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之行在歐洲

(2005-07-18 16:34:59) 下一個

夢之行在歐洲

意大利法國冬日遊手記


出發前

一月份 , 達拉斯 . 這是個冬日融融的下午 , Barnes & Noble 書店裏 , 濃厚的咖啡香氣繚繞 . 夕陽在書架間暖洋洋的穿過 . 我漫無目的的走著 , 無意一瞥中 , 印在古羅馬的角鬥場上的 “ 意大利 ” 三個字 , 跳進我的眼簾 . 我的呼吸突然有點急促 . 心底裏向往歐洲旅行的想法又一次被撩撥起來 . 在北美輾轉五年 , 去歐洲旅行在我每一年的新年計劃中 , 卻每每不能成行 . 羅馬輝煌的角鬥場 , 威尼斯浪漫的聖馬克廣場 , 米蘭高聳的大教堂 , 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 象是個繽紛的夢影 , 浮在我的頭頂 , 時不時就跳到眼前 .

回家的路上 , 雙手緊緊把 ” 意大利 ” 這本大書摟在胸前 , 我心裏也再次盤算著二月的休假計劃 . 短短兩周 , 是去加勒比海邊曬太陽 , 是留在家裏和 REALTOR 一起看新房 , 是回中國探親 , 還是 …………. 去歐洲旅行 !!!! 答案就在我手上 , 去歐洲 , 我要去歐洲 !

接下來就馬不停蹄了 . 跟老爸老媽告假不回家過春節 , 向文學城的驢友問旅遊情況訂下路線 , 去法航網站訂機票 , 在網上訂歐洲火車聯票訂酒店 , 去圖書館借 RICK STEVES 的旅遊指南 , 向鄰居法國夫婦打聽巴黎旅遊的竅門 . 終於 ,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 , 背上兩個簡單的行囊 , 我們上路了 ……………


路上

根據老公的保守三小時原則 , 我們提前了三個小時就到了休斯頓國際機場 . 兩個人無所事事的在機場逛了兩鍾頭後 , 終於盼到了登機的時間 , 也等來了稀稀瀝瀝的小雨 . 也許是自己的好心情使然 . 如此陰沉的天氣居然沒有讓我心情低落 , 反而看什麽都順眼 . 連法航的空中客車寬體客機 , 在我眼裏也頗有點一隻梨花春帶雨的感覺 . 走進機艙 , 滿耳都是空中小姐溫軟的法語問候 . 我心中暗喜 , 哈哈 , 歐洲的旅行真的開始了 .


飛機上的幾杯法國香檳還餘味未消 , 我們已在一個朦朧的清晨到達了巴黎戴高樂機場 . 在等候轉機羅馬的飛機時 , 我注意到候機大廳造型十分獨特 . 上萬平米的空間裏沒有一根支柱 , 幾乎完全透明的屋頂全由鋼筋鐵絲拉起 . 此時 , 晨暉在天窗欞上塗一抹淡金色 , 天窗下 , 誘人的咖啡和羊角麵包的香味混雜著嗆人的煙草味道 , 讓我體會了歐洲和北美的不同 .

 

羅馬三日

第一日

羅馬機場和世界各地的機場沒什麽兩樣 . 可奇怪的是沒有任何檢驗護照的關口 . 我們惴惴的走出機場 , 直到上了去市區的城鐵列車 , 也沒有看到地方查護照 . 沿途的風景迅速轉移了我的注意力 . 那些低矮的房子 , 象中國農村的蓋的小二層樓 , 破落的讓我有點觸目驚心 . 早聽說羅馬城市破舊 , 但也不至於這麽慘不忍睹吧 .

