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回國又去了深圳的赤灣左炮台。 清康熙7年(1688年)廣東新安縣展界。 朕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必受其累,國家承平已久,務虛安不忘危。”。 新安縣軍民陸續在沿海建設赤灣炮台等墩台二十一座。
康熙預見正確。明朝取代元朝時,把北京元大都裏的蒙古統治者又趕回了北方大漠。 六百年前的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將他爹“藩王戍邊”的政策直接變成了“天子戍邊”。
當時美洲和澳洲大陸還處於原始社會, 非洲同樣有許多原始氏族;而歐州剛從黑死病中熬過來,宗教治國。 北京城已是車馬隆隆,人聲鼎沸,萬邦來朝。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能與之抗衡的是被打敗的元朝軍隊-北方大漠的蒙古騎兵。
明朝軍隊的神機營開始大量使用火銃和火炮,並在後來的歲月中擋住了北方騎兵的進攻。 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明朝當時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木帆船。 但卻不屑發展海外通商。反倒為了抵製東南沿海的日本海盜實行禁海政策。結果‘倭寇’越發猖狂。
朱棣遷都不到百年後,15世紀末世界開始了大航海時代,木船配上火炮 ,西班牙成了全球殖民國家;葡萄牙則登陸中國東南沿海,都獲利頗豐。 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 煉鐵、紡織機大革新,木船換成鐵甲船, 軍艦的雛形誕生。 英國成了新一代的日不落殖民帝國。
而這時大明已經被新一代的蒙古人再用馬隊馬刀打敗。 明朝那些火銃和火炮沒有進步成火槍和大炮,木船還是木船。 清王朝的“克星”禍起東南,中國進入了輸麻了的階段。清朝動輒海禁, 所謂盛世的乾隆陶醉在自己的“十全老人”稱號中,驕傲自大禁住了自己。
19世紀。中外的通商陸路已經中斷了四百年之後,英國殖民者的鴉片從水路再進入中國。清朝從1720年代雍正朝的政府就堅決拒絕鴉片, 英國商人使用各種手段不斷輸入走私,中國官場腐敗等各種原因屢禁不止。
坦白說我每次去赤灣左炮台的心情都很差。戰事早已停歇。隻剩下它孤獨而倔強地守護那一頁曆史。時間風化了許多事物,但記憶不會。 林則徐的高大塑像挺立。 其實他領導的禁煙硝煙都不了解西方國情。不過當時的統治者要負主要責任。
在左炮台戰鬥過的是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1781—1841年),江蘇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1839年6月虎門銷煙後英國商人不時駕駛軍艦在廣東沿海挑事兒。 關天培率領的廣東水師在左炮台幾次擊敗英軍的進犯。
1840年英國通過對華戰爭議案,並於當年6月對華出兵。開始兩國和談,英軍為迫使清廷就範,12月連續攻占虎門邊緣要塞,1841年2月以戰艦10艘、汽船3艘,配以野戰登陸部隊,猛攻關天培所在的虎門靖遠炮台。 史載“英人自台後上,天培格殺數人,槍箭雨至,負創奮鬥,力竭,歿於陣。” 。
雕塑更應該展示關天培和廣東水師犧牲的將士們,立個犯錯的官兒啥意思?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廷失敗告終,簽訂《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了被揍的100年 -
輸麻了的中國一直在日本投降後才開始有點轉變。 韓戰、南海的西沙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 諾大一個中國從總是被揍的割地賠款, 到被欺負時敢於自衛反擊了。 如今又來了關稅戰。
有人認為大清挨揍是自找的。再怎麽自找,大清沒到西方列強國家去走私鴉片和蓋佛堂啊。 現在打起了貿易戰。 中國雖然在違規嚴重國中並不是被加稅最高的, 但卻傻嗬嗬地站著。大約一係列的被揍扁改造了膝蓋,激發了站功。
不知道這次的戰會怎麽樣。 昨天我買東西已經真切地被關稅割了一刀。 咱是美國公民哦。 不是要孤立和打擊中國麽?
==“提高關稅肯定會使一部分物價上漲,但也會對環保、全球變暖多少有一點正麵影響。(雖然這不是川普的原意)”
現在美國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全世界的新鮮水果。美國的冬天,新鮮葡萄從處於夏季的南半球海運過來。
如果提高關稅使跨越半個地球運輸水果的活動減少了,會少燒很多燃油,也鼓勵民眾吃更多本地、季節性的水果蔬菜。
環保觀念強的人,更提倡吃本地的農產品。他們管自己叫 locavore。(這是借 herbivore 和 carnivore 創造出來的新字)
比如,穀歌總部有一個餐廳名叫"150 Cafe",隻使用半徑 150 英裏之內收獲的農產品做食材。
Google's "150 Cafe" at its Mountain View headquarters is a locavore restaurant that sources its ingredients from within a 150-mile radius.
==“中國從1840年開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曆史。”
我是這次回家看《山河月明》 說的是朱元璋 - 朱棣的事情。 裏麵也有鄭和下西洋。 那個巨大的船隊有240艘船。 那時候中國造船已經很先進。 比如, 船有13個艙室, 任何一個進水都可以單獨隔開, 不影響航行。
==“記得我在國內上大學的時候,在北京的一個劇院,看過話劇《鄭和下西洋》。”
==“現在大白菜可是高大上的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