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平等,從字麵上解釋,就是大家都一樣。
有人把那樣的社會叫做大同社會,中國古來就有這種提法,例如“均田地”常常被作為改換朝代的理想綱領,據說很有號召力,很有點道德製高點法寶的作用。
中國人追求平等幾千年了。西方人追求平等也幾百年了。現在的社會平等了嗎。還遠遠沒有。各個國家都有很嚴重的貧富差別。當然了貧富差別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社會資源就那麽多,不可能人人都是億萬富翁,社會的財富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有貧富,有差別,很正常。
但是那些不涉及天然資源的事情,為啥也有那麽多不平等?例如,人會分為三六九等。開個會,都有誰先誰後的列隊式走法,坐座位都要排排次序。讓人介個紹,都要帶上很多“長”。 隻能說明很多人,心裏向往著不平等,日常生活中追求著不平等,從裏到外滲透著不平等。
中國的公務員,要分為很多級別,什麽省部級,司局級,縣團級,等等。就說部級吧,部級就部級,還要分個副部級,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個初等副部級,高級副部級,永久副部級,榮譽副部級,……。 雖然每次聽到說某某人是副部級,副國級,就有一種天然的反胃反應,我至今還是不理解,一個社會搞幾個“級”就可以了,真有什麽必要,要把人都分成九等十八級? 恕我孤聞寡陋,這是平等思想嗎?是馬克思所提倡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最重要的社會形態嗎?
好了,咱不說了,級別的排座次,那是人家黨內的事務。說說不當官的人。大多數人每天都很努力,很辛苦,為啥努力,為什麽辛苦? 我可以回答,大部分是在追求“不平等”。
人們的努力,大都是為了名利。其實追求名利沒有什麽不好,也沒有什麽不對。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追求名利本身,就是在追求“不平等”。如果你的“利”多了一點,可能有人的“利” 會要少一點。你的“名”大一些,有人的“名”就會小一些。
在一個宴會上,你穿地漂亮一些,是不是在實際上,就顯得有些人會寒酸一些。就連酒鬼喝酒,都要聲稱自酒量大,能喝,為啥,不就是想表現地比別人強一些嘛。不就是說他和別人不一樣,是不平等嘛。再說體育比賽,大家都在爭第一。這個第一是平等的嗎? 當然不是。所以絕大部分人,整天的辛苦奮鬥,都是在追求“不平等” 的社會地位,不平等金錢支配能力,不平等的人群影響力。總之,是希望自己比人強。總之,是希望自己不要落在別人後麵。
還要再強調說一次,追求以上的不平等,沒有什麽不好,也沒有什麽不對。隻是我們應該明白,如何達到“不平等”,是很多人每天在思考,在實踐,在追求著的,而不是相反。
劉少奇曾對一個掏糞工人說過,我當國家主席,你掏糞,都是革命工作的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既然沒有什麽之分,為什麽他不去掏糞,讓別人當當國家主席。可見說這個話時,劉氏是多麽的虛偽。
也許,那個掏糞工人就信了,就高高興興地去幹他的革命工作。我隻是不知道,他掏糞時,在那種臭氣熏天的環境下,是不是會想到國家主席現在再宴會上的舉杯暢飲,是不是會想到我現在和國家主席是一樣的平等了?如果他真的這麽想,那麽他和劉主席是一樣的虛偽,因為酒香和糞臭是永遠不可能相等,或平等的。
就說社會地位吧,如果他有條件可以超越別人,有多少人會放棄超越,而去追求和別人的“平等”?