將行李存在火車站 , 我們立刻乘地鐵衝向古羅馬角鬥場 . 地鐵出口處 , 人群熙熙攘攘 , 在混雜著意大利語 , 日語 , 英語 , 和中文的聲流裏 , 我們漸漸走到明亮處 . 前麵的人已發出 ”WOW” 的驚歎聲 , 而我被猛然映入眼簾的弧形的宏偉高牆震住了 , 嘴裏發不出任何聲音 , 隻是目瞪口呆的望著前麵 . 古羅馬角鬥場 , 正如我所有見過的電視 , 旅遊雜誌 , 明信片和我那本大書的封麵 . 那塊塊巨石撐起的弧形高牆 , 在藍天下蒼然佇立 , 有些殘破 , 有些陳舊 , 卻掩不住昔日的輝煌燦爛 . 他這麽近的貼在我臉前 , 如此不真實 , 卻有觸手可及 . 我回頭望望和我同樣驚奇興奮的老公 , “ 嗨 , 我們現在真到了羅馬了 ! 我不是在做夢吧 !………..”

 

古羅馬角鬥場 ( Colosseum) , 是古羅馬工程藝術的傑作 , 也是目睹了人類的血腥殘忍的老人 . 這座巨大的橢圓型建築 , 開始建造於公元前 79 年 , 占地六英畝 , 設計容納五萬人 , 有八十個出口便於人群集散 . 他曾是古羅馬皇帝登基的地方 , 也是羅馬市民觀看血腥殺戮的劇場 . 那些身為奴隸的角鬥士 , 從黑洞洞的拱門走進角鬥場時 , 不知道能否活著回來 . 為了活著他們被迫舉起刀劍 , 刺向獸性大發的老虎獅子 , 刺向同樣為活著而戰的同伴 . 活著走下來的角鬥士成為眾人歡呼的偶像 , 倒在血泊裏的同伴卻成了獅虎盤中餐 . 古羅馬人把著這血淋淋的現場屠殺稱之為表演 , 是他們最喜聞樂見的娛樂場所 . 他們把這座近十五層樓高的建築外牆飾以純白的大理石片 . 華貴氣派 , 美倫美奐 . 羅馬帝國的興盛富裕由此可見一斑 .

而今 , 那些精美的大理石片大多剝落了 , 宏偉的高牆也坍塌了大半 . 角鬥士曾為生存而戰的舞台 , 已被歲月風雨吹去了 . 場中央露出的地道縱橫交錯 , 爬滿了柔嫩的青草 . 那曾是獅虎藏身的地方 , 現在隻有成群的野貓出沒 , 向遊人乞食 . 夕陽中 , 我們站在角鬥場裏 , 靠在欄杆旁 , 默默無語 . 褐色的高牆在夕陽的餘輝中和我們相對 . 指尖滑過粗糙的千年礫石 , 耳邊似乎能聽到當年震天動地的歡呼聲 . 抬頭遠眺 , 藍天裏的白雲已在此亙古飄蕩 . 我想象著當年的氣勢輝宏 , 麵對眼前的斷壁殘垣 , 心裏漸起波瀾 . 無論羅馬王通過多少殺戮 , 建立多大的王國 , 最後也隻會衰敗沒落 , 留下的隻是比一般人多一些的生存痕跡 , 讓後人撫今追昔 . 那麽人呢 , 人為什麽總要通過見血或不見血的殺戮 , 來爭奪多那麽一點點的利益 , 多那麽一點點空間呢 .

拾階而上 , 我開心的發現這裏是攝影的天堂 . 特別是清晨和傍晚 , 平射的日光讓斑駁的古牆更現立體感 . 層迭的拱型門窗 , 或是透出一線藍天 , 或是框住一段古牆 , 極其有透視感和表現力 . 我們在這裏流連忘返 , 拍攝了無數照片 , 直到看門人清場 , 才依依離去 .





