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度崛起(二):占領美國

(2015-01-31 20:32:34) 下一個
上一篇說印度人基本上占領了矽穀。這一篇講講印度裔在全美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印度裔全美收入最高學曆最高

從1967到2010年人口統計數據來看,盡管每年有波動,以族裔來計算的家庭收入(MEDIAN HOUSEHOLD INCOME BY RACE),永遠是亞裔第一,白人第二,(兩者高於平均線),西語裔第三,黑人第四,(兩者低於平均線)。

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後,各種研究報告紛紛出爐。其中最顯眼的莫過於亞裔是所有族裔中人口增長最快,收入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被稱為模範族裔(MODEL MINORITY)。而在亞裔大家族中,印度裔又獨占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兩項最高,高於其他亞裔很多,是模範中的模範。印度裔家庭收入中位數$88,538,遠超全美平均數$50,221 (華裔$69,037)。印度裔大學以上文憑的占有率是67.9%,而華裔是50.2%,全美平均28%。所以印度裔是名副其實的最模範族裔。

猶太裔不是美國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族裔嗎?但是在人口普查數據裏並沒有單列出猶太人的數據,所以無法做一對一的比較。(其實猶太裔早已歸美國的主流不算少數族裔)但我還是查到了一份與宗教有關的收入分布,有猶太教和印度教的數據對比,結果可供參考。在年收入10萬以上的信徒中,猶太教信徒比例48%略高於印度教信徒的43%,遠遠高於其他任何宗教(平均18%)。但在7.5萬至10萬組以及在5萬至7.5萬組,都是印度教比例略高於猶太教。
總之,印度裔在影響力方麵也許還遠不能與猶太裔相比。但在富裕程度上已經與美國最富有的猶太裔不相上下。

印度裔移民速度最快人口增長最多

印度人從三十年前開始大批進入美國以來,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族裔。80年代全美印度裔隻有36萬,九十年代81萬,到2000年就增加到了160萬。2010年達到284萬,占全美人數接近1%,成為美國三大亞裔人口之一,而且很快就會追上華裔成為最大的亞裔。


[圖1 華裔與印度裔人口變化]

華人在美國的成長經曆了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老一代華人移民都是飽受歧視的低技能低工資的勞工,但他們也是最早為建設美國作出貢獻的人。如果沒有排華法案(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今天美國華裔的人數可能和黑人,西語裔相近。而印度裔正真開始進入美國是在80年代。隨著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印度移民迅速進入醫療,金融,科技等對受教育程度要求高的行業。這跟美國社會逐漸對亞洲移民持開放態度有關。印度移民之所以表現出色,顯然是因為他們是“篩選出來的”(SELECT GROUP)。比較一下來美國的印度人本科以上學曆比例近70%,而印度國內這一比例隻有4%。

多說幾句華裔,華裔在最近三十年裏移民人數增長,收入和教育程度也都很高,但與印度裔還是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由於種種原因,華裔同時也擁有大量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Chinese have higher shares in poverty than does the U.S. general public),而這是印度裔沒有的。

印度裔住在哪兒

看看亞裔在美國的地區分布也挺有意思。絕大部分日裔和菲律賓裔都住在西部,盡管印度裔占領了矽穀,卻有四分之三的印度裔住在東部。華裔,越南裔和韓裔基本上一半在東一半在西。2010年印度裔人數最多的五個州是:加州,紐約,新澤西,德州,伊利諾州。這些州也是高科技行業發展最快的州。相對而言,華裔人數最多的五個州是:加州,紐約,夏威夷,德州,新澤西。以大城市來劃分(METROPOLLTAN),印度裔人數最多的前三大城市卻都在美國東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而華人以大城市分,前幾名是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若以相對占當地人口比例分則是舊金山,火奴魯魯,奧克蘭。

通向美國的成功之路

其他國家移民大部分還是靠親屬移民來美,而印度人有一半是靠工作拿綠卡的(basis of employer sponsorship),人數是其他所有國家的3倍。作為對比,華人有五分之一是由工作拿綠卡的,而越南裔的這個比例隻有1%。

上一篇講了印度裔大舉攻占矽穀。在美國的印度人並非隻在IT領域所向披靡,在其他方麵也都有傑出表現。他們的高學曆,自然是稱霸美國職場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印度人在國內接受的是英語教育,比起其他亞洲國家的移民有很大優勢。

印度移民是在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以後(Hart-Celler Act, INS, Act of 1965)才開始,在此之前隻有少量的印度人從英國,加拿大,南非等印度的殖民國家來到美國。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度移民才真正開始有規模地到來。所以說,盡管美國的曆史書裏充滿了INDIAN這個詞兒(印第安人),但是美國兩百年的建國曆史上基本就沒印度人什麽事兒。

