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人的教子之方

(2011-12-24 21:00:21) 下一個

中國父母的心願都是“願子成龍,願女成鳳”。教育小孩所用的方法大多是家長式的和灌輸式的,不管小孩喜歡不喜歡,願不願意。例如,人們長期以來養成的共識是:隻要小孩會讀書,學習成績好,自然會有出息。因此,父母把培養小孩的重點就放在了學習上,太過於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其他方麵能力的培養。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傳承著國人的教子之方,大多也隻看孩子的成績。有一個笑話,孩子考試,高高興興的拿個A回來,父母一看就說“一般”(A=Average),沒有半點的鼓勵,看到父母的這付表情,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沒了,如果拿個B回來就會理直氣壯的說“差夥”(B=Bad),如果拿個C回來就罵會他(她)是“廢物”(C=Crap),要是拿個D回來就會喊“死東西”(D=Death),若是拿個F回來就改口成了“你媽的X”(F=Fucked),隻差沒有打他(她)了。由此可見,“成績好就會有出息”的觀念也已經根深蒂固於海內外華人的思想。

美國人的教子之方就不同,用的是“尊重,鼓勵,支持,欣賞”。雖然父母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但他們教育小孩的目的主要是要培養小孩的獨立性,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的,向上的,有主見的,能辨別是非的,有協作和團隊精神的,不過分自私的普通人。一句話,美國人教育小孩是取其所好, 順其自然,近己所能。

尊重:美國人教育小孩,基本上是不給他(她)們預設任何條條框框的,原則上是尊重他們,隻要你喜歡的就隻管去做。例如,我的美國朋友傑夫有一男兩女三個小孩,有著各自的愛好:大姑娘喜歡滑冰,二姑娘喜歡韓國武術,老三兒子就喜歡賽車,就是沒有一個想讀書的。平時和傑夫聊天,看得出雖然他也希望小孩子們能花點功夫在自己的學習上,但夫妻倆從來就沒有去過分的要求過,而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小孩子們的愛好。一到周末,傑夫總是星期六早上9點送大姑娘來我家附近的大廟裏(購物商店)練滑冰,20美元一小時;下午1點送二姑娘去韓國學校練武術,15美元一個鍾頭;星期天清早就開上1小時的車,帶著兒子去離家70幾邁的另一城市參加賽車訓練和比賽,近20年來,周周如此,從不間斷。當然,最終結果是,三個小孩隻有一個拿了個本科文憑,其他兩個就隻上了個大專。不過在美國,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隻要有健康的身心,沒有上大學也可以找到合適的事情來做。

還有一美國朋友,他的兒子有點花心,從小開始就對什麽都感興趣,隻是興趣轉移得也很快。剛開始,這小子喜歡小提琴,於是朋友花上幾千塊幫他買了個德國產的,又找了個專業老師教,每個星期三次,每次45分鍾,一次45美元。過了一年,小子不幹了,愛上了鋼琴,朋友又不得不花掉萬把美元買來一台還算不錯的鋼琴,再聘請一專業教授,每星期兩次,每次90分鍾,每次花費差不多100塊。再後來,過了兩三年,這小子又愛上了汽車修理,朋友不得不花上1500美元幫他買來一個二手車,讓他折騰。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這小子把他爸爸花1500美元買來的破車修理和裝修得像新車一樣,在高中畢業的時候捐給了一個慈善機構。在美國,慈善機構為了鼓勵小孩的這種義舉,承認他們的付出,鼓勵他們的貢獻,通常都會設置一些獎勵。 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上大學之前,這小子從慈善機構得到了一輛嶄新的寶馬做為一等獎勵,當地電視台也來采訪了他和他的爸媽。還有,他所申請的大學看到這件事,為了能招到他,給他提供了四年8萬美元的獎學金。朋友放任自由式(尊重)的教育小孩終於得到了很好的回報。

美國父母尊重小孩,不管在什麽場合都願意聽取他(她)們的意見,決不會讓小孩子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一般而言,對小孩提出的要求,隻要自己能辦到,都會盡力去滿足。

