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2024 (1)
關於會不會中國和美國在近期內簽署一份貿易協議,現在是眾說紛紜。
各種說法都有各自的理由。例如,有人比較中美的經濟狀況, 有人比較習近平和川普受到的壓力。有人從有了協議後, 會對雙方的利弊得失方麵看,該不該有協議。
目前美國經濟不錯,川普的壓力不大,簽不簽協議,影響不大。中國的客戶正在流失,機械相關產品會正在流失到歐洲等老牌的製造業國家,日用品和電子產品會流失到東南亞很多國家,但是量不大,不太嚴重。中國一年多來,經濟也正在調整,已經適應了流失美國客戶的狀況。也就是說雖然艱難,還能撐得住,並不是不簽就會馬上有大麻煩。
本文僅從川普的個人角度分析一下,簽不簽協議有什麽利弊得失。
我認為,川普如果簽了一期協議,會比不簽好,但是簽了二期(最終的)協議,反而對川普不利。這樣考慮,主要是從川普的競選連任方麵考慮。
如果沒有一期協議,會給人一種“一事無成”的感覺,折騰了幾年多什麽也沒有 (和中國)辦成。至少會讓有些人認為,川普沒有能讓中國屈服! 當然加了關稅,是國家財政有了收入,至於誰付出這些關稅,各種說法都有。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排除,美國企業也付了至少一部分關稅的事實和疑慮。外交上不能算勝利,因為脫鉤,雖然(對有些人來說)很爽快,但是沒有讓對方屈服,則不能說是勝利。
假如在總統選舉人辯論會上,對手問:“你說過,對中國的貿易戰很容易贏,折騰了兩年,贏了沒有?”川普總不能隻回答:“因為我對中國要簽的協議不滿意。”因為那畢竟還是沒有讓對方屈服。
但是在大選前,如果簽署了第二期(最終)貿易協議,會給人一種向中國屈服了的感覺,會給競選對手一種借口,說川普向集權低頭了,認輸了。 因為,如果公布了所簽協議,總能從協議文本中找到“美國利益受損”的茬子。如果找不到經濟利益受損的瑕疵,總能從政治上找到吧。例如,沒有能讓中國開放互聯網,沒有讓中國保護言論自由,沒有考慮到中國的人權狀況等等。
說到這兒,我很理解川普不公布自己稅表的做法是明智的。因為他那幾千頁的稅表,要在裏麵找毛病,真是太容易了。全美國幾十萬左派會計專家,要無中生有,把那些可有可無的找出來,法律上沒問題但是道德上可以挑剔出來再延伸,太容易了。川普麵對全國左派的審查(審判),就得整天忙於應付和解釋,除非他雇傭一個龐大的“稅表解釋團”。記得川普說,他會在大選前一個多星期公布稅表。(挑毛病總得要時間吧)。
同樣,完整的貿易協議,要讓人挑出毛病(屈服,低頭,甚至出賣)也太容易了。
如果有個一期協議,沒有最後協議,則會避免了上麵兩方麵的弊病。你可以說貿易戰打得艱難,但是總有成績在哪兒,你要挑毛病? 對不起,不是還在繼續打嗎? 你所說的任何問題,包括人權,言論等,都會(可能)在第二期的協議中得到解決。而且可以說,換了人,肯定不行。除了川普(團隊),沒人知道怎麽和中國打交道,特別是在貿易戰方麵。所謂的臨陣換將,肯定輸光。至於大選後,再怎麽談,要不要簽最終協議,則隻有天知道。(川普也知道)。要再加關稅,還不是發個推特那麽簡單。
所以,如果川普聰明(僅從大選連任的角度看),他一定會簽個一期協議,而不會再大選前,簽署最終協議。我猜測,川普在等待好一個時機,要把簽署一期協議的好處發揮的最大。
中國政府(第一把手就是政府)不怕中國人死,怎麽會屈服?想都不要想。美國總以為死比天大。但無知無畏,無畏不怕死,腦掉碗大疤。
雖然美國經濟受貿易戰影響不嚴重, 中國向美國開放金融,保險等行業,市場準入對美國將來經濟的影響還是重要的。中國經濟結構性的改變,例如行業補貼,保護知識產權,更是川普貿易戰的重要目的。
破了童子身,不好,很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