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建房記

記錄一下我們愛的小屋是如何建成的
正文

華府建房記(二)

(2011-04-05 18:44:22) 下一個

非媽交待,博客不要寫太長,也不要開無軌電車,要緊扣主題。看來除了老婆了解我,還有就是非爸的小學,中學老師常常要求年少的非爸寫檢查要深刻,直奔主題。要挖掘思想根源,觸及靈魂。不要避重就輕,東拉西扯。有道是從小看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請多多包含!

話說非爸正在開工的第一天為倒塌的房子心疼。忽然聽到一陣“叫罵”,這種激烈的爭吵聲在美國絕對少見。趕過去看個究竟,也順便拍下了這張照片。從照片上看,是穿黑風衣的在教訓穿藍衣服的。你們猜這吵架的雙方都是誰嗎?您絕對想不到的!謎底日後揭曉。



回到主題, 2007 年,非非們還小,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加上非外婆,非外公,六口之家,近三千尺的 townhouse 還不算太擁擠。剛剛來到人世的小寶貝們僅要求兩張小小嬰兒床,而且絕大部分時間是兩人睡一張床。非外婆說,正餐廳旁的酒吧( butler's pantry) 正好用來清洗奶瓶,所以非爸的酒吧和咖啡吧就沒有了。非爸愛喝現磨現煮的花式 gourmet 咖啡,可非非們聽到磨咖啡的聲音非常害怕,所以爸爸隻得改喝“滴滴香濃,意尤未盡 ” or Good to the last drop 速溶咖啡了!!!

2007 年的夏天挺熱。房地產也同天氣一樣正熱著。我們的小區,離 vienna 地鐵站隻有一英裏不到,有 44 棟 2002-2003 開發的 townhouse 。大家買入時在 40 到 55 萬之間, 2007 年已經升到 60 幾萬了。一些鄰居已經在轉賣房子了。

非爸單位給了非爸三個月的產假,在家專心帶孩子。閑暇中家人間也會聊到房子。非爸當時認定房價有泡沫,近期會有大調整。倒不是非爸有超前經濟分析頭腦,而是非爸 1986 年初到美國土地,正趕上上一輪房價接近封頂。華府房價在 1988 年前後摸了個頂。之後十年大部分地區是緩緩下跌了近十年。每年初,華盛頓郵報的財經版會將大華府地區按去年成交房價起伏,按 county 分析,大部分地區在 2% 左右的跌幅。少量上升的也隻有 1% 左右。當然這是個平均值。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後期到華府的朋友,沒有經曆過華府地產的這段灰暗期,以致於認為華府的房價隻會升,不會跌,這實在是一廂情願的。那時非爸的校友們有八十年代畢業找到工作,在華府置了產的,後因工作變動,賣房,去別州發展(當時不流行海龜),去律師樓 settle 時,是帶著張支票去的:將房子賣了,非但一分沒拿到,還倒貼幾千上萬元。在惜別會上,朋友是以壯士斷腕的口吻說把房子賣了去其他州發展的,我們都以同情的眼光說些鼓勵的話。哪象現在,有人說剛賣房子,大家一片恭喜聲,背地裏幫著算賺了多少!那時倒沒有拍賣房這一說,究其原因,大概是這“緩慢”下跌,緩解了不少問題的嚴重性。






上麵是非爸1990年在華府郊區Virginia買的第一棟房子:三層連棟邊間房,還是精裝修的model home.4個臥房,3個半廁所。主臥室帶天窗,按摩浴缸,當時絕對新潮。你們猜猜,這樣一幢全新房在1990年是多少錢?猜中有獎!

當非爸沉浸在如煙往事回味中,非媽杏眼圓睜說:好了!好了!你真是跟不上時代了。現如今是經濟時代了,高發展,低通漲是硬道理。您的那套早過時了。快去給孩子喂飯吧,別在這裏冒充專家!

 

天啊,人真是健忘啊!這才十年不到,華府房市的灰暗一頁,一翻兒過,再也沒人提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