鼓勵: 在美國,小孩子能做的事,家長一般是不會幫你的,但鼓勵就時時有。我們住在一個學校的附近,每個星期都有去學校操坪鍛煉,經常看到很多美國父母帶著5到10歲左右的小孩參加體育活動,例如打美式橄欖球或棒球。小孩雖小,可來的時候總是自己背著大包小包的體育器材,家長們則上兩手空空。運動完後,即使小孩精疲力盡,也會自覺的去收拾好那些自己用過的器材,父母們是決不會去幫忙的,隻會在一旁監督和鼓勵。在大小孩活動的時候,有些媽媽就帶著1~2歲左右的孩子在邊上走路玩耍,有時一不小心,孩子就會摔一跤,此時,做媽媽的決不會走過去把1~2歲的小孩抱起,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這種情景,在電視裏也能經常看到。

教育小孩,美國父母總喜歡用鼓勵的方法。下麵再舉一個看到小孩考試不同分數時父母不同反映的例子,來對比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教育小孩方法的差別。

當小孩從學校回家,拿著數學考試成績單給父母時:

如果考試成績是95,中國父母往往會說“為什麽考丟了5分啦?”;而美國的父母會說“你很棒,真是我的孩子!”

如果考試成績85,中國父母往往會說“你怎麽搞的,隻考了這麽一點分?,不爭氣”;而美國的父母會說“很好,考得不錯!”

如果考試成績75,中國父母往往會說“活見鬼,你是怎麽讀的書,混蛋”;而美國的父母會說“不錯,你比我強!”

如果考試成績65,中國父母往往會說“你他媽的X,怎麽這麽蠢?,沒出息”;而美國的父母會說“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美國父母教育小孩總喜歡用鼓勵,而不是責備,他們經常掛在嘴巴邊上的一句話是“做你最好的(Do your best!)”。

支持:在對小孩的支持這一點上來講,中國的父母做得很不錯,要錢出錢,要力出力,不過父母的支持往往沒有成為孩子的真正動力。美國的父母不同,對孩子的支持不但是“要錢出錢,要力出力”,而且還親自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去,成為活動中的一份子,親曆躬行的起著表率作用。例如前麵講的美國朋友傑夫夫妻,不但出錢支持三個孩子,而且還親自參加他們的活動。老婆經常陪同二女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韓國武術訓練和比賽。大型比賽一年一次,有時在州外,有時在英國,有時又在韓國,不管在哪,十幾年了,從沒缺席過。傑夫自己則領著兒子,保證父子倆每月參加一次賽車比賽,也是十幾年了,風雨無阻的。

每當周末或夏天放學後,就能看到我家附近學校的大操坪裏,有幾個活動的隊伍,大人小孩都來參加,熱鬧非凡。在訓練場上,父母們盡力傳授自己擁有的技能,在比賽的時候又是真槍真刀和自己的小孩幹,那種認真的場麵,簡直就像正規比賽一樣,沒有半點馬虎。

居不完全統計,如今美國的普通家庭,父母把一個孩子養到18歲的花費大約在30萬美元左右,有些甚至可能達100萬。他們花費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心血,恐怕就沒法用什麽能衡量得了的。

欣賞:美國父母培養孩子不但采用“尊重,鼓勵,支持”,而且經常用欣賞的態度來讚揚小孩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一場比賽下來,父母們總會和小孩去回顧那些精彩時刻,善意提示需要改進的東西。在辦公室的牆上,父母們會帖滿兒女們所作的畫,遇上喜歡畫畫的同事就會自豪的介紹小孩的畫。如果小孩在較大型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時,做父母的會為他(她)專門舉辦派隊會,邀請朋友一同欣賞小孩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以此來激發小孩的積極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美國父母的教子之方“尊重,鼓勵,支持,欣賞”能對我們華人父母有所受益!

順便說一句,美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並不像中國父母的一樣“從小就要有遠大理想,長大以後要做個有大出息的人”。他們往往更加注重現實,著力培養小孩具有積極向上的誠懇態度,能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不過份自私,讓他們做一個能融入社會的普通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