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2024 (45)
2025 (1)
接著從“人民日報”的“出詞率”侃曆史。
如果選一個字,形容太祖的時代、特色、後遺,選誰?
非“鬥”字莫屬。
為啥要“鬥”?
當然不是為了單純出汗消耗精力。“鬥”可以上癮。
“鬥”的好,能帶來“快感”,所謂人活一口氣,用時下的話說,“成就感”。“成就感”與“成就”不同,是一種感覺。既然是一種感覺,很“主觀”的東西,不與別人交流分享,“成就感”如同在家單人喝悶酒,獨醉。獨醉不是無快感,總有些不盡興。怎麽更盡興?獨醉醉不如眾醉醉,把“鬥”的“成就感”高聲在公共場合喊出來,“勝利”:
1950-1980年,“勝利”在“人民日報”上出現的次數。
這個“頻率”說起來已經有些“審美”疲勞,因為與前麵的“萬歲”幾乎屬“親兄弟“關係。1950年,太祖才“鬥”勝,皇帝得誌,4千的“勝利”高峰,“成就感”巨大的。但是,“鬥”過老蔣大人之後,再“鬥”啥別人自然不夠刺激,到1955年,失落到2千的“勝利”低穀,“成就感”空空的。不得已,太祖自己組織“成就感”,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1960年“勝利”再攀高峰,“成就感”回歸。1960年後的事兒大家都知道,餓死1到30000000 人 (具體數字待曆史敲定)。太祖的“成就感”再次受挫折,“勝利”回歸至1962年的2312次。
沒有“成就感”,太祖不開心,重新鼓搗貓膩,文革。從1966到1971,弄出來“人民日報”曆史上最“厚重”的6年“勝利高原”。前麵侃“文革小報”時說過,1969年該是太祖人生的最“高潮”期,“成就感”絕後。1972年起就強弩之末了。
如上所述,“成就感”與“成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這一點,從“人民日報”的“出詞率”就能自我證明。
“勝利”,一般是說交手雙方中一方的狀態。它總是和“失敗”相關聯的。“勝利”對“失敗”,一對一的關係,不會差太多。“人民日報”上1950到1980年的“勝利”對“失敗”? 見下圖:
上麵的薑黃色曲線是“勝利”次數,下麵藍色曲線是“失敗”次數。
兩條線基本同型,但“勝利”是“失敗”的一個倍數,從2倍到6倍以上不等。
有“勝利”無“失敗”?隻有打人的,沒有被打的? 是不是太祖沒醉就把“高興”喊出來了? 偽高潮?
看幾個具體例子。
1969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說“印度喀拉拉邦農民武裝襲擊反動警察所……散發大量革命傳單後勝利轉移”。這個嗎,雖說有恐怖主義的味道,但是,“勝利轉移 ”對立麵的警察算是“失敗”一方吧,真“勝利”。
1969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上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某工作隊隊長趙文綸的文章“緊跟毛主席就是勝利”。這個嗎,不跟著太祖的是失敗一方。可當時“全國人民”都緊跟太祖幹革命,沒不跟的。所以沒失敗的一方,假“勝利”。
1977年7月26日,英明的華主席“粉碎四人幫”把太祖夫人江青女士抓起來之後九個半月,“人民日報”發文章“緊跟華主席就是勝利”。這個嗎,華主席立大功,沒人不緊跟,還是假“勝利”。
說假“勝利”不能空口無憑,上幾個感性的:
太祖爺假醉醉,借“人民日報”高喊“勝利”,全國“人民”跟著眾醉醉。數字曆史學,“勝利大哥”的故事。
附1950至1980年“人民日報”上“失敗”與“勝利”出現的次數:
1950 950 3987
1951 938 3144
1952 943 3019
1953 749 2400
1954 677 2488
1955 551 1998
1956 738 2163
1957 1056 2803
1958 1265 3426
1959 1295 4247
1960 1237 4686
1961 1055 2964
1962 864 2312
1963 808 2458
1964 1265 2961
1965 1627 3186
1966 1279 3560
1967 1050 4302
1968 871 4106
1969 821 3954
1970 1176 3782
1971 1166 3463
1972 955 2875
1973 473 2430
1974 556 2838
1975 480 2530
1976 648 3706
1977 460 2808
1978 401 1840
1979 416 1287
1980 479 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