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2024 (1)
手機或者5G技術的輻射,是否有害?
城裏報道“麻省理工物理博士出身 張朝陽質疑5G輻射大”。他稱:“到了毫米波,對微波轉播的高頻率幾千兆赫茲,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我的物理知識,這個頻率其實對人體的危害是更大的。3G、4G低頻波長長一點,毫米波高頻的話,對水分子產生共振,對氧分子的某些頻率產生共振,不是原子外層和電子層麵,而是大的結構層麵,對人體是不是有更大的影響?5G到來以後大家享受5G帶來未來科技的進步和方便的時候,也要關注一下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
首先,我們知道,波長越小(短),能量越高。
5G技術的輻射, 頻率要比4G高出很多。4G所用輻射的頻率在 6Ghz以下。 據說5G(代)技術所用頻率大約在30-300GHz,其波長則為1--0.1毫米。水分子有兩種振動,伸縮和彎曲,其波長分別為 0.0027和0.0063毫米(大約3000到6000納米)。 因此5代技術的頻率和水分子的振動無關,5G(代)輻射不會和水分子產生共振,因此不會造成分子鍵斷裂。順便說一下, 微波爐的頻率大約在2.5Ghz 附近,微波爐主要以引起水分子轉動為加熱途徑。轉動需要的能量要比分子內的振動能量低低得多。轉達不會引起水分子斷裂 (成為另外一種分子)。
可見光的波長是400-700納米。可見光的頻率要比5G代技術的頻率高大約幾千倍, 因此可見光的能量也要比5G的能量高幾千倍以上。就是說太陽光要比5G技術危險1000倍以上。或者說,5G技術的危險性是陽光的幾千分之一。
張博士聲稱是學物理的,本科從清華畢業。應該對這些物理方麵的基本數據很熟悉,不知到他老人家為什麽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然後張博士又說,“關於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隻是說這個問題值得探討,我本人不是生物醫學方麵的專家,隻是看到了一些國外的報道(當然,對任何事情,國外的報道都會五花八門)。目前我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做深入的研究,大家對我今天的發言涉及這個問題,不要把我的觀點太看重。特此聲明。另外,我自己生活中,一般會保持與手機30厘米以上的距離。”
既然知道生物醫學是另一個學科,自己不懂,還神神叨叨的提醒大家注意。作為一個名人,成功的企業家,不怕丟醜,也不怕影響一般大眾?
報道又說:“手機的輻射屬於電磁波譜的低能輻射,比x射線等高能輻射安全得多。高能輻射主要釋放電離輻射,意味著它們有足夠的能量電離原子或分子,從而破壞細胞DNA,可能導致癌症,而射頻輻射並沒有。射頻輻射的能量隻能輕微移動或振動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電離它。
這才是問題的實質。一種輻射,如果能量(強度)很小,不足以破壞化學鍵,不會改變分子,就不會有任何危險。可見光對人類來說,應該沒有危險。在太陽光下,一會兒就會感到暖烘烘的,有誰在晚上打手機可以取暖? 因此,5G和Wifi的的輻射密度也肯定要比一般的陽光小得多。
所以,從輻射強度和輻射能量密度來看,5G和Wifi 要比太陽光無害得多,根本不用擔心。可惜報道用x-射線作為參照物。 人們對x-射線知道的較少。因此還是不能完全消除人們對於應用5G和Wifi輻射會造成傷害的擔心。因為人們對太陽光很熟悉,因此,用太陽光比較其安全性,似乎更合適更好。
看到很多讀者在報道下留言,還是有人戰戰兢兢地說,”張朝陽說的真是有道理。從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思想出發,就是應該對手機,以及手提電腦進行重新評定”,“值得探討”, “一群偽專家隨意出報告證明手機無害。”“ 張朝陽還是個有正義感的人,敢質疑5G信號的問題。”
因此,不吐不快。
Peer Review 發生在一年半以前。至今找不到原始試驗報告。很可能原作者認為報告有問題,而不了了之。 最重要的是: 原作者認為(雖然腫瘤增加),但是不清楚腫瘤增加是否和RFR有關。
據Peer Review 的報道,試驗很可能不是雙盲試驗,因此結論不可取。
The reports also point o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rats and mice with tumors found in other organs at one or more of the exposure levels studied, including the brain, prostate gland, pituitary gland, adrenal gland, liver, and pancreas. However, the researchers determined that these were equivocal findings, meaning it was unclear if any of these tumor increases were related to RFR.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high-exposure-radiofrequency-radiation-linked-tumor-activity-male-rats
這個問題隻是個常識性的問題。並不會因為幾十年來才出現的一兩篇文章而改變.
你所引用的並非原始試驗文章,就敢相信其觀點的真實性?
想認真讀一下其文章,無法找到原始試驗報告。
僅看到說雄性有病變,而雌性沒有。這本身就說明了是其他因素,而不是輻射的能量引起的問題。
我們知道聲波對人的身體沒有除了聽力以外病變傷害。但是把人關起來,整天用噪音幹擾他的情緒,也可能引起病變,那是通過情緒方麵的影響。因此聲波對聾子沒有影響(對男女的影響也會有差別--通過情緒)。 我們不能因此說,聲音對人體是有害的。 所引用的雄性和雌性的區別,很可能是也由於情緒原因。
另外一種研究,如果沒能被別人重複,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可能是原始的研究沒有考慮到的其他偶然因素,並沒有普遍意義。
比如要推倒一棵大樹,小於某個能量的推力(例如人力),無論推了幾萬幾億次,對這棵樹毫無用處。可是,大於某個力氣的推力,例如拖拉機,隻要一下,就可以推到這棵樹。
要破壞分子的化學鍵,光輻射的能力必須大於某個值才能讓化學鍵斷裂。不在於有多少小能量的輻射(光密度的概念)。
如果不破壞分子健,DNA不會變異,人也就不會生病。就這麽簡單。
2. 大量光化學反應的研究,完全證明了光量子的能量大小決定於對分子的作用有效還是無效,而不是光的照射密度,這個也不用懷疑吧。
3. 如果對分子鍵沒有任何影響,就不會改變分子的結構,這個也不用懷疑吧。
4. 5G所用頻率的能量(強度和輻射密度都)遠遠低於可見光。如果5G能對人造成傷害,可見光早已經對人造成了幾千倍的傷害。可是沒有!(用可見光這個詞是為了排除 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當然對於有些什麽都要懷疑,都會戰戰兢兢的網友,自然也可能對任何自己不懂的東西都會懷疑,感到可怕。
可是畢竟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大量的科學實踐結果的推論,都表明5G不會造成人類的傷害。
全球幾百萬的的科學家,總會有個別人(像張博士那樣的)還是怕,那就讓他怕去吧,畢竟他有怕怕的自由。
中國有專門在超高壓線上工作的職業,不知會不會短命?
基站密度高並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每個基站發射的功率是否維持不變 (甚至增強了)、還是減弱了。由於基站分布的密度高了,每個基站需要覆蓋的範圍就減小了,因為不需要把信號發送到以前那麽遠的地方了,所以發射的功率就比以前降低了,對人體的危害也減小了。所以基站密度高並不是壞事,而是更安全。
5G的高頻和大密度基站導致電離輻射強於現有手機。我建議外行人不要輕易下結論。
5G的高頻和大密度基站導致電離輻射強於現有手機。我建議外行人不要輕易下結論。
當5G信號來時,由於高密度基站,所有人都會麵臨24/7的不間斷的電磁轟炸,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張嘴就說是不負責任的。
陽光照射過度卻會引起皮膚癌。沒做過長期試驗張嘴就來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