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第一次。 大多數自己記不得了或當時都沒意識,但我們的父母記得。 比如第一次呼吸人間的空氣,第一次吃飯,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走路。 還有一些我們自己記得,爸媽卻不記得了。比如我記得自己初潮的日子, 雖然我媽媽那天給我上了一課, 但她不記得是哪天了,隻記得年和月。
這次回北京,我去了自己的中學母校。中學母校出門不遠就是前門大街。 走一站地就是前門了。 在那裏我又看到北京第一家‘洋’快餐, 肯德基(KFC)。 這家快餐店是1987年11月開業的, 北京第一家西式快餐,也是中國第一家。 至今還在營業。
所以我的人生第一頓洋快餐就是那年和我媽媽一起去的 KFC。 記得每人買了一份套餐。 裏麵有2塊吮指原味雞,雞汁土豆泥/餅幹麵包(任選)和元白菜胡蘿卜絲沙拉(coleslaw)。還打包一大塊炸雞胸和麵包帶回家給我爸爸嚐。
在美國吃的第一頓洋快餐 KFC, 充滿了喜劇性。 我在伯克利念研究生的第一個假期,有一個意大利男同學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去LA。這位男生的表哥在LBL 做博士後,開著一輛當時很拉風的豐田 4runner。 男生的妹妹是意大利的大學生,利用假期從米蘭來看他, 加上我正好2男2女。 可以和他妹妹分擔旅館費用。
那是一次十分快樂的旅行。 特別是那位博士後給我們講了很多他在北極站做實驗的趣事。有一天我們到一個KFC吃飯。 進去後我先去了衛生間。 等我出來的時候, 看到他們一人抱著一大桶炸雞在笑,我知道了原委後也加入他們三個樂不可支。
當時店裏做推銷, 6.99可以買六塊炸雞。 於是他們每人買了一個 6.99 的炸雞桶。 “在意大利, 6.99 買六塊炸雞, 那雞塊就25分硬幣差不多大小”, 他們沒想到美國的六塊炸雞是一塊雞胸、一塊雞大腿,兩個雞腿,兩個雞翅。 最小的雞翅是整個的兩段翅膀還有翅尖。
後來那頓飯我沒有買, 而是給他們一人一美金, 同學兄妹各給我一個雞腿,博士後給我一個雞翅膀。 但我還是剩了一個雞腿。 吃飯時他們一直都在笑“美國人粗魯”, 我說你們應該說意大利的食品好貴。現在意大利的炸雞塊不知大了一點沒有; 美國 KFC 六塊炸雞套餐6.99 是吃不到了。
北京的第一家麥當勞,是1992年開的,在北京的王府井。 位於如今的王府井東方廣場西南角,長安街邊上,北京飯店東側隔條馬路。這個店麵積很大,擁有近800個座位,30台收銀機,在全世界所有麥當勞門店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巨。
我在這家店吃的第一餐是魚香堡,中號薯條和中杯可樂。 當時覺得太好吃了, 可惜沒要一個大號的薯條。 買一個套餐就可以有一個卡通玩具。 不過王府井不是中國第一家麥當勞,第一家是1990年開在深圳。 聽說正式開業的第一天,門店迎來了上萬名食客,生意超火爆。可能就是因為這個, 麥當勞在北京開了一個超大的店。
現在這家王府井麥當勞門店已經搬到王府井大街裏麵了,舊址成了東方廣場的一部分。 時過境遷,如今北京的麥當勞門店已經數不勝數,吃西式快餐也成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件事。
親愛的讀者, 你人生第一次吃的洋快餐,在哪兒? 什麽時候? 和誰?你喜歡麽?
ps: 幫我把上個 書香世家的回複 刪了吧,謝啦
"堅持做自己。 文城需要這樣的文章、點評和人! 鄙夷虛情假意, 偽善的道德婊和紅衛兵革命小將"
---太多沒意思的文章,都不想看了。
可能這就是趨勢吧。
如果進一步 RIF, DOGE 就需要和OPM合作了。 但是 OPM 也不了解每個機構的具體情況, 就需要機構辦公室的頭頭負責了。 除非把整個機構裁掉。 那也要遵循法規, 不能亂來吧。
==“語文以前也是,反正在哪都不喜歡文科”
==“忘了說了,賣大碗茶的在老舍茶館旁邊,。。。 ”
==“京妞好記性,是的,我有篇博文,曾提到前門那一帶。我在老舍茶館隻在門口觀望了一下,拍了幾張照片。我查看了我拍的照片,當天的相聲演出從下午4點-6點,綜藝演出從晚上7點50-9點20,中間有近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否是給人在家吃飯的時間?”
==“第一次的東西太多了,。。”。
==“第一次的東西太多了,。。”。
==“我第一次吃是在去北京上大學,北京同學帶我去吃的,”
==“我90年代去過老舍茶館看演出,就是京劇雙簧相聲等傳統曲藝。”
==“我第一次吃肯德雞是東四那家,我記得兩塊雞套餐9塊8當時覺得特好吃。”
==“很多關於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小時候的事情,是從父母那裏知道的。”
==“八幾年來美國時,被親戚接機回DC這邊時,路上吃了 kfc, ”
==“小時候,感覺北京最著名的洋餐廳是莫斯科餐廳”
從吃吃喝喝,PG-13, 到 X rated 風花雪月。每個人都有啊。
==“在離前門KFC不遠處,就是老舍茶館,”
==“我第一次吃KFC是1991春節,在常熟路店?”
說的好。很多關於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小時候的事情,是從父母那裏知道的。等我們自己長大成人了之後,尤其是自己也成為了父母之後,才深知做父母的有多麽的不容易。人類,是不是在這麽一種類似於遞歸的模式中代代繁衍相傳下去的?
===============
我第一次吃KFC是1991春節,在常熟路店?,和我高中同學,他是你們北京人,他父親是工程兵駐滬領導。他當時失戀了,找我這個文學城值得尊重的好男人訴苦 LOL
==========
我這次回上海,整理過去的老照片,居然發現我人生的第一張彩照,那是我讀初一,在離家不遠的肇家浜路花園拍的,當時上海還沒有彩照打印,是拿到深圳去打印的。
上海第一家KFC開在外灘的東風飯店,忘了是1989還是1991?
==“當時感覺是:漢堡不好吃。牛肉淡而無味,大顆粒的牛肉帶很多嚼不動的筋,猜想是牛身上便宜的部位。”
當時感覺是:漢堡不好吃。牛肉淡而無味,大顆粒的牛肉帶很多嚼不動的筋,猜想是牛身上便宜的部位。
但對炸薯條印象深刻。過去在中國,涼拌土豆絲是脆的,土豆燒牛肉是麵的。而麥當勞的炸薯條,裏麵的質地(texture)是稀的。當時想,真不知道土豆還能有這樣的質地。後來嚐過多個洋快餐的炸薯條,還是麥當勞的炸薯條最棒。不知道是麥當勞選擇獨特的土豆品種,還是炸時特定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