到2014年才第一次確定這兩個紀念日,個中內幕諱莫如深。當然,一九三七年前就已經記事的南京人活到今天的肯定也還有,但是未必有話語權或話語能力。那麽,南京大屠殺是怎樣在七十七年後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想起來,並被設立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呢?筆者所知的過程是這樣:1962年,南京大學曆史係老師高興祖(1928-2001)寫成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書稿,是中國大陸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最早書稿;但直到1979年3月,這書稿才從油印本變成白皮書,作為內部資料發行。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一事的刺激下,中國學者正式提出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1983年,第一次有人提出修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該館於1984年開始籌建,1985年建成。館長朱成山先生算是目前國內研究南京大屠殺曆史的話語權威了,但他的相關著作,最早的也不過出版於1994年年底。就是已故的高興祖老師翻譯的美國紐約時報1937年12月18日刊登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道,也是1995年才得以在中國媒體出現。至於大陸近年能編演出演繹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更得助於美籍華人女作家張純茹(1968 - 2004)和嚴歌苓(1958 - )二位。

 

至於抗戰勝利的曆史,中國國內的宣傳教育,與台灣和海外的,更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國內的這方麵宣傳教育資料變化無窮。筆者小時候讀的曆史課本裏,尚有一張國民黨、共產黨、民間抗日武裝三種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百分比圖表;但到文革前後才懂事的人,所受的教育就說日本侵略者完全是被共產黨八路軍的地雷戰地道戰打敗的。直到近年來許多曆史檔案(包括蔣介石日記)的解密,中國大陸才承認國民黨軍隊是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的主力,才開始允許像國軍抗日十大名將之類的資料見諸於媒體。大陸文革前尚有關於百團大戰和平型關大捷方麵的宣傳,但隨著彭德懷和林彪出事,對這兩場勝仗的宣傳也銷聲匿跡了。今天中國把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當然其依據是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有國民黨政府代表參加的同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國民黨政府第二天就宣布全中國慶祝三天,並從1946年起就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六十八年後,共產黨政府也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了,這當然算一個進步;但他們還是沒有勇氣重寫過去幾十年中與台灣那邊不一致的抗戰曆史。

 

不過,共產黨政府在事後七十七年和事後六十九年作出的這兩項決議,倒可以給大批受到曆史傷害的小民和他們的子孫一線希望。因為他們一直在奔走呐喊要建立右派紀念館、文革紀念館、六四紀念館什麽的而無人理睬,看來主要原因是那些事發生的年數還不夠長;等到六、七十年後或一百年後,等經曆過那些事的人絕對都死光了之後,那些紀念館也許會被建立的。

 

(寫於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