當一個人在貧窮時,他希望平等,能和別人平等。因為對他來說,平等了,他就前進了幾步。對於在社會上占有很多資源的人,他也會說“要平等”,可是他很少放棄他已經得到的東西,這些人嚷嚷著要平等,很多時候是一種姿態,一種宣傳,一種給自己爭取更多利益的招式。誰信誰傻。
我們不否認,確實有些人會放棄自己高於平等的社會地位,高於社會平均的財富,去(向下)追求真正的平等。但是,更不要否認,絕大多數人都會積極地(向上)追求平等。 也有很多人,向下追求平等是可以,但是不希望太多,不能使自己向下向地傷筋動骨,以至於以後不好複員(原來的社會地位,原來的財富,原來的影響力)。例如政黨的頭目的(暫時)下野。如果有些人既不向上,也不向下有所追求,那他也就對所謂的平等沒有感覺,沒有追求(平等)。
大多數人的信奉,認識和實踐,構成一個社會的主流和這個社會的情操。以上所述,說明了“追求平等”對大多數人來說,僅僅是別人的事,是一種空中樓閣的理念而已,說白了,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想。
自然也有有理想的人,會放棄那些額外的機會,而追求機會平等,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沒有提到公平,根本就不可能(和我沒談到的概念)混淆。
我隻說,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機會最大化,而不說平等。
“另一方麵,隻要有一部分人認同,理念就有價值!”-----這話不敢認同,要看大多數人多理念。“殺富濟貧”也有(一部分)人認同,這個理念是否也有價值?還有殺人取樂,也有人認同,是否有相對價值存在?
不可置疑,現實中有時不得不某種程度犧牲“平等”,因為“平等”不是生活或生命的一切。
另一方麵,隻要有一部分人認同,理念就有價值!正因為絕大多數政治理念不是所有人都如同,或者遵循;所以理念隻有相對價值。沒有絕對性。但是,人不能以沒有理念絕對性為由,來否定理念價值的相對性。
很多處於下遊的人們希望平等,而處於上遊的人不想(拒絕)平等。無論是對機會,還是後來的結果,都是這樣的。 下遊的人們希望“平等”,並非源於理念,而是源於自己現有的劣勢。所以希望平等是假的,隻是為了利益而已。
例如上大學,有的大學對校友的孩子有照顧。幾乎沒有校友的孩子會隱瞞自己是校友孩子這個事實的例子。因為他們不想失去(額外)的機會。就是說他們不希望有“平等”,因為他們在上遊。
如果人們在具體的事情中希望有“平等”,那“平等”就有存在的現實依據,及無法存在的幻想之間的二元對立。而理性,就是引導人進入符合現實的解析過程。所以,追求絕對,平等是個偽命題,尋求相對,平等不是偽命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同時)也是不合理的。真理與非真理往往就在度的差別。
就是說到具體實踐,機會少的人希望和大家平等,機會多的人不希望和其他人平等。例如上大學,有的大學對校友的孩子有照顧。幾乎沒有校友的孩子會隱瞞自己是校友孩子這個事實的例子。因為他們不想失去(額外)的機會。
我的問題是,他們想不想和大家有同等的機會?
例如受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多少人希望在受教育這個過程中平等,例如上同樣的學校。
雖然每個人有平等的權利去追求。例如平等的審判辯護權,但是實踐上在法庭上,常常一方不希望對方有過多的辯解,而自己能有盡可能多的辯解。我是說是他們內心的希望是這麽樣。有權利和個人的希望還不是一回事。
對於每一個人,是否他希望追求和比他差的人(群)的所謂平等,還是(希望)追求比他強的人(群)的平等。至少在願望上(不一定能到達),理想上他(大多數人)是怎麽想的?
相反,否定理念的價值相對性,就如同否定人性。社會的價值,或者真理性僅僅體現在,應用價值理念做事時,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願望。抽象化,絕對化理念,或者,完全否定理念價值都是不可取的。
人類很多理想可能甚至注定是無法實現的,但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具有想象的能力,就是能對還不存在的事情有憧憬,這就是追求這個詞存在的意義。
而這種追求導致的結果,哪怕不是理想的,也是構成了所說的人類文明的內容,因為這個概念是人類逐漸遠離動物本能的過程。
因此,人類的追求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再是動物的唯一要素。