九十年代後,除了在IT業攻城掠地之外,印度人開始大舉進入傳統上由白人把持的華爾街,因為現代華爾街越來越依賴數學。在美林證券,花旗銀行,Goldman Sachs等公司,與猶太幫,愛爾蘭幫一樣,印度幫也大量提攜自己人,導致印度人在美國金融業叱吒風雲。而同一時期進入華爾街的華人則多靠單打獨鬥,雖然也可占有一席之地,到今天多數都仍在為其他族裔的老板打工。前高盛集團董事印度裔的Rajat Gupta曾是華爾街的明星人物,2009年在帆船集團對衝基金Galleon Group敗落中被判有罪。GALLEON曾是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由印度人為主的“南亞幫”掌控,其創始人Raj Rajaratnam來自斯裏蘭卡,也曾是華爾街明星。

在醫藥衛生領域,全美國每五個醫生裏就有一個印度醫生。每五個牙醫裏就有一個印度牙醫。在生物製藥等行業有大批的印度裔科學家和印度工程師。

今天,印度移民基本都進入高薪的科學,工程,醫藥和金融行業工作。

另外,美國接近一半的旅館由印度人擁有。由於曆史原因,印度人傳統上經營大部分是經濟型旅館。但現在已經在向中高級旅館發展。如果你下次入住 Hilton Garden Inn(希爾頓集團的中檔商務旅館),很可能酒店的擁有者是印度人。

來自其他族裔的競爭

說到來自中國人的競爭,美國已經把主要精力用來對付中國了。美國公司可以把玩具服裝一類的產品外包給中國,但在很多高科技行業包括計算機軟件,隻包給印度人。我以前在IT大公司做的時候,公司同時在印度和中國都有分部,但在北京的分部的員工連源程序(SOURCE CODE)都接觸不到,隻做一些測試和外圍的東西。美國人對中國人和印度人顯然是區別對待的。

近年來華裔商業間諜案件不斷,媒體也大肆渲染。無非是美國公司的華裔員工偷盜公司資料。有些是為獲取商業利益。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莫須有的,很多案件最後都不了了之,就像早年的李文和案。FBI就是要警告美國華人:不要想偷資料。很少聽到有印度裔卷入類似案件的(有一個還是賣給中國)。中國人在美國無論投資還是做生意,都受到很多的法令法規的不同程度的限製。這是一個大環境。在中美爭霸的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不論是印度,印度公司,還是印度人顯然都從中獲利。這也是印度裔在美國發展比華裔順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印度裔人口在美未來發展趨勢

當美國的媒體和政治家們把焦點放在西語裔移民身上時,人們卻沒有注意到,印度人才是在過去30年裏增長速度最快的族裔。西語裔的增長絕對人數多,但印度裔的增長率高。從1980年到2010年三十年平均增長速度來看,印裔的平均十年增長率是100%(其中1990到2000更是達到130%,是全美人口增長率的10倍)。
如果按這個速率推算,看看將來的美國人口分布。首先,在這場全美族裔人口的競爭中,今後一百年裏,白人人口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黑人略有增長,但增長幅度很小。華裔也會有較快增長,但增長幅度遠沒有印度裔那麽大。隻有西語裔和印度裔是這場爭奪的最後贏家。


[圖3 美國族裔人口增長預測]

注意到有幾個增長趨勢的關鍵點:
一,不到十年印裔即可超越華裔成為第一大亞裔,到時候印度裔將占美國總人口約2%。但隨後印度裔和華裔的人數將逐漸拉大,到2050年,印裔將占10%,而華裔隻有5%。
二,50年後西語裔追平白人,之後漸漸成為全美第一大族裔,並將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三,六十年後印度裔將首度超越黑人。(看來黑人兄弟要將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進行到底了)
四,到下世紀初印度裔人口更有可能超越白人,成為第二大族裔。在此之後,印度裔將與西語裔展開人口競賽,並最終於下世紀末有望戰平西語裔與其並駕齊驅。其他族裔徹底淪為少數民族。

下圖可以看到美國族裔人口分布變化的預測(按各個族裔在過去三十年平均增長速率計算)。


[圖4 美國族裔人口分布及發展預測]

從已有的數據看,印度裔在美國出生的比例大概百分之二十幾,說明大多數印度人口的增長都是靠移民進入美國的。而對移民國印度來說,有著取之不盡的人口資源。這為上麵預測印度裔人口在美國的持續高速增長提供了可能性。

因為印度裔占據社會高端要求受教育程度高的行業,而西語裔多從事低端藍領行業。兩大族裔正好相互補充和諧相處。相對而言,西語裔和黑人在工作就業等競爭較多矛盾也較多,而印度裔與華裔在上學,職場等各方麵直接競爭。五六十年之後,黑人將被西語裔打敗,華裔完全不是印裔的對手。所以在下個世紀除了印度裔和西語裔之外,黑人,其他亞裔,白人,全部都是少數民族。

如果采用保守一點的增長率來計算,趨勢不變,隻是時間延長了。不管美國人口如何變遷,美國的立國之本自由民主原則不會改變。而在民主原則之下,人口占多數的族裔群體有著更多甚至是決定性的話語權。進而製定出更加有利於多數族裔的政策法規。總之,一旦印度裔人數占到了全美人口的百分之十,(最快40以後),就沒有人能阻止印度人繼續增長的腳步了。最終,印度人將很有可能在人數上占上風。對於民主的美國來說,這意味著,美國將是印度裔的美國。

參議院的移民修改法案

印度人在征服美國的道路上會一帆風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六月二十七號,美國參議院批準了整整一個世代以來最重大的移民改革法案(bill S.744)。很多人隻知道這項提案可使美國的1100萬非法移民轉正,明顯針對西語裔。這項法案如果通過(眾議院)成為法律,最大贏家當然是西語裔,他們正是這1100萬非法移民中的絕大多數。民主黨也是贏家,因為西語裔的選票基本都送給民主黨。但是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法案如果通過,誰是最大輸家?共和黨議員中很多已經意識到西語裔的重要,他們也正是在利用這個法案來拉攏西語裔。答案也許你想不到,如果法案通過,最大的輸家是印度裔!

