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學申請淺談:(一)前言

(2011-09-29 18:02:21) 下一個
中國發展很快,現在的有錢人是越來越多了。我們的一貫傳統是“窮人靠喂豬,富人靠讀書”,因此近幾年來有不少同學和朋友都把自己的子女送來美國讀書。來美讀書,有錢是必要條件,還有就是得通過正常途徑去聯係大學,準備那些煩鎖的一大堆申請材料,這一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視同仁,沒有捷徑可走。
 
在國內,由於文化習慣的不同,寫的東西大多與西方的不一樣。例如,申請人通常都會在“簡曆”和“個人陳述”的文件中,大肆標榜和宣揚自己是如何任何的能幹和厲害,得到多少多少的大獎,就是沒有一點具體的內容,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吹牛。其實,在申請外國的學校時,應該實事求是的寫一個真實的自己。如果你確實得過有分量的獎勵,是應該寫進去的,但大多美國大學的教授在錄取研究生時,既沒有打算要招一個名人,也沒有要求自己的學生必須得過什麽大獎,因為教授招學生有兩個目的:一是提供學生一個培訓的機會,也就是說,他(她)設置的碩士或博士課程的一部分是用來培訓自己的學生的;二是找到一個廉價的助手,來幫助自己完成研究課題,證實自己的一些設想。下麵,我就列舉兩例親曆的事情來說明這一點。 
 
在我讀博士的時候,有一位從華中工學院(如今的華中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又留校任教數年,移民出國前在華工已經當上了副教授的朋友L君,連續兩年申請係裏一著名的R教授和其他教授的研究生,無論是資曆,經曆,還是考試成績,與其他人比,他都是一個相當強的候選人。那時候,我們係裏的教授每年都要招幾十名學生,可L君偏偏就沒有被錄取,氣得他最後棄學從商。
 
與此同時,我老婆也在計劃申請讀研究生。老婆是在國內一個倒數幾位的大學畢業的,在大學的時候沒有讀什麽書,大學畢業後的10多年裏,也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跟著我混日子。讀書的時候成績平平,工作的時候是平平淡淡,既無研究課題,又無科研成果。當時她的英文是既不會聽,更不會說,考了四五次托福,都沒有過,好在第六次的時候,剛剛達到了550分的要求。一天,老婆來我辦公室玩,吃飯的時候,我倆在辦公室外麵的過道上,麵對麵的碰上了著名的R教授,我提示老婆,想讀研究生,這是一個好機會問問R教授了。由於自己的英文不好,加之想到朋友L君幾年來都沒有被他接收,老婆有點心驚膽顫,不敢開口,最後隻得由我代勞了。我對R教授說,“這是我老婆小草,她想讀你的研究生,她是一個新移民,英文不太好,希望你能給她一個機會”。R教授停下腳步,對我老婆說,“英文考過了嗎?”“過了,研究生院有成績”,我趕緊替老婆回答。“那好,到研究生院去交申請吧,不過我每年隻能資助你1萬5千元”(那時碩士生的資助一般是每年1萬2千元)。哈哈,老婆運氣真好,就這麽簡單。當我告訴老婆她被錄取了時,她就是不敢相信(可想而知她當時的英文了)。兩星期後,R教授告訴我老婆,“你現在可以去上課了,由於研究生院還沒有收到你的推薦信,學校就不能發給你獎學金,不過我會等到你的材料齊全了後,再把錢補給你的”。從這件親身經曆的事中可以看出,教授招的是學生,不是名人或是有大成就的人。
 
還有一例,我的另一朋友F君,國內一著名大學畢業,後在美國一個不錯的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發表了不少有分量的專業文章。由於有東西,他的簡曆寫得特別好,於是經常接到麵試電話,有時也有公司寄來機票去公司裏麵試。隻可惜的是,朋友F君都把機會給浪費掉了,幾年來都沒能找到一個工作,反而專業水平比他差得多的同學都有工作了。究其原因,F君就是沒有多少麵試的經驗,當麵試者問他,“你能幹什麽?”換句話說就是“你有什麽技能?”。此時,朋友總是回答一句話,“我什麽都能幹”,就是沒有涉及到具體能做的東西,其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了。這是因為,在麵試者看來,如果沒有事例作證,“我什麽都能幹”就是“你什麽都不能幹”了。
 
上麵胡扯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講明白了沒有。總的說來,聯係美國的大學時,應該把著重點放在體現自己是一個認真,積極向上,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和技能,聰明而又勤奮,做事踏踏實實的人上麵。如果所寫的材料大話連篇,空洞無憑證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因為教授們都很有經驗,相當清楚一個本科生或一個碩士生在幾年之內能做多少事情,當然,如果你不是凡人,就得另當別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