雖然隻是四點半鍾 , 勤勞的羅馬人已經早早關門了 . 計劃中要去的 FORUM( 議會山 ) 遺址是進不去了 . 而我們卻發現一條小路蜿蜒向上 , 伸向 PLANTINE HILL 後麵 . 好奇心驅使我們去看個究竟 . 於是兩個人手牽手開始在這千年小道上逍遙漫步 . 右手邊 PALITINE HILL 的古老殿堂在綠蔭裏時隱時現 . 左手邊時而出現的神秘院落大門緊閉 . 深淺斑駁的紅牆 , 有點象北京的文津街 , 可不同的是大門上是耶穌的畫像光芒四射 . 前麵街拐角處 , 一座古老的神龕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尊聖母瑪麗婭的雕像 . 盡管已有些殘破 , 還有零星落葉沾身 , 她懷抱耶穌的樣子 , 一如往日的安詳 . 我正思量著她已經在這裏停留了多久 , 轉身時卻驚奇的發現 , 窄窄的街道一側牆上有七八個神龕相連 , 小路盡頭是個不大的教堂 . 教堂頂部鎦金的聖人畫像在夕陽裏隱約閃現 . 此時 , 小街上一片寂靜 , 看似古樸寧靜 , 卻有濃厚神秘的宗教氣息從各個角落彌漫出來 , 把我們踢踏遠去的腳步聲淹沒 .




我們決定步行去 TREVI’S FOUNTAIN ( 許願泉 ). 聽說那裏是羅馬傍晚最熱鬧的地方 . 因為我沒有看地圖的任務 , 二十分鍾的路程走的豐富多彩 . 看夕陽裏街邊凱撒們的銅像 , 看米開朗基羅的巨型噴水石雕 , 四周張望一下舊舊的擁擠的街道 , 還有匆匆而過 , 穿皮草大衣的羅馬女人和騎摩托的意大利帥哥 . 羅馬的第一天真的讓我有點目不暇接 .

我們走的是 RICK STEVE 推薦的步行路線 . 可老公還是抱著地圖走得暈頭轉向 . 拐過一個街角 , 隻見一個不大的方場裏人聲鼎沸 , 水聲漣漣 . 一組龐大的海神雕像立在一片蕩漾水光中 . “ 這裏就是 TREVI’S FOUNTAIN!!!” 我開心的喊著 . “ 我說不遠了嗎 . 你看這不就到了 ….” 老公得意說著 , 慢慢折起了地圖 . 我們手牽著手穿過摩肩接踵的人群 , 在噴泉邊的石階上擠出兩個座位 , 肩並肩的坐下 . 此時夜色初上 , 鱗鱗池水和精美的雕像在突兀的燈光裏顯得不太真實 . 我們象是隔著一帶水坐在肅穆的劇場裏 . 舞台上所有的演員都靜止不動 . 可是繃緊肌肉的力士 , 幾欲騰空的飛馬 , 和舞台中間 , 腳踏海浪指點乾坤的海神 , 讓人覺得這是一場不需言語的大戲 , 所有激情碰撞都凝固在這永恒的一瞬 . 而台下的觀眾呢 , 有的是漫不經心的東張西望 , 有的捧著玫瑰和愛人卿卿我我 , 有的忙著在閃光燈前 , 把自己的笑臉和身後的雕像組合在一起 . 這些嘈雜的觀眾都會在離開前做同一件事 . 轉過身來背對噴泉 , 向身後水池裏扔一枚硬幣 , 心裏或嘴上說 , “ 我會再回羅馬 !!!”, 然後美滋滋的走開 . 我們也不例外 , 不過 , 我嘴裏說的是 , “ 我們明晚就來 !”.



因為和房東約了時間拿鑰匙 , 我們急急忙忙去火車站取了行李 , 找到 82 路公共汽車直奔旅館 . 我們租的住處在羅馬本地人的居民區裏 , 是當地人的公寓樓出租給遊客的家庭旅館 . 從網上看比火車站旁的旅館要幹淨整潔 , 價格公道 . 羅馬公共汽車上人很多 , 隻有我們兩個外鄉人 . 老公認認真真數著站名 , 我則直勾勾瞪著窗外眼睛發酸 , 身邊的老夫婦時不時向我們嘰裏咕嚕打著手勢 , 告訴我們還沒有到 , 再等等 ……… 終於謝了老夫婦下了車 , 東問西問的找到了地方 , 房東 SHARON 和媽媽已經等了多時了 . ( http://www.romeby.com/sharonbb/index.html ). 這對熱情母女早年從英國搬來 . 一口英國伯爵茶和意大利通心粉絞在一起的英語讓我覺得十分有趣 . 今晚我們是這個三室套間的唯一房客 . 房東不住在這裏 . SHARON 和媽媽認真交代過怎麽自助用 ESPRESSO 咖啡機 , 怎麽坐車去其他景點 , 然後收了房錢 , 就匆匆離開了 .