要解釋其中的原因,要先了解為什麽印度裔這些年能夠在美國成功擴展,主要是借助了大批持有H1B及L1簽證的印度人直接進入美國各個行業工作。每一年,印度人用掉的H1B名額是全美國全部H1B名額的一半,也就是說印度人通過H1B進入美國勞工市場的人數比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人加在一起還多。相比較而言,華人大多都通過來美國讀書(持F簽證),大學或碩士博士畢業再進入職場。過程既長又慢。持H及L簽證直接來美國工作的華人少之又少。因為參議院的法案對非移民工作簽證(H1B和L1)施加了非常嚴格的限製,規定了美國公司雇傭非移民簽證不得超過公司總人數的一半。這對那些動輒雇傭三分之二以上印度人的高科技公司來講,是個致命的打擊。也使得嚴重依賴這兩種工作簽證的從印度國內源源不斷向美國運送高科技人才的大量印度IT谘詢公司(CONSULTANT)麵臨滅頂之災。更使大批等待機會進入美國工作的印度人的美國夢就此幻滅。這些印度IT谘詢公司實力強大,其中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30人萬的TATA,15萬人的WIPRO,和12萬人的INFOSYS。全球五百強IT部門已基本全被這些公司拿下。正因為如此,印度裔千方百計地遊說以阻止法案的通過。

“外包”十幾年前還是個新鮮詞兒,由CALL CENTER開始,很多美國公司逐步把服務類IT類一個個職能部門都交由其他專業公司處理,其中很多公司在成本低廉的印度,好萊塢有個電影《OUTSOURCED》,講的就是TODD在公司的部門被外包,所有員工被遣散,公司派他去印度培訓印度員工的故事。正如中國製造受到美國民眾反對一樣,外包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美國國內的壓力,尤其是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

回到參議院的法案,這正是受到國內尤其是失業民眾的壓力,奧巴馬政府和參議院被迫對外包和非移民工作簽證作出強硬舉措,這就是法案出台的背景之一。但是熟知內幕的人知道,這隻是表麵文章,做作樣子而已。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美國的IT業以及其他高科技產業嚴重依賴外來移民,如果沒有外籍人才的加入,美國的整個高科技行業以及美國經濟都承受不起這個損失。

事實正是如此,參議院的法案現在遭到眾議院杯葛,已經沒有可能通過了。以後的法案必須經過層層修改,基本去掉那些有可能實際影響到美國公司雇傭非移民簽證持有人的條款。美國現在已經離不開印度人了,隻會越來越依賴。

參考:
印度崛起(一)矽穀已成印度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東方白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一直想扶持印度來對抗中國。
hunwei 回複 悄悄話 誰用阿三搞跨美國?

小心CIA看到這篇文稿

你要求別人,你能用英文寫出這樣文章?

在英語世界,阿三打不敗日本人和中國人倒奇怪了

總之,第一代語言不行,第二代膽量不行, 認了吧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何必要與印度人在美國爭風吃醋呐?學學日本人,將自己的國家建設的超過美國豈不更好?
牛凰 回複 悄悄話 標題應改為印度人在美國的崛起。實際上印度人(包括整個南亞人)還未曾單獨建立起過發達的地區或國家,而中國人則不然。香港、台灣、新加坡都是發達地區或國家,中國人,隻要是不搞社會主義的地區,都發達了。如果看整個東亞的情況,日本、韓國更不是南亞所能比的,而日本韓國人在美國的發展也不如印度人好(按博主提供的資料來看)。所以不能以在美國的成敗來定英雄。
AsianTiger 回複 悄悄話 印度很多Consulting公司幫印度學生先搶工作簽證,然後掛在那裏慢慢找工作,依靠他們巨大的網絡總能找到工作留下來。我以前有個校友在香港找了份工作,但他老婆想留美,他老婆就跟一個印度學生跑了,他老婆的計算機水平在我們一幫人中是最差的,當時在Downturn,中國好多學生被迫回國了,可他老婆還是找到工作了。
萬發 回複 悄悄話 印度裔超過猶太人了?
DD1122 回複 悄悄話 沒想到現在給阿三打工 下一代還要給阿三打工嗎? 蒼天啊。。。。。。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尤其是由於種種原因,華裔同時也擁有大量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
====================================================
沒有什麽種種,就一種,中國城現金收入的偷稅少報收入罷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