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拚和卷堪稱世界第一, 散布到方方麵麵。 現在雖說消費降級, 但吃的水準不降。 國人喜歡吃中國飯, 但是至少我沒出國前,對早飯還不那麽重視。也許因為那時的經濟還不發展。 北京人早上喝點粥或豆漿, 吃油餅油條包子, 就是很好的了。 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喝牛奶加雞蛋。
記得那時街上賣一種飲品麥乳精, 用開水衝服,很像熱可可。 我媽媽用熱牛奶來衝,味道更佳。上海的泡飯菜飯,堪稱早飯經典。 剩飯泡點熱水煮一煮, 放點菜湯肉湯, 講究的配上小菜。 充分體現節約實用的上海特點。 好消化也很溫暖。
第一次被豐富的早餐吸引是上學時讀池莉的小說《煩惱人生》。 小說通過生活細節反映出武漢人的人生態度和城市風貌。其中關於武漢人過早的描寫:熱幹麵、豆皮、麵窩、湯包、燒麥和糊湯粉, 文字有獨特魅力和濃厚生活氣息。
現在出門旅遊的人增多,中國飯店的早餐進入激烈競爭模式。這次回國在桂林和中國大飯店的早餐也是如此。各種形式的卷之一。 早飯都采取自助餐形式,品種繁多,一般都有中餐類、西餐類和地方特色。
中餐類一般有
西餐類
中西式的旅館早餐通常有熱菜或現場製作的蛋卷、蛋餅(omelet);而中餐的各式冷盤熱炒、魚、蝦則出現在餐台上。 各地的早餐還經常有地方特色,比如廣東的各式腸粉。我這次在桂林,有油茶湯配糍粑,還有一個專門的台子是著名的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上等米製成。鹵水是它的靈魂,高湯中加入八角、桂皮、草果、香葉等香料,熬製數小時,直至湯汁濃鬱。配有鹵牛肉、鹵豬肉、叉燒、脆皮鍋燒等。 配菜是點睛之筆,為米粉增加了口感和風味。有酸筍、酸豆角、酸辣筍絲、花生米,炸黃豆等,根據個人口味搭配。
吃的時候米粉先在滾水中燙熱,加入肉類和配料,澆鹵水。 最後根據個人口味撒上蔥花、香菜和辣椒油/醬。 不過我一貫對麵條類沒什麽興趣, 所以在廣西的旅館裏麵對豐盛的餐台看服務員為客人製作米粉,還是沒有吃。好東西太多,胃口有限。
中國的旅館要不就不提供早餐;如果有的話就很豐盛。是旅遊發達、吸引客人的商業需要,也有健康意識的覺醒、地方特色和國際化的加入、競爭的卷。 真是卷上了二層樓。
==舉雙手同意!
== “經濟獨立後,每天早餐不喝咖啡,不喝茶,還是用開水衝麥乳精喝,一直到現在。每天精神飽滿,白天從來不犯困。”, 看來
將麥芽提取物、乳製品、糖和植物油按比例混合,確保均勻。
加入乳化劑,通過攪拌或均質處理,使油水混合,形成穩定乳液。
將混合液噴霧幹燥或滾筒幹燥,製成粉末。
加入維生素和礦物質,確保營養均衡。
加入香料和調味劑,調整風味。
我天, 現在還有這種飲品嗎? 成分看起來挺健康的。 @世界。
==“湖州人早餐也吃熱幹麵,據說還比較又名,我早餐不吃麵條,所以沒嚐過。”
怕吃胖啊”, 嗯, 每樣不能多吃。 可吃可不吃的, 就不吃。 @野花
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流連忘返,美食美景。
怕吃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