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下父母都癡心?

(2011-08-21 16:48:19) 下一個

前天與一在加拿大的哥們老D通話半個多小時,聊美國經濟,扯海歸趣聞,憶當年舊事,望退休生活,最後談到家庭近況。最近因喜得一外孫,且長得白白胖胖,可愛至極,老兄言語間流露出無比的興奮與自豪。就是一事不好,想見外孫不容易,女兒女媳規定每星期隻能見一次,時間是星期四下午三點到五點兩個小時。老D兩口子越看越上癮,結果是為了能見上這小外孫一麵,他們倆想盡一切辦法,今天買玩具,明天買吃的,後天買尿片,不亦樂乎。我笑話他真是癡心父母,不懂過日子;他笑答你現在是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你也上(俗)套。老D變得如此,讓我大吃一驚!難道真是天下父母都癡心

我與老D相識於24年前我讀研究生的時候。老D的父母是國內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當時真是鳳毛麟角),他自己83年畢業於同一大學的計算機軟件專業,被分配到那個研究所工作。我們相識得很巧,當時我的研究實驗因為測試速度太快,沒法用人工記錄出一套完整的數據,於是我導師就雇他給我做幫手,幫我設計一套數據自動采集係統。也就是說,他是我的幫工。老D貪玩,從此,我倆就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一起玩遊戲,一起看成人電影(嘿嘿,我的第一部黃片就是這小子帶我看的)。老D人相當聰明,不到兩個月,他所設計的數據自動采集係統就像模像樣了。考慮到我的實驗要進行一年,加之那時也是大鍋飯,導師就把他一直留下來幫我完善這套係統。現在想來,其實實驗很簡單,每做一個實驗從試樣的製備到結果的整理大約需要三個月,在此期間就會有好多的空餘時間,我倆玩得也很瘋狂。當時計算機剛剛開始流行,由於特貴,絕大多數人沒有機會使用。因為要做實驗,導師就給我倆每人配了一台。我們就用這兩台計算機玩遊戲,而且黑天白夜的玩。每次導師來到辦公室門口就聽到裏麵嗚嗚嗚的大噪音,門一開就什麽聲音也沒有了,他總是好生奇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我們玩壞了10個鍵盤。我倆還有一個共同愛好,喜歡抽煙,那段時間裏,每人每天抽掉三包煙,整個實驗室房間裏總是充滿著濃濃的煙味,導師每次來最多也隻呆幾分鍾。這種日子一直過到我研究生畢業,後來老D想出國,一心一意學日語,我導師看到他心不在焉,兩年後就把他趕出了那個組。再後來,他帶著老婆孩子去日本從事開發遊戲軟件,做了幾年苦工就舉家移民加拿大了。

我所了解的老D這人當年就特喜歡玩,雖然有家有口,從來就沒有管過家。想想連這樣的一個人現在也變成癡心父母了,整天琢磨著要去見小外孫,能不讓我感到奇怪嗎?

古往今來,癡心父母何其多。看看當今國內的諸多親朋好友,差不多個個都是圍著子女和孫子孫女在轉;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可小孩子們要東就買東,要西就買西,幾乎是百依百順的。其實,我們這些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應該是最可憐的:出生在困難的年代,從小就沒得吃沒得穿,父母的關照大多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長大後多數人白手起家,靠自己成家立業;形勢剛剛好點又是上有老要養,下有小要顧。沒想到好不容易熬到小孩大了,該享受的時候,我們自己又癡起心來了。

為了不做癡心父母,我與老婆態度一致,決定在小孩十八歲後要讓她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養活自己,自己照顧自己。我們早就與小孩談過,上大學的費用,原則上是她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拿獎學金也好,打工也好,貸款也好,找我們借也好,反正她得有個計劃。除了我們給的適當的禮金,如果她找我們借,得要打借條,與銀行的貸款相比,優惠政策是不用給利息,什麽時候還都沒問題;但錢是我們的,我們保留要回來的權力,這是原則問題。而我們自己則計劃要去享受享受生活,吃吃好吃的,玩玩好玩的,看看好看的。以後小孩成家,我們也不去那裏長住,小孩的小孩由他們自己想辦法去管理。

無論如何,我們堅決不做癡心父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