放下行李 , 我們決定去房東推薦的鄰近飯館吃個熱鬧的除夕年夜飯 . 於是兩個人手拉手出了門 , 走在冷清的街道裏 , 羅馬的街道不寬 , 可角角落落裏都塞滿了微型汽車 , 看慣了德州的大卡車 , 我隻覺的羅馬的汽車不過是摩托車上麵扣個蓋兒 , 玲瓏的很 . 此時我們已經是饑腸轆轆 , 隨便尋了一家小館推門而入 . 熱情的羅馬小夥立刻迎上來 , 招呼我們坐下 . 這是一家典型的鄰居飯館 , 吃飯的絕對本地沒有遊客 . 我開心的想著 , 這下可感受到真正羅馬人的生活了 . 可是菜單一來 , 我們都有點傻眼 . 滿眼的羅馬字母 , 可連在一起 , 沒有一個認識的 . 於是叫來侍者..........


第二日


萬神殿(PATHEON).  兩人認定那個被包圍在密密麻麻的公寓樓中的巨型圓形建築就是萬神殿.  於是加速衝到門口, 發現青銅大門依然還開著, 抑揚的唱詩聲飄然入耳. 漫步入內. 一柱日光從穹頂正中的圓窗清瀉而下, 圓形的大廳中央, 隻見穿紫袍的主教手持煙氣繚繞的香爐在做彌撒. 我們尋了角落坐下來, 抬頭仰望這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建築. 這個被米開朗基羅歎為天造而非人造的建築奇跡. 

 

萬神殿是古羅馬城市的中心,建於公元118年,是羅馬人祭奠諸神的地方.HADRIAN,當時的羅馬皇帝,認為天界形如圓球,於是設計了這個如星球樣的讓諸神停留的殿堂. 43米高的穹頂和43米直徑的大廳構成一個完美的球形. HADRIAN說, 我要這殿堂隻有中心的圓孔才見藍天; 燦爛日光如金盾罩住穹頂; 雨水直瀉在地上積起清泊;祈禱者的靈魂如煙升騰,穿過圓孔直達諸神所在的天界.為了達到這位皇帝的意圖,古羅馬的工匠們打下直徑8米深3.5米的地基,灌入了意大利人在公元前200年發明的 POZZUOLI 混凝土.為減輕穹頂重量,穩定整體結構,他們采用重量不同的石材,底部是厚度達六米的較重的玄武岩,頂部用厚度僅兩米的很輕的浮石.以當時的技術水平,這些天才的建築方式保證了這座古老的殿堂巍然屹立兩千年不倒,在轉為基督教堂後,依然被今人使用,真是讓人驚歎!

 

神殿門口 24 根擎天巨柱是萬神殿的另一個傳奇.這些高12米直徑達1.5米的灰色花崗岩巨石,單個重達60噸,采自埃及東部.我無法想象他們是如何把這些龐然大物拖進尼羅河,穿越地中海,再運抵羅馬.是一個人的意念,還是所有人對神的信念,還是簡單的以勞動換生存的邏輯,促使他們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我斜倚著千年石柱,希望能有時間機器帶我回到那時,讓開石的奴隸或是造殿的皇帝給我一個答案........

 

天色漸暗,神殿外的廣場已是夜燈初上.


 

<待續>

 

佛羅倫薩之眼花繚亂


寧靜的比薩城


浪漫到底的威尼斯


米蘭略影


巴黎
, 夢之地


回到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